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我是小杨,用文字记录身边故事,欢迎点击关注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文/小杨 编辑/小杨

小玉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是她家一年级的小玉玉考了100分的试卷,点赞的留言的很是热闹,大家都在讨论着孩子的成绩。

有个朋友说,孩子考了100分,你是怎么奖励她的啊?

小玉妈很是自豪,说奖励了孩子100元外加一顿孩子自己选的“大餐”,而且以后只要孩子考100分,就奖励100元。

看完这个回答,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朋友,她家孩子今年五年级了,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她家孩子也是每次都考100分,她也是只要考试得100分,就奖励100元,可是慢慢的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现在五年级已经成了班级中下游了。

大家都知道,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很多孩子可以得到满分,但是三年级之后,得100分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得不到100分就没有奖励,那孩子认为自己反正得不到,还不如不学呢。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奖励的恶果》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说奖励孩子不好的核心观点是,奖励会让孩子失去内在成长的动力,而只为了外部的刺激,一旦外部的刺激失去时,孩子就再不努力了。

有个网络小故事讲:

一位退休的老人,特别喜欢安静,可是她家屋后的空地上,每天都有很多小孩去踢球。嬉闹声吵的老人不能好好休息。

老人劝说了几次孩子们,可是没有效果,孩子们依旧很吵闹。

有一天,老人对正在踢球的孩子们说:“谢谢你们过来踢球,为了表示我的感谢,奖励你们每人一元钱”。

第二天,老人奖励给每个孩子五角钱。

第三天,老人给了每个孩子一角钱。

第四天,已经没有孩子过来踢球了。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以的被试者都无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着分为2组,1组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一元报酬,2组没有报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解题,作为是否喜欢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德西发现:1组在被试的第2个阶段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程度在减弱;2组有更多的人在休息时间继续解题,表明其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加。

这说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在某些时候,外部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不但不会使个体工作动机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会使其效果降低,变成二者之差,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学习中,培养个人的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刺激远远不够。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取得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对未知本身的兴趣是求知的最佳动力。

因此,我们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要处理好内感报酬和外部报酬的关系,避免发生“德西效应”。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那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如何奖励孩子可以更好的避免发生“德西效应”呢?

一,奖励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

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被人亲切的称为“数学王子”。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这天留英博士沈元教授来学校给学生们讲授数学课,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数学故事:

“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着光辉。陈景润听的入迷,由此对这个奇妙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籍,并由此获得“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勤奋,从而让他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是对孩子最大的奖励。

当孩子考试得了100分,我们可以夸奖孩子为学习所作出的努力,可以和孩子一同回忆,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方法,奖励的内容也应该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利的,比如奖励孩子喜欢看的书,喜欢的体育器械等。

二、奖励学习的态度和过程,不奖励结果。

学习态度,决定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可以走多远。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考试取得的分数,却不关心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却不知,考试的分数只是结果,决定结果的是孩子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当孩子改掉了学习上的一些坏毛病和坏习惯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及时提出表扬,当孩子的端正了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表扬。

因为,真正决定孩子学习结果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奖励的目的应该具有持久性。

孩子们上的课外班,有一个学校的奖励方法是,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代币券”。

孩子考了100分,我奖励他100元,错误的奖励会毁掉一个孩子

这种“代币券”可以在他们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等价值的小商品。如果学生不马上兑换,并将好习惯或者行为保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换取一张更大面值的“代币券”,如果一直不兑换,并保持良好行为和习惯,那奖励原则类推累积。

这种方法就很好的将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了持久的强化。在心理学上这属于“期望与效价”理论,即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

就是说,奖励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期望,这样才会收到比当下更好的效果。

家长的奖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不正确的奖励方法,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奖励孩子的好成绩时,一定要以培养孩子长期的坚持学习为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