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看了這麼多年的籃球,如果有哪一個組合是讓筆者覺得最惋惜,最期待當年他們能夠打出成績來,大概就是1995年左右,達拉斯小牛的3J了。而那3個身上滿滿天份的年輕人中,賈馬爾·馬什本又是帶給筆者記憶最深刻的那一位,如果他的生涯前期沒有這麼剛好碰到之後我們要聊的這些事,他會不會有一個不同的,甚至是更璀璨的生涯呢?

看了這麼多年的籃球,如果有哪一個組合是讓筆者覺得最惋惜,最期待當年他們能夠打出成績來,大概就是1995年左右,達拉斯小牛的3J了。而那3個身上滿滿天份的年輕人中,賈馬爾·馬什本又是帶給筆者記憶最深刻的那一位,如果他的生涯前期沒有這麼剛好碰到之後我們要聊的這些事,他會不會有一個不同的,甚至是更璀璨的生涯呢?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出生自紐約的馬什本在1990年進入籃球名校肯塔基(University of Kentucky)就讀。在名帥Rick Pitino的指導下,他有一個非常成功的大學生涯。馬什本在1992和1993兩年平均得分都突破20大關,並且在1992年帶領球隊重返已經睽違4年的NCAA錦標賽,更在1993年打入最後四強(Final Four),而名門肯塔基男籃上一次打入最後四強更是10年前的事了。馬什本在1993年球季結束後同時拿下所屬聯盟東南聯會(South Eastern Conference)的年度最佳球員併入選全美第一隊。憑藉著大學顯赫的成績,他也在該年球季結束後順勢投入NBA選秀。

馬什本的球衣被母校肯塔基退休)

現在往回看,1993年的選秀深度其實不高,但是前幾順位的人選可都不是等閒之輩。當年的狀元是密歇根五虎掛頭牌的Chris Webber,而探花更是後來紅極一時的Anfernee Hardaway。而憑藉著驚人的得分能力,馬什本則在第4順位被達拉斯小牛選走。而馬什本也沒有讓球隊失望,第一年平均就可以攻下超過19分,以及4.5個籃板和3.4次助攻的成績,讓他能順利入選年度新秀第一隊。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當時的小牛雖然長年戰績不佳,但是進入九零年代初期後,憑著1992年第一輪第4順位選來Jim Jackson,1993年選來賈馬爾·馬什本,在來年在選來Jason Kidd,一組年輕有才華的核心陣容儼然成形,而因為3個人的名字第一個字母都是J,當是媒體便給他們一個響亮的綽號"3J"。而在他們第一個合作的1994~95球季就贏了36場比賽。這個數字現在看起來也許不怎麼樣,但是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兩年,小牛總共只贏了24場比賽,讀者應該可以瞭解3J在當時的德州掀起了一股怎樣的風潮。而馬什本在這之中表現自然不遑多讓。不但平均得分達到24分(出賽82場),更在剛開季作客芝加哥,面對當時天下第二人Scottie Pippen的防守下豪取50分,技驚全美,也讓大學時期就伴隨他的綽號"Monster Mash"這個時候響徹整個聯盟。

不過好景不長。小牛這個時候爆出桃色風波。當時謠言說Kidd和Jackson因為歌手Toni Braxton而爭風吃醋,整個休息室氣氛極差。於是時任球隊總經理的Don Nelson心一橫,將3人全部交易出去。馬什本就在這種狀況下於1997年二月來到邁阿密。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不過在事後憑良心說,不管有沒有這件桃色糾紛,筆者都很懷疑3J這個組合能持續多久。因為從打法上來說,眾所皆知Kidd擅長打全場開放式進攻,而馬什本和Jackson都是半場陣地戰的好手。三人其實都需要球權來發揮,短時間來看小牛的比賽或許精彩,但是遲早他們在隊形和戰術上會碰到瓶頸,Braxton這件事只是讓問題提早爆發,而幾年以後,我們也的確在新澤西看到Richardson Jefferson和Kenyan Martin這種類型的球員才是Kidd適合的搭檔。馬什本在多年後於達拉斯的地方電臺受訪時也說,當時僅僅是一場比賽後Braxton答應和其中1人去吃飯,而推掉另一個人的邀約而已,根本沒甚麼大不了。真正的問題是當年3個人都太年輕,太心高氣傲,加上休息室沒有夠份量的老將壓陣,最終讓事情爆發,而讓Nelson選擇快刀斬亂麻拆散這個合作不到3年的組合。

故事再回到馬什本這裡。當時的熱火在Pat Riley南進邁阿密之後,已經先後找來Alonzo Mourning和Tim Hardaway組成基本的隊形。Riley原本是寄望可以讓同樣出身自肯塔基的校友馬什本擔任控球前鋒的角色,從而最大化釋放Hardaway在後場的得分火力。Riley的策略在例行賽是沒有問題的,馬什本在邁阿密的3個半球季裡,熱火在1998~99球季拿下東區第一,另外3個球季也都有東區第二的佳績,但是遺憾的是例行賽的好成績卻不能換成季後賽的勝利。

