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看看冯友兰和剃利对哲学史的理解就知道

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本篇列举了中西方三位哲学家所著哲学史,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者研究的问题大同小异,但就是这个小异,也许决定了"哲学"内涵的不同,也注定了我们将能在哲学学习中有哪些真正有效的收获:

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通过揭示各种思想所依据的根本原理,会使我们弄清过去和当代的伦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同时,这种研究对哲学思辨也是一种有益的准备。它评述民族的哲学经验,从比较简单的推向更复杂艰深的思想结构,并训练人们作抽象思维。——剃利《西方哲学史》

比较各个哲学观点,同时也是在比较观点产生的原因,通过各个哲学体系的比较,旧的问题的解决与新的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哲学进步的动力。

中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看看冯友兰和剃利对哲学史的理解就知道

而我们的中国哲学史,大家可以看到,从一开始研究,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它没有各种思想体系之间的碰撞,没有产生真正的哲学交锋。 甚至只是在简单的叙述历史,便认为"只需以某人只说话,归之于某人,则哲学之进步亦显然也。" 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只是对过去的思想“取精用宏”,没有进行根本的批判,亦没有针对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使原来的前人的体系更加清晰。

后人根据前人已有之经验,故一切较之前人,皆能取精用宏。故历史是有进步的....... 然汉以后哲学中理论,比汉以前之哲学,实较明晰清楚。 若知王阳明之《大学问》只是王阳明之哲学(而不仅仅是在讲孔子的哲学),则中国哲学之进步,便显然矣。欲知哲学之进步,只需以某人只说话,归之于某人,则哲学之进步亦显然也。——冯友兰

而胡适先生的哲学史除了简单叙述哲学历史外,又增加了各哲学之间的线索的研究,想要指出变迁的原因,然而终究没有深入进去:

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甲)个人才性不同。 (乙)所处的时势不同。 (丙)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胡适

以下是三家哲学史原文,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评判。


中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看看冯友兰和剃利对哲学史的理解就知道

哲学史的目的:

剃利: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 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入为主的或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 的著作中。 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

通过揭示各种思想所依据的根本原理,会使我们弄清过去和当代的伦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同时,这种研究对哲学思辨也是一种有益的准备。它评述民族的哲学经验,从比较简单的推向更复杂艰深的思想结构,并训练人们作抽象思维。这样,我们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方而就会得到助益。剃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


冯友兰:"一时代之情势及其各方面之思想状况,能有影响于以哲学家之哲学。然一哲学家之哲学,亦能有影响于其时代及其各方面之思想。换言之,即历史能影响哲学,哲学也能影响历史。" "一时代之哲学即其时代精神之结晶也。" "研究一哲学家之哲学,固须'知其人,论其世',然研究一时代或一民族之历史,亦须知其哲学"。

社会组织由简趋繁,学术由不明晰至于明晰。后人根据前人已有之经验,故一切较之前人,皆能取精用宏。故历史是有进步的....... 然汉以后哲学中理论,比汉以前之哲学,实较明晰清楚。 若知王阳明之《大学问》只是王阳明之哲学(而不仅仅是在讲孔子的哲学),则中国哲学之进步,便显然矣。 董仲舒、王阳明之哲学有何贡献? 不过引申发挥而已,发挥引申即是进步,如小儿长成大人,大人不过发挥小儿已有的器官而已。

欲知哲学之进步,只需以某人说话,归之于某人,则哲学之进步亦显然也。


中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看看冯友兰和剃利对哲学史的理解就知道

胡适: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

(二)求因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甲)个人才性不同。 (乙)所处的时势不同。 (丙)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

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甲)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乙)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丙)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