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洪鐘財經


中國製造在全球處於什麼位置?這裡我們引用幾年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說的觀點,雖然是幾年前發表的看法,但是我認為這一看法放在今天依然沒有過時。他曾說,全球製造業已經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的發展格局: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主要是歐盟、日本;

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業領域,主要是新興國家;

第四梯隊是資源輸出國,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地區。

很明顯,中國處於第三梯隊,也可以說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製造所處的水平。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產業集群構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國家。中國有比他國更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是,中國還不是全球製造業強國,還需要在“強而精”上繼續奮鬥。中國製造“大而全”體現在製造業增加值和工業門類上,所以中國屬於全球製造業大國,這是毋庸置疑的。

隨著疫情爆發,很多國家產業鏈去中國化勢頭在起,像把部分產能遷出中國,不過將產業鏈大部分移出中國既痛苦又耗時,同時製造業轉移到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要離開中國,也非短短几年時間可以辦到。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要抓緊這段時間,去搞研發,同時大規模出臺穩外資穩外貿的一系列政策

爭取讓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實現“強而精”,將中國推向全球製造強國的行列,並且要達到全球前列的水平。

如果感覺回答有道理,請點擊關注我哦!


智能機械雲


據我所知,幾年之前,中國大部分製造業似乎還處在中低端水平,但這是相對當時全球製造業而言,由於所有技術水平低於我國國內製造業主流水平的工業國家,基本已經都被我國海量的機械製造能力所擊敗。而製造業技術水平比我國高的國家,還能用錯位競爭賺取高端產品的超額利潤,但製造業水平被我國趕超的國家,因其產品的技術水平比不上中國,那麼其價格就更不可能比得上中國了。以往在其性能和價錢比不上發達國家時,發達國家因為產業工人數量小,中高端製造業產能有限而不足以覆蓋全部市場的緣故,還能給你留有一部分市場空間給你口飯吃。然而今天中國的製造業已基本在產能上做到了全覆蓋,故而被中國製造業超越的國家,除了改行做農業國或資源、品牌設計提供國之外,看來已是別無選擇。

具體來講,中國製造只所以會長期處於全球製造業中低端水平:一是由於中國製造長期以來技術水平一直都在持續爬升,使得被我國製造超越的國家,很快就喪失了對應的製造業;

二是因為被中國製造超越的國家不會淪為低端製造,因而,最低端的製造業根本就不復存在;加上比中國製造更低端的製造業在市場上會根本活不下去,故而,屆時市場上實際上並不存在比中國製造更低端的製造業。單從這個意義上講,所以,就說中國整體制造水平也許會長期處於製造業的中低端水平。

三是由於世界整體制造水平都在上升。儘管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追趕,我國的製造技術已有很大提升,其站位也在不斷靠前,甚至有些方面,我國已經躋身或領先於世界先進行列了,但就整體而言,若與世界上先進相比,我國依然還存有一定的差距。








用戶高山人


我國製造業現在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毫無疑問,正在飛速的發展中,部分領域已領先世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的討論軍用製造業和民用製造業。

在軍用製造業方面,我國肯定是領先的。殲-20的研發與生產,試飛,都代表著我國的自主研發戰機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2017年底,我國將向緬甸交付國產三代機“梟龍”戰機。加之11月初多架山鷹教練機交付非洲用戶,中國在全球軍工市場的分量愈發顯眼。

此外,在2018年9月,我國還曾向沙特阿拉伯出口自行榴彈炮,沙特稱是最可靠的火力支援;2014年以來,我國已經向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出口超過30架“彩虹”4型無人機,因其在操作、部署和維護上的便利性和成本優勢而廣受歡迎;2018年,向巴基斯坦和泰國出口潛艇。可見目前我國的軍售項目已經涵蓋多個領域,從器件、裝備到武器系統,無所不包。

換句話說,我國可以為一箇中等國家全方位的打造或者量身定做一套防務體系,已具備全方位鏈的供應體系。而達到這一步,我國僅用了10幾年時間。個別領域的裝備已達到炙手可熱的程度,如在一堆競爭對手脫穎而出的無人機,在中東就佔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在民用製造業方面,部分領域也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比如快速增長的高鐵,技術和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在通信方面,華為和中興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已經佔據了主要份額,我國在系統集成方面,已經躋身世界水平。但是,其餘行業相比較還是比較薄弱的。中國“系統強,部件弱”的態勢目前幾乎是貫穿於各個產業。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化工製造業,我國其實到現在還很落後,和電子通信等高薪崗位不斷增加的產業相比,化工製造業規模非常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屬於傳統的成熟產業。2017年到2019年,三年總共增長了14.85%, 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總體而言,相對於中國的整體速度,該行業的總體發展還是相對乏力的。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儀器儀表製造業。而我國在儀器儀表領域的研發投入也非常少,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還將面臨實驗室、科研院所、日常監測、工廠等依舊依賴進口的情況。

總體而言,我國儀器儀表企業規模都還很小,雖然也在不斷整合,但是比較知名的企業,其營收規模也就是十幾億人民幣,全行業只有2個公司營收超過了100億人民幣。隨著工業自動化在中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對各種儀器儀表的需求還會不斷增加。

由於歷史原因和技術水平的差異,傳統產業國際標準的制定多為發達國家所把持。我國許多產業和產品的發展,在從過去的追趕到並跑、領跑的新階段,我國要在並跑、領跑的產業和產品上,利用後發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我國已在新興戰略性產業國際標準的制定上發力,取得很好的效果,要繼續保持好這個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