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知乎上有一個火熱話題:「公司招聘都只要35歲以下的,那麼35歲以上的員工都去幹什麼了?」

我看到有人寫整體經濟形勢分析的,有人也有人像模像樣分析哪些行業屬於「青春飯」行業,當然還有痛罵資本家。

可怕的是,這些文章,除了給了「要躲,要佛」的建議之外,並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

所以35歲的職場人,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前景一定慘淡,還會失業。真的嗎?


最近,看到一張讓人哭笑不得的圖片《互聯網職業生涯流程圖》。35歲,儼然成了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37歲的我也和很多朋友聊過,大家都會有感受到瓶頸的時候。

有些人發生在30歲,有些人能延遲到40歲。

為什麼網上的標準都是35歲呢?

35歲的起源哪裡?

我們來看一眼百度指數: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關鍵詞 「中年危機」,本身的討論量級從2012年開始都不高,然後,到了2017年過完年,這個關鍵詞的熱度很快翻倍,接著在2017年年底和2018年初達到巔峰。等這個話題恢復平緩的時候,你會發現熱度已經比2016年翻了一番。

為什麼呢?是2017年大批中年人開始上網了?還是大量中年人遭遇危機了?

關鍵詞:2017年。

我在人力資源公司多年,一直關注熱點話題。

回顧2017年,當年的職場人的確遭遇了中年危機,尤其是接近35歲的職場人。

原因和35歲並沒有直接關係。直接原因是在2008年1月1日發生的一件歷史性事件:

新版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了。

新版勞動合同法對職場人來說,是一件大喜事。至今來看,新勞動法頒佈以來,勞動者在仲裁和打官司中的勝率要遠高於企業的勝率。

企業則視勞動法為洪水猛獸。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為公司服務滿10年的員工,有權要求籤署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本來,按照勞動法想要裁掉員工就很難,如果想要裁掉簽了無固定的員工,難上加難。

所以,以某民族企業為首的大中型民企們,開始裁撤在公司即將滿 10 年的員工。恰好,2008年大學畢業,進入大中型民企的優秀學子們,在2017年差不多也在33-35歲。

很多35歲的職場人會自我檢討:我有哪裡做得不如年輕人。

但講句公道話,最初淘汰35歲的人,不是因為歲數,而是為了規避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