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从亚里士多德到披头士乐队,众多思想者都认为金钱不能带来幸福。但金钱似乎确实有助提升幸福感。自2005年以来,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开始在世界各国调查具代表性的成年人样本,请他们按0至10的等级评价生活满意度。主要结果很明确:平均而言,国家越富裕,人们自评的幸福感越高。这种直接关联表明,人均GDP翻倍可令生活满意度提高约0.7个百分点。


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不过,国家越富裕,其民众情绪越会正面提升的预言一直都存疑。1974年,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发现,1946年至1970年间,美国人均GDP上升了65%,但美国人对生活的平均满意度却停滞不前。他之后在其他地区也找到了类似的脱钩。虽然就全球来看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相关,而且经济衰退必然会导致短期的痛苦感受,但长期的GDP增长似乎并不足以扭转普遍的负面情绪。


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此后"伊斯特林悖论"一直备受争议。一些经济学家声称通过更高质量的数据找到了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之间的关联。3月20日,联合国发布的年度研究《全球幸福报告》公布了最新的盖洛普数据。新数据为辩论正反双方提供了一些弹药,但总体而言,这一悖论看来仍然难以解决。


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数据中有显著的例子表明国民收入和幸福感同步升降。最显著的(以人口规模论)是中国,人均GDP在十年内翻了一番,平均幸福感上升了0.43个百分点。在富裕国家中,德国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都比十年前高。委内瑞拉的幸福感曾位居全球第五,但随着经济崩溃,已被一片愁云笼罩。纵观各国,幸福感提升确与经济增长相关。

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悖论依然无解


然而这种相关性非常弱。在调查的125个国家中,43个国家的人均GDP和幸福感呈反相关性。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人口庞大、增长迅速的发展中经济体。但印度人的幸福感在过去十年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总的来说,过去十年里,幸福感和收入变动呈正相关和呈反相关的地区大概各覆盖了一半的全球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