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测试:系统性硬化症的症状与诊断 | 临床实战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局限性SSc和弥漫性SSc两种亚型。局限性SSc进展缓慢,局限于手指、面部等,一般躯干不受影响。弥漫性SSc伴有进行性皮肤硬化,从手指开始,向肢体近端发展,累及面部和躯干,弥漫性SSc患者疾病早期可能出现肺纤维化和肾脏受累,病情较为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时可致死亡。你对SSc了解多少呢?通过这五个问题快速测验一下吧。

下列哪项与SSc的病理生理有关?

A SSc发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导致

B SSc主要影响皮肤,对内部器官的影响很小

C内皮细胞的改变刺激了一系列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SSc的发病

D细菌感染与SSc的发生有关

滑动查看答案

↓↓↓

↓↓↓

↓↓↓

【答案及解析】

C

SSc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包括遗传、环境、自身免疫、微嵌合和血管等因素有关。

SSc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是从内皮细胞的变化开始的,内皮细胞的变化可能导致许多细胞(如成纤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级联性刺激变化。这些被激活的细胞分泌物质,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酶和酶抑制剂,导致细胞外基质化合物(如纤维连接蛋白、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变化。

SSc患者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硬化,肌肉和内脏器官明显萎缩。

细菌感染和SSc之间没有已知的联系。

关于SSc的流行病学,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SSc在日本和中国最常见

B全球男女发病比例为6-10:1

C SSc通常出现在30-40岁的女性和年龄稍大的男性中

D dSSc最常见于白人女性

滑动查看答案

↓↓↓

↓↓↓

↓↓↓

【答案及解析】

C

SSc通常好发于30-40岁的女性,年龄稍大的男性也可发病。总体而言,女性占很大比例,男女比例为3-6:1。

SSc是一种获得性散发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所有种族均有发病。据估计,每100万人中有2.3-10人发生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症在日本和中国很少见。黑种人与白种人相比,发病率更高,起病年龄更早。

关于SSc临床表现,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 SSc的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B SSc通常不会导致疼痛或不适

C SSc患者可以继续正常进行高强度运动而不受限制

D雷诺现象在SSc患者中极为罕见

滑动查看答案

↓↓↓

↓↓↓

↓↓↓

【答案及解析】

A

胃肠道是SSc最常受累器官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部绞痛、腹泻和大便失禁等。

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和/或活动受限。有15%的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10%的患者表现为炎性肌病,80%的患者表现为乏力。

患者在劳累时可能会出现呼吸短促,可能出现非典型胸痛、疲劳、呼吸困难和高血压等。

SSc中最常见雷诺现象(手暴露在寒冷中会变白)。

关于诊断为SSc的患者的预后,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A局限性SSc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进行性症状,无休眠期

B 弥漫性SSc患者的治疗通常会延迟数年

C SSc对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

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弥漫性SSc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而痊愈

滑动查看答案

↓↓↓

↓↓↓

↓↓↓

【答案及解析】

C

SSc会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典型的口面部改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明显考虑因素。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及时认识社会心理困难并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是改善生活质量和坚持治疗的重要工具。

局限性SSc的体征和症状可能不会出现多年。

弥漫性SSc患者有较高的快速死亡风险,治疗不能延迟。

弥漫性SSc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会显着降低生存率,而与当前的治疗方案无关。

2013更新的ACR/EULAR修订的系统性硬化分类标准中,有一个标准足以将这种疾病归类为SSc。是下列哪一项?

A指尖溃疡

B双手的皮肤增厚,向近端延伸至掌指关节

C甲周毛细血管异常

D毛细血管扩张

滑动查看答案

↓↓↓

↓↓↓

↓↓↓

【答案及解析】

B

2013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 / EULAR)分类标准指出,总评分≥9分且排除其他硬皮病样疾病,可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












主要条目
亚条目
权重/分
双手指皮肤增厚并渐近至掌关节
9
手指硬化(仅计最高分)
手指肿胀
2
指硬化病
4
指端损伤
指尖溃疡
2
指尖凹陷性瘢痕
3
毛细血管扩张
2
甲襞毛细血管扩张2肺动脉高压和/或间质性肺部(最高2分)
肺动脉高压
2
间质性肺病2雷诺现象3SSc相关抗体(最高3分)抗着丝点抗体3抗拓扑异构酶Ⅰ抗RNA聚合酶Ⅲ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Dirk M. Elston, MD.Fast Five Quiz: Systemic Sclerosis. Medscape. Published on October 09,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