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近期,因為國內外疫情對線下實體的影響,商家們紛紛轉移到線上開拓業務,一時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直播帶貨的熱潮,就拿最近幾天的“羅永浩直播”來說,專門有人為羅永浩直播兩次做了數據的pk圖:

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從數據看,首秀達到了1.1億交易額,儘管第二場不如首場,但也反映了直播帶貨的巨大效果。

不僅僅是羅永浩這個巨量ip,像之前知名主持人李湘、數碼自媒體王自如等也紛紛走上直播為企業帶貨。在國外,最近的新聞是著名的法國影星蘇菲瑪索宣佈加盟法國知名電商ma France。各路明星人物紛紛“觸電”,擁抱互聯網電商,這個現象不是今天才有,但在今天的特殊情況下,顯得更引人關注,線上渠道因何成為各路追捧的“熱饃饃”?

用新媒社創始人吳波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電商解決的是消費效率的問題,是永不打烊的生意,是消費者的剛需,焉有不火之理!

確實,電商是渠道,加快了商品流通效率,消費者能快速通過發達的物流獲得自己中意的商品,這對於過去是效率增長百倍千倍。

類似於蘇菲瑪索、羅永浩這樣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人物“觸電”,是一種超級流量的導向,也是對電商行業傳遞信心的表現,對於此,我們著重講兩點,一是線上渠道怎麼來的?二是線上渠道怎麼玩?

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線上渠道怎麼來的?

新媒社創始人吳波老師說了一句話我們深表認同,他對線上渠道的價值如此定義:

對一個企業或商家而言,當獲取線上渠道的成本低於傳統渠道時,可以毫不猶豫地發展線上渠道。

吳波老師用了“毫不猶豫”這個詞,意思是不用權衡利弊得失,但實際情況是,很多的企業和商家即便看到了線上渠道的優勢,也是躊躇不前,這是什麼原因呢?

線上渠道是相對於傳統線下渠道而誕生的,我們知道,在過往的文明進化過程中,新的文明對於舊文明,在延續精華的同時,也在對舊文明產生正面的積極的破壞作用,鑑於此,新文明的進程因為舊文明的強大,並非每次都那麼順利,總是要經歷一些波折和反覆。

在互聯網文明到來之後,線上渠道的大放光彩,對傳統的渠道也產生了打擊,善用者為器,不善用者為礙,線上渠道即便代表未來的商業主流,但也對那些堅持傳統渠道,或者不善用線上渠道的企業或實體而言,就是一場災難。

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這裡所謂的“線上渠道”泛指線上營銷和品牌宣傳渠道,比如新浪、微信公眾號、微信廣告、頭條抖音自媒體、小紅書、京東淘寶拼多多等大家熟悉的線上平臺。這些線上渠道彙集了現在線上絕大多數的流量,流量就是指活躍在線上的用戶,比如逛淘寶的、刷抖音微博和頭條的、發朋友圈的。

流量在哪裡,營銷就在哪裡,實現商品銷售的機會就在哪裡,當然,對創業者而言,也是如今的熱門方向。那麼,為何會有今天線上渠道影響力超過傳統渠道呢?

除了剛才說到的線上渠道成本低於傳統渠道,我覺得還有三點影響:

第一、技術的推動。核心是各種信息的獲取技術變得更方便和快捷。信息流從線下遷移到了線上,主要依賴技術提高了信息流的傳播效率。比如你可以從淘寶搜索入口想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商品,這是在線下無法達到的效率。

第二、利益的驅動。利他原則在線上渠道得到充分體現,用戶可以輕易獲得比線下更好的價格優惠,這是驅動消費者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消費的原動力。一部相同的蘋果手機,在線下沒有任何折扣,但在線上,平臺會推出多種折扣方式讓你忍不住下單。


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第三、物流的驅動。當電商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也就是物流問題解決後,線上渠道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所向披靡了,從城市到偏僻的山區,物流深入到每個終端用戶的家裡。二十年前,身在南方的你根本不會去想著吃松花江的鮮魚,但在今天的發達物流條件下,在杭州的我通過京東下單,過兩天就能收到非常新鮮的水產。未來十年,線上渠道只會更加進化到你難以想象的程度,此時不擁抱,更待何時?

線上渠道怎麼玩?

好了,既然我們極力鼓吹線上渠道如何如何好,那怎麼玩呢?

怎麼做好線上渠道?這是一門學問,限於篇幅,我們只能說幾個大概的思路,具體還得請教專門研究玩法的新媒社創始人吳波老師。在我們向吳波老師請教的過程中,吳老師認為要玩好線上渠道,只要做好一件事:

就是做好新媒體的運營工作

什麼是新媒體?就是上述的線上渠道,新媒體是媒介,是商家和用戶之間的連接器,是管道和渠道。

新媒體運營是個系統運作,不是單一的運營公眾號或者抖音,核心在於建立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比如說你公司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和品牌和營銷有沒有關聯性?如果讀者看了你的文章,馬上就下單買了你的產品或者服務,關聯性就產生了,否則,文章寫得再好也是徒勞。

所以,我們對吳波老師的一個理念非常認同:新媒體運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營銷而服務,沒有營銷,百萬粉絲都是狗屁!

還有一個現象吐槽一下:在我們的朋友圈裡,經常會有人發一些商品的鏈接,目的很明顯,希望關注他的人點擊購買,但感覺,這種行為作秀的成分多於營銷。要麼就是公司領導做給員工看的,你看,我都在朋友圈裡賣貨,你還不努力,要麼就是員工做給領導看的,領導,我在努力賣貨。至於結果如何誰都不知道,久而久之,領導和員工形成了一個共識:朋友圈賣不了貨。於是,賣不出貨這個鍋由朋友圈背了。

各路明星紛紛“觸電”:線上渠道因何成為“熱饃饃”?

朋友圈這個玩法簡直就是浪費了寶貴的私域流量,各位,這個玩法怎麼形容呢?就是給傳統營銷模式戴上了新媒體的帽子,看似漂亮,卻毫無用處,核心還是傳統的玩法。

怎麼玩呢?還是新媒社創始人吳波老師給出了答案,吳老師說,“朋友圈賣貨賣不出去”這個問題,來諮詢他的不小於千人,看來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吳波老師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

1、朋友圈在過去幾年被微商橫掃之後,實際的帶貨價值被削弱了,簡單粗暴的朋友圈賣貨如今效果甚微,朋友圈經濟已經從硬通貨轉向軟黃金階段;


2、所謂“軟黃金”就是朋友圈作為私域流量領地,坐擁11億月活,仍然是眾多平臺中的獲客營銷的首選,但不能拿微商的玩法來運營朋友圈,而是要藉助於微信,軟性推廣自己的商品和服務;


3、什麼叫“軟性”?就是類似於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經常刷到的廣告,用戶明明知道是廣告,為何願意點擊進入?因為廣告賦予了比商品更多的人文元素,讓你願意瞭解一下。

那麼,如果這種硬通貨的方式不行的話,還有其它更好的選擇嗎?

吳波老師的建議是通過微信社群的方式來開拓營銷,產生小範圍的規模效益,這是朋友圈賣貨的最佳方式。

關於社群賣貨,我們下篇文章再詳細講講,別小看社群的威力,拼多多這個市值幾百億美元的公司,還就是靠社群賣貨做起來的,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