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數字化諮詢公司眼裡的2021年12大科技趨勢

德國數字化諮詢公司眼裡的2021年12大科技趨勢

前言:CloudFlight是一家成立於2020年的歐洲數字化轉型與服務提供商,該公司由成立於2005年的奧地利軟件開發公司Catalysts和成立於2013年的德國IT諮詢公司Crisp Research合併而成。CloudFlight有400餘名軟件開發工程師、雲服務架構師和數字化策略師,在歐洲17餘個地區運營和服務客戶。面向2021年,CloudFlight首席分析師及諮詢顧問Stefan Ried撰文闡述了對2021科技技術趨勢的觀點。

隨著第二波新冠大流行的到來,2021年更像是向2030年的飛躍。這就是技術領域(以及作為人類的我們如何面對技術)正在發生的劇烈變化,並將繼續變化。誰會在一年前想到,甚至金融服務商也會迅速開展居家辦公?這並不是為了給員工提供激勵或安慰,而僅僅是為了公司的生存。

今天的人與社會、經濟與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成為技術趨勢的驅動力。因此,Cloudflight今年再次建立了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繫。在人類的歷史上,很少有一年的外部環境會像2020年大流行的一年那樣發生徹底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對某些技術的接受或拒絕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我們在5到10年內所經歷的一樣。所以,歡迎來到2030年!

人與社會——2021年將是新的2030年

社會的“認知時間”飛躍是一件新事物。例如,僅在幾年前,許多60歲以上人的感知和行為就像50歲左右的人,這種現象因社會突然廣泛接納新技術如電動自行車或智能手機,而變得愈加明顯。在新技術的幫助下,人們可以讓自己“認知”的年齡倒流,並利用新技術來規避各種社會障礙,而年輕人卻不一樣。對年輕人而言,技術使用的突然增加就像是無視自己年齡增長的情況下,向未來的飛躍。但到最後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年輕人和老年人在2021年突然開始對科技的思考比以往更加頻繁和劇烈,而疫情造成的根本性轉變加劇了這一效應。對於大多數來說,2021年的到來會讓他們覺得時間已經飛躍到了2030年。

據此來看,未來12個月人與社會的趨勢如下:

1. 技術接受度兩極分化。

正如政治觀點日益兩極化一樣,接受數字創新的情況也將如此。社會中的一部分人將在日常生活中大幅增加對數字服務的使用,而另一部分人則會越來越排斥數字服務。精通技術的人會權衡並承擔風險,而另一部分人則會斷然而積極地妖魔化許多技術,或者想阻止普通大眾使用這些技術。這就是越來越多的極端世界觀的發展,並與陰謀論交織在一起。與荷蘭這樣的鄰國相比,德國一直在失去來自本國的數字創新購買力。過去,通常使用完整的試用版軟件(MVP)來提高用戶的接受度;而如果許多潛在用戶斷然拒絕甚至根本不看一眼、根本不試一試這些產品,那麼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將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企業不僅要研究目標群體的業務案例和需求,還要在產品開發之前研究明確的社會接受標準。這意味著,未來將會出現第一批目標群體,他們自覺不購買可在線交換數據的智能汽車,或者自覺避開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優化客戶財務管理的現代金融服務機構。

2. 數據保護問題和聯邦制阻礙數字化進程。

即使對全球技術供應商的“健康”水平而持懷疑態度是合適的話,也不意味著雲供應商因來自美國或中國而成為非法雲服務。人們真的必須仔細觀察,瞭解合同、安全措施和認證並仔細檢查供應商的商業模式。很多數據保護主義者沒有做到這一點,反而通過禁止所有的全球服務來阻止數字化。相反,這也意味著歐洲幾乎沒有機會輸出自己的數字化服務,因為到2021年每個歐洲國家都會認為自己的數據保護是最好的。因此,即使是像Gaia-X(歐洲數據雲計劃)這樣好的概念也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成為德國熱門的出口產品。

經濟與環境——失敗者做出反應,勝利者推動創新

毫無疑問,經濟從新冠危機中復甦將是2021年甚至未來十年的主流話題。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輸家還是贏家,都在加速技術發展:

3. 疫情失敗者開始採用新商業模式。

由於在2021年,這種流行病仍將無處不在,每一家受到疫情影響的公司都必須重塑自己。餐館會變成在線訂單的配送服務,而活動組織者則會變成商業流媒體平臺。服務型經濟(As-a-Service)取代了以前的投資,以管理不確定經濟形勢下的風險。這不僅可以根據客戶的消費量來計算其服務,還可以使公司根據需求而線性地擴展所有必要的資源。例如,送貨服務不再像以前那樣購買或租賃送貨車輛,而是按公里數或送貨量向車輛製造商支付費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設備即服務”,這當然也適用於IT領域。

