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实施“乡村鸿雁”工程 强化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为有效应对村“两委”后继乏人、发展人才短缺、发展党员困难等问题,谯城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大力实施“乡村鸿雁”工程,着力发掘并把乡土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发挥“能人治村”、带民致富鸿雁效应。

着力把乡土人才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

亳州市谯城区:实施“乡村鸿雁”工程 强化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发掘乡土人才。通过逐村走访摸排、个人自荐、村民推荐等方式, 深入挖掘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种养大户等各类人员,按村均3名以上优秀乡土人才标准,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土人才库。目前,发掘各类乡土人才1152 人。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择优选拔、能效带动原则,以每村至少1名标准,从乡土人才库中筛选一批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目前,村级后备干部库入库544人,其中乡土人才437 人,占80.3%。规范管理后备干部人才。重点关注人选政治素质和群众认可度,严把人选资格区级联审关。村党组织每半年对村级后备干部作出评价,乡镇党委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和评议,对考评合格的,继续跟踪培养;对考评不合格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及时补充人选。

积极发挥后备干部引领带动作用

亳州市谯城区:实施“乡村鸿雁”工程 强化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完善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做好后备干部信用信息釆集和信用等级评定,加大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领域对后备干部扶持力度。制定《关于实施“乡土能人领 军计划”的意见》《关于开展“三领两带”工程的通知》《亳州市谯城区“底线”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文件,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搭建筑牢干事创业平台。推行“乡土人才+ 基地+农户+项目”等模式,鼓励乡土人才后备干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成立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扩大“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集群发展效应。目前,177名乡土人才后备干部主动参与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累计投资67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340 余人,吸引谯城籍在外优秀人才“回流”125名,带动在外人才签订返乡投资协议18名。营造优良创业环境。保障后备干部相关待遇,协调资源加大对产业发展、人才发展投入力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对发挥培训帮带作用突出“土专家”“田秀才”,一次性给予每人5000 元培养经费。目前,开展乡村企业家培训班2期,培训乡村企业家252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20人次。

吸纳培养后备干部成为合格党员和村“两委”干部

开展结对帮带。乡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对帮带村级后备干部,乡镇党委每季度、村党组织每月至少与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发展党员。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用,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管理教育和培养引导,在带动群众致富过程中注重观察考验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后备干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推荐进入村“两委”。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 健全后备人才干部年度考核和评议机制,优先推荐参选和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着力拓宽后备干部的发展通道。目前,乡土人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的28人,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21人,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61人。

(来源:谯城区委组织部)

点个“在看”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