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三桶油”是堅持自產還是低價囤油?

油價暴跌,“三桶油”是堅持自產還是低價囤油?


按照《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可以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但石油商業儲備規模應遠遠高於戰略儲備安全線。面對低油價買入好時機,國內企業油儲庫存卻相對飽和。


4月20日,WTI一路跌至-40美元,成為石油歷史上又一個“黑色紀念日”。2020年初的國際油價暴跌,給“三桶油”拋出大難題:一方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求增儲上產;另一方面油價已覆蓋不了成本,產油就是虧本。


從今年3月國際油價暴跌以來,就不斷有觀點流出,國內“三桶油”的角色應從生產商向貿易商轉換,加大企業儲油能力,在油價暴跌時大量購進,充實國家原油庫存。


事實上,據財新報道,油價開始下跌後,3月7日至13日,中石化就增派了20艘船出海搶油。儲油能力與中下游煉化也直接掛鉤,而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上游開發生產,煉化板塊也由於停工停產,加工量嚴重下降。


能源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月,中國原油儲備(包括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的儲能利用率從去年年底的72%已升至83%。各企業儲能已幾乎用盡。


這種情況提示我們:作為原油需求大國、進口大國,建倉擴儲囤油,在國家安全戰略層面意義重大,在企業降低成本、調節各板塊盈虧層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1

削減支出 但明確國內不減產


國際油價暴跌後,國際石油公司相繼出臺削減支出政策,同時產量也相應減少。


英國石油公司公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資本支出比計劃下調40億美元左右,降幅25%,2020年公司油氣產量將同比減少7萬桶/日;康菲石油公司2020年資本支出將比原計劃下調7億美元,降幅10%,公司油氣產量相應下降2萬桶/日;雪佛龍2020年將削減資本支出40億美元,降幅20%,同時在美國Permian盆地的頁岩油氣產量將比計劃減少12.5萬桶/日,降幅20%。


中國“三桶油”目前也提出了資本開支下調計劃。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預計2020年資本開支下調20%到30%;中國石化初步計劃將資本開支下調2.5%,且正在動態調整2020年生產經營計劃;中國海油將年度投資壓減10%至15%,總成本降低不少於10%。 但與此同時,他們強調:保持國內油氣產量增產計劃不動搖。


油價暴跌,“三桶油”是堅持自產還是低價囤油?

塔里木油田計劃上產3000萬噸


這與“七年行動計劃”和國家對“三桶油”增儲上產的要求緊密相關。


2016年-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連續三年下降,從2億噸以上下降到1.9億噸。與此同時,原油和天然氣進口量不斷攀升。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4.62億噸,對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氣進口量9038.5萬噸,對外依存度上升至39%,並預計到2030年達到44%。


正是這一系列嚴峻的數字,讓中央領導在2018年7月批示,要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能源安全。


此後,“三桶油”紛紛制訂2019至2025年“七年行動計劃”。中石油2019年工作會議提出,2019至2025年每年安排50億元用於風險勘探;中石化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則提出國內上游穩油增氣降本,海外上游加強資產運營管理;中海油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儲上產。


2020年本是深化落實“七年行動計劃”的上產之年。國內,長慶油田將完成上產6000萬噸的目標,塔里木油田也將向3000萬噸進軍,並將和西南油氣田一起,在今年誕生兩個年產300億方的大氣區,渤海油田則正式開啟年產4000萬噸的爬坡之旅。


然而才一開年,就遭遇疫情蔓延,進而油價暴跌至二十年新低。


目前國內“三桶油”的桶油成本應對當前油價,十分吃力。財新進行報道時這樣描述:“生產一噸虧一噸。”


對於如何看待增儲上產,財新近期採訪了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所長戴家權表示:“關鍵看你怎麼定位國內產量,如果定位於國家能源安全、石油供應安全,那無論油價怎麼低,國有企業的產量不會做大幅調整。”


但也有學者認為,如把油氣產品看做一種商品,其全球市場供需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北京大學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張利賓指出,目前從全球市場來看,油氣資源已經從供應緊張向供應過剩轉變。“政策制定應當考慮整個行業和市場的變化,目前應將重點更多地轉向需求一側。”


還有觀點認為,海外供應風險與油價無關,“增儲上產”是個既定趨勢,因此仍需加大相關力度,無非側重點有所不同。


回顧前情,2016-2018年的連續三年產量下降,也是源於2014-2016年國家油價暴跌,“三桶油”降低資本支出,尤其是對上游勘探開發的投入。這是國家要求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由頭,也是”七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背景。


如今,油價再次暴跌,程度比前更甚。增儲上產與油價成本之間形成明顯矛盾。而這一次,會不會開啟新一輪“死循環”?“三桶油”將如何取捨選擇?或是另闢蹊徑尋求兩全之法?


2

加緊儲備庫建設


早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就宣佈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強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健全石油儲備管理體系。決策層決定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


國際能源署設定的一國石油儲備安全標準線為90天。而據人民日報報道,2017年時,中國原油儲備只相當於不足40天的石油淨進口量。金聯創當年數據顯示,美國當時的戰略儲備約9365萬噸,足以支持149天的進口保護,日本也接近150天,德國為100天。


按照《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可以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硬件設施建設。


但從經濟貿易層面考量,石油商業儲備規模應遠遠高於戰略儲備安全線。面對此次低油價,全球能源企業都瘋狂囤油,而此前新浪財經卻報道:中企油罐或已裝不下了!


隨著國際油價的走低,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包括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等國際能源巨頭在內的幾乎所有油氣企業都加大了原油儲備力度。舟山某大型國有石化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的低油價對國內油企和煉廠而言,也是一個比較好的買入時機。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國內油企和煉廠也需考慮一個因素:油儲。


油價暴跌,“三桶油”是堅持自產還是低價囤油?


國內一些民營煉廠已經開始使用一種“軟體油罐”來儲運石油,價格低廉且處置靈活。澎湃新聞報道,山東濰坊一家包裝製品公司自油價暴跌以來,生產的此類產品銷量上漲不少,普通罐價格在1500元/個左右,高溫罐(可裝卸高溫油品)約2600元/個。


中糧期貨原油分析師指出,國內油儲的庫存比較高,一些油儲企業和油企或者煉廠簽訂了長期合約,罐容大部分已出租,只有有限的罐容作為中轉。上述舟山國有石化公司總經理也表示,現在油罐庫存已經比較飽和了,所以油企和煉廠不會進太多原油。


近年來,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油儲備設施建設運營,保持國家石油儲備規模與石油消費總量相適應。這次油價暴跌給企業提個醒:儲油不僅是國家戰略安全需要,也是企業調節運營、抵抗風險的需要,拓展儲油容量在低油價期填充庫存,應該成為能源企業多頭並舉中的一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