為此,Cloudflight看到企業或區域性數據中心進一步減少,而AWS、Azure、GCP、Alicloud和騰訊等全球公有云基礎設施提供商將出現不同比例的增長。它們的增長速度非常快,其價格幾乎是隨著摩爾定律或者說是性能的提升而下降,所以也被稱為超大規模雲。從歷史上可以看到,美國經濟中巨大的成本壓力一直是AWS的增長動力。

德國數字化諮詢公司眼裡的2021年12大科技趨勢

(在美國,超大規模雲的增長在2-3個季度中始終與經濟處於反週期。來源:Cloudflight 2020,2020年第三季度美國GDP變化因大流行而嚴重失衡。第三季度僅在結束封鎖後+33%)。

而歐洲經濟,由於在過去的危機中依然表現得很好,以至於不敢對IT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現在就不同了!歐洲經濟的部分地區受到疫情的重創,而超大規模雲現在已經全面實施了歐盟的隱私要求。因此,預計2021年歐洲的情況與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美國的情況相同。

4. 疫情勝出者為技術領先優勢而主動投資。

人們不應忘記,許多行業都從這場大流行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包括在線零售商、物流公司、送貨服務以及所有涉及防護服和衛生用品的行業。IT行業也在蓬勃發展,包括視頻服務、網絡組件供應商和電信公司。所有這些公司在2021年都將把利潤大規模地投入到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中,以便為疫情之後新競爭形勢做好準備。所謂的循環經濟將在商業模式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B2B中,將通過附加IoT跟蹤而產生新的存放和包裝解決方案。總體而言,疫情中的勝出者將能夠投資於可持續和顛覆性的技術。例如,日益智能化的垃圾分類系統將使原材料的升級改造成為可能。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第一批送貨無人機正在部署原型機,隨後將在2022年進行產品化推廣。

整體軟件格局——ERP的艱難時期

在疫情贏家的推動下,軟件格局將繼續發生變化:

5. 整合的市場領導者編寫自己的商業軟件。

諸如Otto(注:一家德國電商)或Lidl(注:一家德國零售商)之類的行業領導者近年來已經開始了這種趨勢,這也是金融行業的傳統。2021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對實施和維護ERP軟件包的成本提出質疑,並將設計基於開源平臺或超大規模雲PaaS的替代業務軟件。

6. 硬件/軟件——軟硬一體的分化。

在很多領域,比如汽車行業,也包括消費類產品,傳統上軟件都是來自廠商“嵌入”在硬件內。雖然硬件在不斷髮展而且發展速度較慢,但軟件將在2021年實現更大的飛躍。因此,很多OEM廠商都在嘗試自己開發軟件,比如大眾汽車的CarOS,或者從軟件合作伙伴那裡獲得軟件,比如戴姆勒與Google/Waymo的合作。儘管如此,要想為汽車或製造工廠的惡劣條件打造算力和控制設備,人們仍然需要相當的經驗。像Bosch或Continental集團這樣的供應商在未來的十年裡將面臨困難,他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軟件創新在新生態系統中證明自己。

雲計算的採用——危機加速了整合

2021年,雲計算將再次成為下一個軟件棧創新的驅動力。

7. 軟件堆棧爆發——數據是新軟件。

我們知道硬件技術已經突飛猛進,根據摩爾定律的硬件技術在不斷髮展。然而,在某些應用中,已有的硬件技術正在迅速被取代。例如,近年來,在數據中心的許多歸檔任務中,數據磁帶已經被大容量的旋轉磁盤所取代,而SSD已經從服務器和筆記本電腦上取代了這些硬盤。最終,最初使用昂貴SSD進行數據存儲的高性能服務器,現在使用大量RAM來存儲現代內存數據庫。

Cloudflight認為2021年將開始出現類似的但更重要的爆發,高質量和豐富功能的軟件,將被數據所取代。一類完整的數據產品、數據管理平臺、數據開發平臺、數據虛擬化平臺,或者為通用機器學習算法的完整訓練數據,正在被開發出來。OpenAI計劃的削弱告訴我們,算法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相應數量的數據,僅僅收集數據並不能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只用模擬數據而沒有真實數據的編程顯然會在未來十年達到極限。因此,決定性的因素是基於現代軟件堆棧的新數據生態系統之上的新商業模式,或能夠快速收集足夠高質量的學習數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之外的傳統軟件,正在變得越來越商品化,並將被PaaS服務所取代。軟件服務將繼續取代基礎設施的地位。傳統的基礎設施,尤其是計算服務,正在進一步抽象化,正在取代以前的網絡。而網絡則繼續與供電或製冷等位置服務進行整合。

德國數字化諮詢公司眼裡的2021年12大科技趨勢

(軟件堆棧爆發,來源:Cloudflight 2020)

