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辛棄疾《菩薩蠻》,對"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詩句的見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註釋,

鬱孤臺:在今江西贛州西南。

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

淺讀辛棄疾《菩薩蠻》,對


眾所周知,辛棄疾是南宋時期抗金的勇士,是主戰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文武全才,詩詞豪放,其程度幾乎與蘇軾齊名,一生忙於積極抗金的事務之中。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1175年,南宋王朝調辛棄疾為江西提點刑獄,讓他節制諸軍,討捕茶寇,赴任途中所作。

在這首詞中關於"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解讀,我看到兩種版本,一是: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能看到無數的青山; 二是:我要遠望西北的唐代都城,而被無數可憐的青山遮住。

以上兩種解讀都有道理,都他的獨到見解,無可懷疑,但我還有另外的解讀,只當探討。

淺讀辛棄疾《菩薩蠻》,對


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寫此詞的地點,以及時間和作者當時的現狀可作如下的解讀

作者赴新任,途經江西造口時,觸景生情,追憶四十多年前金兵南侵的往事。

鬱孤臺下這清江水,水中又有多少是扶老攜幼、飢寒交廹、背井離鄉行人的眼淚。在追憶中的詩人,抬頭西望盛唐故都長安(明寫長安,實指已被金兵侵佔的繁華宋舊都開封),但望到是被金兵侵佔,踐踏的北方大片的山河(從"可憐"二字理解),還有那"炊煙無幾家"的飽受戰爭之苦的貧民生活現狀。青山是不能把江水遮住,江水畢竟會繼續東流去(抒發感慨和抗金信心)。夕陽下,江岸邊,我正愁緒滿懷時,聽到了深山中傳來鷓鴣的煩心的叫聲(鷓鴣鳥《異物志》中稱其志:懷南不思北)。

淺讀辛棄疾《菩薩蠻》,對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是詩人追憶往昔時:對已經失去的舊山河的懷念,對被金政權奴役的北方人民的懷念與同情,對南宋政權抗金不力與主和派的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