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文/勤亲妈妈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会结交许多同龄的小伙伴,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攀比心理。尤其是当大多数小朋友都拥有了某样东西的时候,比如电话手表,新款鞋子,玩具汽车等。

其实孩子并不了解物品的价值,只是看到别人都有,于是回家也和父母索要。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只要家长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亮亮今年四岁了,农历春节之后,由于疫情的原因,亮亮没有再去幼儿园学习,而是在家开始了网课。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年纪太小,所以老师要求每天要由家长帮助视频打卡,亮亮也因此在视频中看到了同学们的家。

“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钢琴呢?”亮亮疑惑的问到。原来他在视频中看到很多同学家里有钢琴,甚至有的人家里还有专门的琴房,这让亮亮的心里产生了一丝不解:“是不是我们家买不起啊。”

亮亮妈妈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工薪阶层的夫妻俩,钢琴咬咬牙也是能买得起的。但是儿子平时对音乐又不感兴趣,真的有必要花几万块钱满足孩子的攀比心吗?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一、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攀比的心理?

1、家长的影响。

社会学教授蒋洪老师认为:“所谓孩子的攀比心理,都是成人世界在他们身上的投射。”

有些家长极度看重品牌和生活质量,平时非名牌不穿,非新款手机不用。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受到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滋生出攀比的心理。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2、家长的溺爱。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来越快,孩子就是家里最重要的小宝贝,很多家长无条件的对孩子进行溺爱,什么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只要孩子开口,要什么都尽量满足。

3、寻求优越感。

一些孩子在同学之中可能学习不是最好的,体育也不是最好的,没有哪个方面特别突出。但是孩子又会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于是为了寻求同龄人的关注,就会炫耀自己衣物的昂贵,以此来获得优越感。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行为?

1、淡化孩子对名牌的概念。

演员刘烨在采访中曾经提到过一件小事,他的儿子刘诺一有次无意间对妈妈安娜提起了豪车的品牌,安娜十分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能会知道这些呢?

询问诺一后,得知是保姆阿姨告诉他们的,于是就做出了把保姆辞退的决定。因为安娜觉得孩子只需要知道汽车是代步工具就可以了,不可以过早的意识到品牌的价值。

2、家长做好榜样。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过分追求名牌和奢侈品,反而更在意材质和舒适度。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也就会有样学样的更注重实用价值,而不是附加价值。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3、如实告知家里的真实经济状况。

不要夸大也不要隐瞒,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家里的经济水平。让他明白:家里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通过努力得到的,虽然可能不如别的小朋友家里富裕,但是我们给你的爱并不会比别的父母少。

教会小朋友坦然的面对真实情况,让他们明白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正确的价值导向。

4、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念。

孩子3—6岁的时候,是养成良好习惯和树立基本观念的最佳时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方案,引导小朋友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赚取零花钱。

这部分钱财孩子可以自主选择使用方式,不管是买玩具还是吃零食,家长都不要干预,只需要讲清楚规则让孩子自己选择就好。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念,从而降低他们的攀比心理。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三、在应对孩子攀比心理的时候,家长存在哪些误区?

1、夸大的哭穷。

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产生攀比心理,不管家里是不是真的没钱,都会对孩子夸大的哭穷,告诉孩子自己家里没有钱,父母抚养他、供他上学已经很辛苦了,让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和别人比较物质。

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当的,孩子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不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害怕被人瞧不起。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2、超出自己能力的满足孩子要求。

微博上有一个引起讨论的故事,一个母亲因为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子,引起了夫妻之间的矛盾。这对夫妻月收入八千元,三千房贷,两千养车,只余下3000元日常生活。但是妻子却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他买了一双1200元的鞋子。

其实作为家长,不要做这种超出这种能力范围的事情。若是孩子以后提出更昂贵的需求,那又如何满足他?如果不能满足,就会有可能招来孩子的不满和怨恨。

孩子攀比怎么办?家长的不同应对,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3、斥责孩子为什么不比学习。

“不要和同学比物质条件,我们不如人家。你要好好学习,和他们比成绩。”这些话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家长说过,其实家长真的不必如此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自己不如别人。

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他们很难领略到家长的苦心,只会记住“自己不如别人”。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很严重的打击,会给孩子的内心深处带来“自卑”的烙印,是以后有多少钱都弥补不了的伤痕。

成年人尚且摆脱不了攀比之心,更何况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家长们不必如临大敌,只要理性对待、良性引导,攀比心理不但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反而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才能得到美好的生活。

你家的孩子有没有攀比的现象?你是如何回应的呢?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