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這周,應朋友之約,科普一篇關於保險經紀人的文章。

1.保險業發展

再談保險經紀人之前,咱們先來看看,我們國家保險業的發展情況。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研究-陳輝博士

感謝校友,陳博士提供的圖片和數據。

因為保險業在我國金融板塊中是分量佔比最輕的一塊,所以中國入世後,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國家意讓保險業先來探路。

保險業在2004年後,進入了主體井噴期,直至今日多元化主體的市場局面。市場開放還在進一步加深: 從1992年友邦成為第一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1996年中宏成為第一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到2019年安盛成為第一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所以當越來越主體(尤其是國際老牌險企的加入)參與到這個市場的時候,保險交易從之前的“賣方”市場(幾家獨大,產品費率極其雷同)正在逐漸過渡為“買方”市場(競爭加劇,品質服務提升)。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與之同時,增加了普通消費者的信息獲取困難和選擇困難。

記得和客戶聊天時,她就特別驚訝於國內壽險公司竟然有90餘家了,然而自己知道的用一隻手的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為什麼在談保險經紀人之前,我先要來科普一下市場情況呢?

是因為經紀人日漸進入消費者眼中,成為消費首選,不是因為“被教育了”,而是市場發展、市場選擇造就的。

除了市場供體隨著金融改革深化不斷壯大,給保險業注入強心劑,產生鯰魚效應的,非“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正式啟動”莫屬:

中小險企因為沒有太沉重的歷史包袱(96-99年的利差損毒丸毒害了一批險企,平安、太保首當其衝),能快速抓住改革機遇,率先推出迎合新市場費率的“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

當時的老百姓在不太瞭解行業背景的情況下,只看到了改革的結果—“原來重疾險能這麼便宜呢”。費率改革大大的活躍了我國的壽險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整個保險行業競爭力。

總之,正是隨著個險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加劇,專門服務個險市場的經紀人業務就在競爭中孕育而生,並於2015年之後越來越受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與喜好。(參考歐美成熟市場,經紀人模式早已是市場主流)

2.經紀人的定義與服務價值

根據我國《保險法》,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

(VS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的機構或者個人)

用大白話翻譯:經紀人是受客戶的委託,根據客戶的要求(基於客戶利益),為客戶在市場上尋找適合的產品方案和組合,在客戶與保險公司之間起到橋樑的作用。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代理人VS經紀人

雖然市場上也有勤勤懇懇、為客戶利益服務的代理人(例如那些傳統的某安、某康等等的專屬業務員),但他們唯一不能給客戶讓渡的就是“選擇權”和“知情權”。舉一個栗子,你覺得某康的業務員會給客戶說”某安的產品更適合您麼?”


所以在我看來,經紀人提供的服務價值之一,就是在諮詢端,在購買訂立合同的前端,能給客戶提供足夠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從而實現了銷售諮詢的價值,而不是僅僅一個銷售。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客戶眼中的經紀人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會問我,那當我選好了某公司產品後,在經紀人這簽約和直接跟保險公司簽約有區別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首先想澄清的一點是,無論在哪個渠道購買,針對某一特定產品,給到客戶的定價是一致的,這個價格是在產品發售時已向監管機構報備過的費率。

在不存在價格差異的前提下,我個人認為,經紀人對簽約後的服務價值較代理人更廣泛。

因為他能以一個保險管家,或是保險律師的身份為客戶的家庭保單做後續服務。

在與生命等長的合同期間,保險經紀人受客戶委託,能夠替客戶的家庭保單提供信息維護修改的管家式服務。也可以提供為客戶爭取理賠的律師式服務。

這些服務的出發點,均是由於這個經紀人是接受客戶的委託,法律上有權代理客戶完成與保單相關的全程服務內容。(並且這些服務不再額外收取費用,因為根據《保險法》經紀人收入來源是成交的佣金)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經紀人服務委託協議

3.關於明亞保險經紀

最後一點點,為公司打call。本月18號,公司隆重舉辦了15週年生日慶典。結合文章前半部分普及的一點市場發展背景,可想這15年,明亞發展註定走的是條坎坷路。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合作方

但也就是掌舵人對業務品質執著地堅守,讓明亞從眾多保險經紀、專業代理公司中脫穎而出,取得行業內業務規模前三的優異成績。未來,明亞將繼續致力於推動保險理念及保險事業在中國的普及和 發展,力求讓更多的人擁有更好、更充足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