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9月19日國新辦舉行專場發佈會介紹,70年來,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元左右提高到6.2萬元,消費支出百倍增長,服務性消費成為主導,人均期望壽命由52.8歲提高到82.2歲。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從5.3年提高到12.5年,高等教育的在校學生規模由不足2萬人增加到86萬人左右。綠色成為城市底色,森林覆蓋率由解放前的1.3%提高到今天的43.5%。(新聞詳見9月21日《新京報》

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數字看似枯燥,卻最為具體形象,最為生命力和說服力。回顧70年的變化,除非八旬左右的親歷者能夠把事情說明白,更多的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可以從大數據中細細品味和感受——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元左右提到6.2萬元,後者是前者的310倍;消費支出也是成百倍的速度增長。從錢袋子鼓到敢花錢、能花錢、會花錢,“能掙會花”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共同寫照。

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看過老照片、老電影、老作品和每個時代報紙,對每個時代的居民生活狀況有過大致瞭解。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是整個國家經濟狀況的真實寫照。大河沒有水,小河也斷流,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同樣是十分貧窮,甭說能不能吃上白麵饅頭,連起碼的溫飽都成問題。當時的居民消費,當然是名副其實的“生存型消費”,工資收入幾乎全拿出來買米買面買菜填肚子。隨著新中國工業體系初步建立,社會在不斷髮展,特別是改革開放最大限度釋放了生產力,國與家都駛入“富起來”的快車道。除了基本生活支出,購房支出、買車支出、子女教育支出、文化支出、出國旅遊支出等等,敢花錢、能花錢、會花錢的前提當然是掙的鈔票多多。

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奮鬥目標,70年的時間座標點,既是過去歲月路途的一個終點,又是未來更加美好生活的嶄新起點。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保持活力四射蓬勃向上態勢,家家戶戶生活當然也是繼續保持越來越好之趨勢,“吃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我們對下一步投以期待,也有信心和決心砥礪奮進,在好政策指引下繼續加油幹,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依然需要大家用勤勞的雙手播撒希望的種子,以耕耘稼穡促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70年生活水平“步步高節節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