說來也很巧,馬什本在熱火打過的4次季後賽,每次都會碰到紐約尼克,正好是Riley先前執教的球隊。兩支隊伍球風相近,都強調激烈的對抗與堅壁清野的防守,但是偏偏除了1997年的第一次碰面,因為雙方衝突導致尼克大量主力球員在系列賽第6、7場被禁賽而讓熱火出線以外,剩下3次熱火都以高順位種子被尼克淘汰,尤其是1999年還被尼克創造老八傳奇最讓人唏噓。而馬什本在這些系列賽中表現不佳,也理所當然被提出來檢討。像是1998年兩隊第二次碰面,這一個五戰三勝的系列賽打滿5場,但是Monster Mash有4場得分只有個位數,5戰加起來甚至助攻只有9次;而2000年最後一次交手,最後關鍵第6、7場合計只得15分,不但讓球隊在3-2領先的態勢下被逆轉,自己在搖擺人位置上也完全被Allan Houston和Latrell Sprewell比下去。這種關鍵的軟手錶現,最終也導致了Riley在2000年夏天發動的那筆與黃蜂的9人大交易,主要由馬什本搭配Brown去交換Eddie Jones和Anthony Mason。

作為多年的熱火球迷,筆者理所當然的是Pat Riley的信徒。但是在時隔多年後再回過頭來看,實在覺得有必要幫馬什本平反。當年Riley對馬什本的使用方式一直有誤,或者說Riley一直沒有找到他這個肯塔基學弟的使用說明書。

馬什本是純然的得分機器,持球進攻的好手,攻勢應該是從他的身上發起,他就是所謂的scorer;但是在熱火,他只是在Mourning和Hardaway之後的第三選擇,很多時候是作為Hardaway切入之後的分球對象,或是當作弱邊的等球射手。這種完全不適合他打法的戰術很大程度讓他在場上無所適從,讓他即使接到球以後也沒有在節奏內,最後根本沒有出手的慾望,也讓他被許多球評批評像是個隱形人一樣。


但是在另一方面,當年的熱火打不贏尼克也不純然是熱火戰術或馬什本的問題。如果不是傷病影響,尼克在陣容天賦上其實是超過熱火的,雙槍以及Larry Johnson帶來熱火所不具備的機動性,而其時廉頗老矣的Patrick Ewing憑著身高手長優勢,很大程度上還是能夠限制Mourning的發揮,所以例行賽發揮出色的熱火只要一遇到尼克就陷入泥沼不是沒有原因的。

來到生涯的最後一支球隊,馬什本的個人能力才終於完全被解放。當時的黃蜂算是五門齊的球隊,新一代小鋼炮後衛Baron Davis正在走上巨星之路,而中前場則塞滿Elden Campbell、Jamaal Magloire和P.J. Brown這一類大個子,也因此黃蜂需要馬什本作為攻勢發動機來組織全隊。而他也沒有讓人失望,不管是前2年夏洛特時期或是後2年新奧爾良時期,他的單季平均得分都超個20分,其中有2個球季平均助攻數超過5次,都是生涯新高。在黃蜂的前三個球季都帶隊打進季後賽,尤其以2001年帶隊打爆球季開始前把他交易的老東家邁阿密熱火最為快意。而優異的成績也讓他在2003年終於被選入生涯第一次明星賽以及年度第三隊的殊榮,而這居然是大學時期就名滿全美的Monster Mash在年度新人隊伍之後,整整十年才再次獲得獎項,很難不感嘆造化弄人。

不過可能是因為6呎8吋,240磅的體型實在太壯碩。馬什本11年的NBA生涯只有6個球季能出賽超過65場,整個生涯都飽受傷勢困擾,他在整個2004~05球季都待在傷兵名單上,而在2005年二月被交易到費城七六人後也未能替新東家出賽,最終就在2006年球季結束後宣告退休。只不過,揮別不能太算滿意的職業生涯,馬什本意外的開啟了人生第二春。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口才流利的馬什本退休後除了被ESPN聘請擔任球賽講評以外,按照馬什本自己的說法,他在小時候於紐約搭乘地鐵去學校上課時他就發現地鐵上的人們常常人手一個subway潛艇堡,而這讓很早就因為飽受傷病困擾而思考退休後該做甚麼的他覺得買幾間Subway的連鎖店面當個老闆也不錯,只是沒想到這樣一買就上癮了,截至目前為止,馬什本手上已經有超過80間的店面,除了Subway之外,還有Outback Steakhouse牛排館和Papa John's披薩店,另外在肯塔基州還有數間汽車經銷商店面,而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資金也越顯雄厚。在2012年老東家新奧爾良黃蜂準備變賣時,他甚至組成團隊嘗試買下球隊,只可惜失敗,但是他自承這是個很好的學習經驗,而他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夠達成這個夢想。

熱火---賈馬爾·馬什本 - 純然的得分機器


"這是個很好的經驗,其實我對結果並不會太過失望。所有這些需要的文件都是我一手操辦的。這都讓我清楚經營一支球隊到底需要注意甚麼。"--賈馬爾·馬什本

馬什本退休後的發展現在已經變成聯盟最讓人感興趣的故事之一,尤其是許多球員在退休後都面臨入不敷出的困境。在度過也許並未能讓人滿意的職業球員生涯後,作為小球迷,是非常恭喜他能有另外一個成功的人生下半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