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


《空中杀手》改编自森博嗣的小说《空中骑士》,由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押井守执导。以未来战争为主线,以新人飞行员函南优一为第一视角,讲述基地的日常生活、训练演习与军事实战。

这部动画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整部影片阴暗的色调疏离的人物简单的对白反复的细节都在不断的引导着观众的猜测,最终被拼凑起来的真相是这个故事寓言般的背景设定,会引起观众多个角度深刻反思。

这是一部铺陈平淡,后劲猛烈的作品。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背景设可以总结成三个维度,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被定制的战争

影片中的战争围绕着男主角函南优一所属的罗斯托克战争公司与对手兰登战争公司展开。那么战争公司到底为谁而战?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在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元气大伤,逐渐认识到战争不可能消失以及会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各国政府达成一致意见。不再发动国家战争,而是共同出资建立了两个战争公司罗斯托克公司和兰登公司,战争由各国政府进行定制,由两家公司进行实战,即称为战争表演,来达到处于战争中的假象,一方面满足好战分子真实战争的惨状,一方面警示普通民众战争带来的痛苦,以维持共同和平的状态。


被改造的生命

影片中的主角即战斗机飞行员都是孩子面孔,他们到底是谁?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片中所有的飞行员都是“稀有童“也叫永恒之子,是一种被改造过的克隆人。

首先这种克隆人,能够维持本体的人格、技术以及非情节记忆。

另外克隆人被基因抑制剂加以改造,能够永远保持在孩子的状态而无法长大,也不会衰老,除非战死不会死亡。


永不结束的游戏

影片中无论是政府向大众展示战争的方式,还是出自司令之口的战争,都以游戏的形式,这是一种游戏吗?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在媒体以游戏界面的形式对比双方战斗力与死伤人数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表演型的战争,已知的敌我双方(两个战争公司)、固定的作战场景(两个战争公司提前共同协商战争布局),只需要操纵飞机的飞行员。这完全就是小时候玩的打飞机的单机游戏。敌我双方-人机,作战场景-关卡,操纵飞机的飞行员-游戏的“命”。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打飞机的单机版游戏

寓言的伦理悖论

电影本身结构简单,但是电影引出的背景设定则极其深刻,可以称之为寓言,深入思考,存在着多方面的伦理悖论。


战争表演是战争还是游戏?

战争是有牺牲的代价,生命无法重来。而游戏则没有,永远可以回归重玩。

战争表演之所以成为阻止战争的有效手段,是因为有真实的人员伤亡。在影片里可以也看到两个战争公司作战时时有人员的牺牲,但是由于“稀有童“(克隆人)的生命特质,死亡的人永远会回归。那么这种生命的逝去是真实的吗?这是一场战争还是仅仅是游戏?根本没有定论。

克隆人是否是人类?

正常人类将克隆人视为人类吗?

战争公司的雇员除了兰德公司无法战胜的teacher,其余全部是“稀有童“(克隆人)。其中teacher在影片中被传言塑造成无法战胜的成人飞行员,更多的是象征的含义,即“稀有童“(克隆人)是永远无法战胜人类。所以正常人类将“稀有童“(克隆人)更多的看做战争公司的资产与武器。但是面对“稀有童“(克隆人)的死伤,正常人类又会产生对于生命的同情以及自己身在战争中的恐惧,又似乎将其视为同类。正常人类到底将克隆人视为人类吗?这个问题也得不出答案。

“稀有童“(克隆生命)将自己视为人类吗?“稀有童“(克隆人)同样有着正常人类的爱甚至烦恼。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但是“稀有童“(克隆人)没有完整的人生,不会长大,不会衰老,他们自身在面对生活时产生了不一样的人生信念。动画男主函南优一的前身才会了结生命,而动画女主草薙水素也在生死间不断徘徊。“稀有童“(克隆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可以看出对于自身身份认定的矛盾。


《空中杀手》,被定制的战争、被改造的生命、永不结束的游戏


人类解决悖论的方式也恰恰是产生悖论的原因,人类作为操纵者,将所有的悖论丢给了“稀有童“(克隆人)。

无论是战争还是游戏,只需要“稀有童“(克隆人)执行这种结局只可能是死亡的任务,却允许其像正常人类一样生活,允许体验人的情感,甚至可以生小孩,但是,却篡改克隆人的记忆只保留战争技术。悖论就这样演变成“稀有童“(克隆人)的矛盾,我到底是战士还是武器?

无论“稀有童“(克隆人)是否是人类,都不加以认定,甚至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人为制造出表象的区别--永远年轻的面孔与身体。悖论也这样演变成“稀有童“(克隆人)的疑问,我是一个长不大的人类吗?

从而,人类抛开伦理悖论,只享受成果。这本身又是一个人性悖论


在现代社会,科技不仅仅是人类驾驭自然的手段,甚至可能成为改变人类秩序的兵器。一项新兴技术,人类也许可以看到短期的成果,但是技术也会进步,社会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化,人类根本无法预一项技术最终会带人类走向何方,编剧森博嗣和导演押井守,带着批判与否定的态度,给观众展示了对于克隆技术的现实应用可能会将人类社会置于何种境况之中,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更是一个预言,如果克隆人可以存在,人类社会将逃不开人性悖论、社会悖论、伦理悖论、哲学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