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臘味是嶺南的特色食品,廣州臘味製作方法又尤為獨特,生產出來的臘製品集“豉味”“風乾味”“香味”於一身,成為廣式臘味,聞名海內外。俗話說秋風起,吃臘味。小編今天就來聊聊“臘味之都”廣州的廣式臘味。

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廣式臘味的歷史悠久,口味獨特。唐朝以前,廣東人便在北方臘味的基礎上,創制了具有嶺南風味的臘味。唐宋時期,外國人把香腸帶到廣州。高明的廣州廚師們將其製作方法和本地醃製肉食的方法相融合,研發出結合外國本土口味的廣式臘味。廣式臘味有臘腸、臘五花肉、臘魚、臘豬肝等50多個品種,最為知名的品種就是臘腸,種類有生抽腸、老抽腸、潤肝腸、冬菇腸、雲腿腸、淨瘦腸等。其三味(醬香味、臘香味、酒香味)俱全,條子均勻,腸衣脆薄,鹹甜適中,深受中外食客的喜愛。而廣式臘味的發展與揚名,謝柏與謝昌這兩兄弟可謂是功不可沒。

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八百載臘味鋪”是於1937年在海珠南路開設的,店主正是番禺人謝柏。“八百載”取《三字經》中“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的“八百載”為店名,意味生意永遠興隆發達。開店之初,“八百載”便創制出獨具特色的“香化鴨潤肝腸”,其顏色鮮亮好看,臘香味濃、鹹中帶甜,特別適合廣州人的口味,再加上條子均勻,質量穩定,價格適中,能長期儲存,故一推出即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至20世紀40年代,“八百載”已揚名海外。

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廣式臘腸

謝柏有一個弟弟叫謝昌,原來是做挑擔生意,走街串巷、小本經營,後來看到自己哥哥的臘味鋪生意火爆,日進斗金,也改行開起了臘味鋪,取名為“東昌臘味店”,1943年改名為“皇上皇”,店鋪正位於“八百載”臘味鋪對面,由於比“八百載”開張的較晚,又加上資金短缺、產品單一、成本較高等原因,剛開張的“皇上皇”可以說是如履薄冰。後來經過謝昌的苦心經營,又推出了自己的招牌產品,幾年後,皇上皇已有了巨大的發展,發展至1949年,在廣州的太平路和下九路都開設了分店,成為廣州臘味行業中發展較快的商家之一。

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皇上皇”臘味鋪

廣式臘味的製作方法不像四川湖南等地的製法,它不需要煙燻,所以味道比較清淡,正因如此,一般適合單獨食用,搭配其他食材更能襯托出它的臘香味,其中廣東的臘味煲仔飯最能體現廣式臘味的魅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煲仔飯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上好的臘味煲仔飯,一定要用陳年煲仔,所謂陳年煲仔,就是使用了一定年份,陳年累積煲仔本身就吸收了飯菜香氣。泡過的絲苗米,細火慢煲,直到煲仔內的米飯七成熟時,加入臘味,蓋上鍋蓋,當臘味中的肉汁全面地滲透了滿煲的米飯時,揭開煲蓋,澆上豉油,米香臘香便撲鼻而來,因此,廣東人一般不說“臘肉”,取而代以“臘味”一詞。

這兩兄弟對廣式臘味貢獻大,一個創辦“皇上皇”,曾是肩挑小販

臘味煲仔飯

各位讀者老爺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臘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