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慣”出來的嗎?

外出遊玩時,3歲的兒子不想走了,晃著小手求抱抱。

我剛抱起他,他爸就在旁邊說:「讓他自己走!你這樣會慣壞他的……」

「孩子可不是抱壞的。」我笑著回應。

由於穿得多太笨重,走了沒多遠我就累得直喘大氣。

兒子感覺到了我的累,主動要求:「媽媽累了吧?我下來自己走。」

我們常擔心慣壞了孩子,有時候甚至都不敢多抱孩子。

其實,孩子是「慣」不壞的,有些時候反而特別需要我們「嬌慣」。

好孩子是“慣”出來的嗎?

為什麼要「慣」孩子

馬伊琍對此深有感觸。

那晚小女兒非要睡在她身邊,且在她懷裡很快睡著了,馬伊琍不捨得把她抱回小床。

由此,她想到了之前對大女兒愛馬的狠心:

馬伊琍在愛馬週歲時,為了讓她睡整夜覺,採取「哭聲免疫訓練」。

任女兒半夜怎麼哭著求抱都不理,生生讓她哭了兩個晚上,成功迫使她睡整夜覺。

但是半年後,這種情況又反覆了。馬伊琍才後悔不已,讓愛馬睡回自己身邊。夜裡愛馬醒來哭,她就拍拍哄哄,愛馬又踏實地睡了。

如雨果所言:「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有過愛馬的前車之鑑,到了妹妹這,馬伊琍實行「慣養」模式。

妹妹哭了,她秒安撫;妹妹餓了,她立馬喂;妹妹讓抱抱,她摟懷裡;妹妹想跟媽媽睡,就滿足她的依賴。

這樣下來,妹妹很好帶,母女倆也更親密。

為什麼要「慣養」孩子?

馬伊琍的說:「在孩童時期,父母給了愛的滿足,會讓一個孩子很有安全感。」

被「慣」的孩子怎麼樣了

馬伊琍的小女兒被「慣」成了媽媽欣慰的樣子——

「現在的妹妹,未經過任何訓練,哭就抱,睡就摟,餓就喂,滿一歲就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

我也喜歡「慣」孩子。

比如那天下大雪,兒子要冒雪出去玩。

爸爸不讓,我照例慣他:「走,媽媽帶你去。」

我們雨衣雨靴全副武裝,在大雪紛飛中嬉戲。

兒子伸出手接住雪花仔細觀察著,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媽媽,雪花真的是六角形的耶!」

那天,兒子不僅收穫了下雪的快樂,而且還把觀察到的雪花形狀畫下來,做成了手抄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

「慣養」,就是適當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式慣著養,而不是一律按照家長喜歡的方式拘著他。

「慣養」,就是適當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慣著養,而不是一味違背孩子的天性非要逆著他。

好孩子是“慣”出來的嗎?

好孩子都是適當「慣」出來的!

用愛「慣」養的孩子,非但慣不壞,反而越慣越乖巧、省事。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成長特點和心理需求不同。

因此,我們的「慣養」內容也不同。要有所慣,有所不慣。

3歲前的慣養規則

劉良華教授曾做過大量的調查,他認為「3歲前的孩子最需要愛和安全感」。

對於3歲前的孩子,媽媽的抱抱、親親、愛撫、哄睡,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疼愛。

◎慣足愛

多抱抱孩子,給足孩子懷抱的溫度;

多親親孩子,給孩子親暱的肢體接觸;

多口頭示愛「媽媽愛寶貝哦」「我不會離開你」……

我們對他們的愛不要含蓄,就是要這種赤裸裸的愛。讓孩子容易切身感受到;用耳聽得到;用眼看得到。

◎不慣壞習慣

有一次在表妹家吃飯。表妹把一歲半的瑤瑤安置在餐椅上,讓她坐在餐桌前吃飯。給她一把小勺一個小碗,夾些碎菜放裡面。瑤瑤自己鼓搗著吃。

期間,瑤瑤讓媽媽抱,媽媽不抱:「吃完飯就抱。」瑤瑤嚷著下去看電視,媽媽也沒有依著她。

小傢伙真就全程呆在餐椅上,吃完了飯才離開餐桌。

表妹說:「就得讓她從小養成用餐的好習慣。我從來不追著餵飯,不能慣這種壞習慣。」

4-7歲的慣養規則

4-7歲的孩子富於探索精神,我們要「慣」著他多嘗試,要適當「慣」著孩子的天性。

◎慣嘗試

謝楠總是慣著吳所謂嘗試各種事。前幾天她微博曬出:吳所謂喜提倒酒技能。接下來,該學燙!頭!了!

她還鼓勵兒子做美食:會做甜點的男孩子,應該能嫁得出去吧。

孩子的嘗試能提高動手能力。我們不要嫌麻煩怕收拾爛攤子,就輕易拒絕他們的嘗試,打擊了孩子的探索熱情。

◎慣勇氣

兒子非常膽小,白天上廁所都叫人陪,我就順從地陪同「出恭」。他爸嫌我慣兒子,說男孩子就得訓練他大膽。

其實我特別理解兒子的膽小和無助,相信隨著長大他會逐漸變得膽大。而不是現在逼他膽大。

◎不慣錯誤行為

昨晚,奇奇母子來我家道歉。

奇奇下午來玩的時候,裝走了一個兵馬俑玩具,他還跟媽媽撒謊說是撿的。

我說不過是個小玩意。奇奇媽卻說:「那不行!得讓孩子明白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況且還說謊,這些行為絕不能慣……」

說謊、偷東西、打人等錯誤行為,不能慣孩子。那樣會讓孩子一點點試探錯誤的底限,在犯錯邊緣徘徊 。

好孩子是“慣”出來的嗎?

7-12歲的慣養規則

有專家稱,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精神斷乳期」。自我意識更強,不再喜歡事事順從父母。我們要慢慢放手,多聽聽孩子想法,尊重孩子意願。

◎慣選擇

那天見到甜甜,軍綠色棉襖,黑褲,短髮,很中性。我笑著說:「很酷的裝扮啊!」

甜甜媽說:「都是她自己選衣服,她覺得好看就好看。她的偶像是竇靖童。」

甜甜的性格跟名字不太相符,有點倔強和叛逆。但是她們母女一直相處得很好。可能這利益於媽媽一向尊重她,給她適當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其實這樣的孩子,反而更有主見。

◎不慣不良嗜好

同事陳姐最近沒來上班,原因是她12歲的兒子沉迷於網遊,嚴重影響了學業。

陳姐深知兒子再這樣下去就廢了,於是放下工作,幫孩子一起戒掉遊戲癮。

青春期孩子沾染上的不良嗜好,是絕不能慣著孩子任由其發展下去的,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試問,除了我們當父母的,誰還會這樣寵慣我們的孩子?如果連我們都不能給足孩子愛,孩子又去誰人哪裡獲得愛?

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壞」不到哪裡去的。

相反,父母冷漠、苛刻、過度立規矩,在壓抑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才會變「壞」。

孩子從小得到富足的依賴感,長大收穫才有安全感;從小得到飽滿的情感回應,長大才會學會愛。

被大人適度「慣」著的孩子,他才不會「慣」著自己胡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