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苗寨翻鼓節的由來

清江村隸屬丹寨縣南皋鄉,位於鄉政府西面,地處清水江上游,東與凱里晴郎村接壤,南與石橋村、窖貨相鄰,西與麻江縣卡烏村、楓香村交界,距鄉政府駐地6公里。全村有5個自然寨,轄8個村民小組及移民新村。全村有239戶,964人,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


清江苗寨翻鼓節的由來

清江苗寨

苗族是一種熱情、好客的民族,民族節日多,民族風情古樸、濃郁。相傳在很早的時候,居住在清江這一帶的苗族青年喜愛吹蘆笙、遊方、玩樂,耽誤了農時,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寨老和長者集中商議,決定製定一個節日,並以擊鼓的形式來劃分遊方玩樂和勞動生產的界線。因當時沒有銅鼓,於是有人提議,鋸一根長為2米的大樹幹,挖空樹心,然後用宰殺的生牛皮將兩端封住,再用一木棒敲打木鼓,發出嗡嗡的響聲,即形成簡易的木鼓。木鼓形成後,再用木架支起,放在寨上有聲望且年長的寨老家堂屋中間,這家就稱為鼓主。此後規定,每年農曆二月份第一個豬場天(亥日,除初一外)為翻鼓節,九月份第一個豬場天(亥日,除初一外)為吃鼓節,意為“動土”,分別為農忙和農閒的開始,這就是翻鼓節的由來。


清江苗寨翻鼓節的由來

清江苗寨

傳說,翻鼓節是由古代的鼓藏節演變而來的。翻鼓節的時候非常熱鬧,也非常隆重,寨上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進行祭祀,八方鄰里的親朋好友皆來慶賀。翻鼓節一般為1—3天,第一天祭鼓。由鼓主家準備好酒好菜,點上香燭,到時晨後,即舉行祭鼓儀式,一般由鼓主、鼓手、鼓師三位長者負責完成。祭鼓儀式開始時,首先,由鼓主向鼓敬獻酒採;其次,在幾個婦女的安排下,由2個穿盛裝的小姑娘向前來拜賀的客人敬酒;再次,由鼓手用木棒連續敲打木鼓(從這一刻起到九月份的吃鼓節,不準人們遊方、玩樂,村村寨寨不準吹蘆笙,即使是有喪事也不能吹);最後,隨著嗡嗡的木鼓聲,由鼓師面向鼓唱歌。歌詞大意為:新的一年開始了,大家該收心了,不能再玩了,要作好生產、作好農活的準備。但願在新的一年裡減少各種災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人身體建康,個個升官發財。祭鼓儀式結束後,吃完飯,就由幾個後生將鼓抬到鼓場,寨上男女老少皆穿上盛裝來到鼓場跳鼓(生育過子女的婦女不能參加)。翻鼓節的第二天最為熱鬧,設有跳鼓、吹蘆笙、鬥牛、打球、登山、情歌對唱等項目,這一天,四鄰八里的人們皆趕來觀望,人山人海,載歌載舞,歌聲震天。第三天,年輕人們在村寨附近的山坡上成群結夥、成雙結對地對唱山歌,交朋結友,談情說愛,讓友情、愛情之花伴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成長、開放。翻鼓節落下幃幕之時,也就是新一年活計的開始。


清江苗寨翻鼓節的由來

清江苗寨全景


二月的翻鼓節,既是祭祀祖宗、迎接春天、祈禱豐收的節日,也是人們聯歡娛樂、交友尋偶的節日。節後,附近各村寨就舉行“動土”儀式,人們就開始專心搞春耕生產了(而從九月吃鼓節以後到此節結束之前則禁忌犁田),並從此禁忌吹蘆笙娛樂,連笙管也要用棉花團塞住,以防風吹自鳴。直到九月吃鼓節來臨時,這些苗家人又可以盡情地吹笙和進行各種民族文化娛樂活動了。

九月份的吃鼓節的儀式和二月分的翻鼓節基本一樣,但沒有翻鼓隆重。吃鼓節,意思就是經過一年的辛勤勞動,莊稼收成喜人,現在把它存放在倉庫中,可以安心盡情地享受和玩樂了。吃鼓節過後,人們可以放鬆休息,可以吹蘆笙,青年人可以遊方、玩樂,找對象了。因此,每年九月過後尤其是進入秋冬季節,正是苗家人吃喜酒的最佳時間……

三月山花紅豔豔,

三月姑娘更迷人。

鼓聲悠揚牽妹走,

阿哥阿妹心連心。

你當家來我主外,

勤勞致富小康奔。

九月稻花香萬里,

九月糧谷堆滿倉。

木葉聲聲來問路,

正是遊方好季節。

有心不怕千里路,

相親相愛白頭偕。

如今,在黔東南州丹寨、雷山、麻江、凱里等縣市境內的一些少數民族村寨,每年三月即農曆二月初的時候,都盛行著翻鼓節。翻鼓節淵遠流長、神秘莫測、多彩多姿,它匯聚了苗族文化的精髓,被譽為苗族文化的魁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