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謎雲——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

明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一直被人稱頌。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之所以硬氣,主要還是和自身的軍事實力分不開的。下文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再現幾百年前那支軍隊。

明朝在朱元璋建國後成立了全國性的軍事指揮機構——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負責指揮全國的軍事行動,不過由於朱元璋逐漸的集權,五軍都督府逐漸被架空,五軍前後左右中都督,也成為了名譽職位。但軍隊不能沒有指揮機構,於是明太祖把明軍的指揮權分散開來,平時除了常備軍外,把地方軍隊單獨劃分為軍戶(軍戶——世襲職業軍人),在軍戶裡按戶口分設百戶,千戶,指揮使,都指揮使。這些官職也是世襲,由兵部統一管理。如遇戰事抽調軍戶上前線,戰爭結束迴歸當地重新務農。這套體系幾乎貫穿整個大明王朝,不過隨著明朝逐漸衰弱,由軍戶出來的士兵基本沒有戰鬥力,後期出現了幾百倭寇追著幾千明軍打的場景。甚至有的軍戶因為土地兼併,而被‘逼上梁山’。

歷史謎雲——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

說完明朝內地的軍隊體系,我們再說一下明朝的邊軍。明朝邊軍因為要常年面對外患以及京城護衛,戰鬥力比之內地軍戶強了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京城‘三大營’。由於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在邊境上設立多個軍事重鎮,每一鎮設立一個總兵官,每總兵統領著2-3萬的精銳明軍,總兵下設副總兵,參將,遊擊,守備等軍官。如果遇到大規軍事行動,朝廷往往會臨時任命一位大臣統領幾個總兵出擊。

歷史謎雲——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

在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中還不得不提一下就是監軍制度,以前朝代的監軍往往只是個擺設。但是明朝的監軍卻又很大的權力,幾乎能做到先斬後奏。監軍由內廷指派,因此監軍是由太監充任。特別是明朝後期如果不和監軍關係搞好,那指揮軍隊將是寸步難行。

歷史謎雲——明朝軍隊的指揮體系

在一些影視劇我們可以發現,明朝真正的將軍往往不是指揮官,統領軍隊的不是侃侃而談的文官大儒就是油光粉面的“公公”。這也限制了明軍的戰鬥力,由不懂行的人指揮軍隊焉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