不斷增長的“基礎架構即代碼”趨勢和基於機器學習的基礎架構管理進一步推動了這種堆棧軟件爆發式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代碼(如terraform腳本)或人工智能(而不是人類)動態地描述特定應用程序的必要基礎設施。

8. 混合雲和多雲——快進至PaaS。

在一個應用環境中同時使用私有云和公有云或多個公有云,到現在為止已經被很多人討論過,但在實際操作上還存在問題——在2021年,它將成為常態。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管理對各種雲基礎設施的抽象化在這裡有幫助,谷歌的Anthos或微軟的Azure Arc等特殊的軟件框架也是如此。不過,這些軟件框架在應用場景及其準備程度上仍需拓展。2021年,用戶還將使用混合型PaaS服務,這些軟件服務跨多個超大規模雲並提供透明化集成管理環境,比如MongoDB數據庫服務Atlas版本。在2021年,私有云將像一個額外的公共雲一樣,無縫集成到PaaS管理工具中。

物聯網已完全融入“無處不在的計算”連續體

物聯網不僅將成為2021年的主流技術,它還將成為邊緣計算的外環。儘管所有現有工廠走向線上還需要很長時間,但從2021年起,幾乎沒有新機器或汽車在訂購時沒有在線選項。在這個過程中,物聯網設備的特殊地位消失了。

9. 物聯網成為“無處不在的計算”的物理界面。

2021年,所有的超大規模公有云(AWS、Azure、GCP)將通過雲區域、較小的本地實例、電信網絡中的迷你實例、各種形式的邊緣計算以及極小的物聯網設備上的操作系統,提供從公有云到邊緣計算的整個計算連續體。邊緣計算不再是一個孤島,而是更大拓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連續性最終使邊緣的自主能力與公有云中的大量數據和人工智能進程結合起來變得相當容易,也為大規模的自主機器人和自主車輛鋪平了道路。

10. 5G移動通信在德國繼續艱難發展。

雖然電信公司利潤豐厚,但德國全國範圍內的5G覆蓋率卻無法與鄰國相比,原因仍然是不正確的法規和政治遊說。因此,大型公司將部分投資於5G園區網絡,以替代或補充具有多個隱私邊界的WiFi基礎設施。正如2019年美國的情況一樣,5G基礎設施分支中的邊緣計算正在成為歐洲“無處不在的計算”趨勢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正在成為增長動力

上述軟件堆棧爆發的大趨勢已經描述了圍繞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勢頭。那些在早期階段就制定了從所有客戶那裡收集學習數據策略的公司,現在已經進入了衝刺階段:

11. 在2021年,將有30%的AI / ML項目在DACH地區得到有效實施。

不成功的試點和MVP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AI/ML的採用,跨越了B2B和B2C的所有領域。在消費市場,實時翻譯應用正在迎來突破——只要能再次開始出行。到2021年,歐洲的自動駕駛將無法達到美國和中國的水平。在美國和中國,不需要長時間將手放在方向盤上;在德國,法律問題遠未得到解決,並且阻礙了公共道路上的創新。明確的歐盟審批法規和可審核的自動車測試早該出臺。

12. 語音是新的“移動交互”。

從內容網站到電子商務和ERP系統,適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交互方式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語音即界面”同樣具備顛覆性,但速度更快且正向用戶體驗襲來。亞馬遜的Alexa就是創新者困境的典型例子——語音界面最初是有限的,來自於消費領域但發展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會在商業領域取代某些用戶交互。雖然人工智能現在使用自然語言或文本與人們交流無關痛癢,但顯然自然語言會更快被用戶接受。與新冠相關的非接觸式UI需求,將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基於文本的聊天機器人,仍不能達到預期。

2020年牢牢地被新冠疫情所控制,因此將導致下一個十年的極壞開局。疫情不會在2021年結束,但我們將學會與疫情共存並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徹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將在2021年向前邁出一大步,並打破舊習慣的原因。許多CIO和軟件架構師覺得他們所知道的世界正在快速消失。然而,一個新的技術世界與新的規則已經出現。數據生態系統正變得比單純的軟件工程創新更重要。個人用戶數據的規模經濟甚至比眾所周知的軟件運營規模經濟更重要,在過去的十年裡,這些個人用戶數據幫助超大規模雲實現了突破。最終,許多公司意外地發現自己正處在生存的十字路口。雖然可以將一家餐廳關閉一年,重新開張時菜品還是一樣好吃,但科技公司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創新的速度都沒有減慢。因此,如果疫情導致數字經濟進一步延緩,所謂後發優勢就會發展成為歐洲的一個慢性結構性問題。在這裡,德國和奧地利的工業界需要“在變成柯達之前,先讓自己Uber起來”這樣的座右銘,進而形成更具顛覆性的創新精神。(文/雲科技時代編輯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