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艺术浅论

口哨,男女老幼均宜,是集表演、娛乐、健身三种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是从娘肚子里就带来的天然‘乐器’,只要稍为学习练习,人人都能很快学会、运用。不需花费任何费用,不需借助任何器具,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奏出乐曲。口哨具有任何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便㩗性、经经性、普及性、交流性。音量高低可调幅度很大,低音低到只有奏者自己听得见,高音可穿透百米大厅的每个角落。跟其它艺术一样,没有意识形态和疆土领域障碍,口哨艺术国际通行,中国在国际口哨大赛中有不俗表现,有记录可查,中国男女口哨艺术家都曾经在国际口哨比赛中拔得过头筹。为提高世界口哨艺术水平作出贡献,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舆。掌握口哨艺术的人与国外友人接触时,如有机会能奏上几曲这个国家的名曲,即使语言不通,仅凭这种音乐语言,准能一下子拉近距离。

对于本篇开头文字的观点,可能有读者无法理解、不能接受。这可能来自观念和技术两方面障碍。本篇作者用雄辨的实践对此作了回答。按一般情理,吹好口哨需要有足够的气息量,中老年人底气大不如前,吹好口哨确实有点力不从心。经过作者最近几个月研究体会,发现:音符可以来自吹气,也可以来自吸气,只是两者音质稍有差别,于是试着不间歇地交替运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按照乐曲连续发出音符,莸得成功,巅复‘吹口哨’的传统概念,突破了中老年人吹口哨勇气和底气都不足的观念和技术两道难题。作者用新法演奏口哨实例均在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网站发表,敬请关注。

口哨艺术的表演、娱乐功能固然不容置疑,它的健身功能也不应忽视。中国古语‘乐者长寿’,现代人天天盼着‘快乐每一天’,口哨艺术恰好为人们开辟一条触手可及的最简便的途径。近代有人半夜过坟地,嘴里响口哨,口哨让他服了一剂壮大胆量,消除恐炬的最好心药。一个人平时吹什么口哨,宣洩其情绪,折射其当时心境。所以说口哨是人的情绪的检测仪、调节器,亦不为过。作者以近九十岁高龄,在紧张撰写三十余万字的哲学报告文学之余,将电子钢琴、胡芦丝、陶笛、口哨等乐器玩得不亦乐呼。从儿时歌谣、民族舞曲到流行歌曲、爵士音乐,多种乐器练习时激情洋溢,曲如泉诵,忙出个健康体格,玩出个年轻心态,其中新法囗哨功不可没。所以为了生活更美好,身体更健康,我们不必受年龄、性别等传统观念束缚,放弃对口哨艺术的追求。

对作者新法口哨技术一点说明:.口形与发声原理与现在的吹口哨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呼和吸之间没有间歇、气息转换频率加快,这是针对中老年人气息量不足而变通掌握的办法。当然不应该呼一个音符就立刻转换为吸一个音符,什么时候转换呼和吸只能根据每个人的气息量大小自己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比例、程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