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育儿心理说#


今天来聊聊“独立精神”

近两天发生了一则让人十分痛心的事情:一个年轻的妈妈加入了某睡眠训练付费群,听从所谓“专家”知道,让3个月大的婴儿跟自己分房睡,训练宝宝的独立入睡能力,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继续听从“专家”建议,“狠心”不去查看宝宝的情况,结果宝宝被闷死了。


在此事中,所谓培训“专家”的做法固然让人义愤填膺,但宝宝妈妈的无知更让人痛心。妈妈想要训练孩子的“独立”的能力显然是为孩子以后做打算,她显然是爱孩子、想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然而一腔母爱却造成了这样一出惨剧。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安全健康的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呢


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独立”。

现在好像有很多育儿相关的信息鼓吹逼孩子独立睡觉、摔倒了再哭都不扶起来甚至把孩子留在陌生的地方看能不能自己回家之类所谓“培养独立精神”的方式。然而“独立”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以后长大自己工作不找家里要钱的“结果”。独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行为,也包括物质基础、心理人格特质和能力。


那健康的“独立”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平时说的“独立”实际上是一种状态,是指一个人了解自身在物质和心理方面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能够通过自身的技能和资源努力满足自身需求,并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并接纳调整结果。


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所以这就能够得出“独立”的几个要素:1. 探索自己和了解自己的能力;2. 探索世界和获取资源的能力;3. 面对挫折和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这些必要的能力,其实独立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内心的富足和稳定。


内心的富足和稳定是产生内在动力的源泉。“独立”实际上是安全的进行探索并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只有内心有足够的安定和动力,人才会好奇心,才会开始进行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探索。这也就是说“安全”首先是最重要的


“安全”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意味着人要能够有安全的空间,不会受到肢体上的伤害,也要有足够生存的资源,包括充足、健康的水和食物以及适宜的温度等。心理安全是指要能够满足依恋的需求,能够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这也就意味着在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自身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大人的帮助才能获取基本的“安全”资源,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


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没感受到爱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逼”孩子独立不可取。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哭闹是在向家长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家长漠视孩子的需求,

故意不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打破孩子对于“安全”的感受,让孩子开始觉得在家里、在家长身边不一定是“安全”的,那自然也就没办法产生足够的探索的动力,因为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倾向于将维护“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不是进行探索。当我们看到孩子特别黏着大人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些不太熟悉的环境中,可以尝试与孩子沟通,确定孩子是不是觉得害怕、孤独、不知所措,就能够明白是不是所处的环境或者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感觉“不安全”。


那如何才能够让孩子开始进行探索,培养独立的能力呢?


孩子的独立能力会根据年龄的发展有所不同。在大约三岁以前的时期,孩子还处于熟悉自己日常的生活环境和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能够尽可能充足的满足其对于“安全”的需要。除了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的必要需求之外,家长可以通过爱抚、拥抱等肢体接触来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同时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注意,在孩子与家长说话或者有情绪表现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给孩子回应,而不是无视或者回避孩子的交流需求。如果我们通过以上行为满足了孩子对于安全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

孩子是能够自己自主的进行探索的。比如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能够看到孩子跟自己的手脚玩,或者尝试抓身边的玩具,到能够独立行走后,可以自己把玩具玩出各种新花样。这都是孩子开始进行自主探索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肯定孩子探索的勇气和过程,帮助孩子发现更多探索的乐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可能孩子无法理解类似“真棒”、“好厉害”这样的鼓励,但是家长的笑容、拥抱都是很好的肯定方式,也是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


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孩子的世界本就充满了自主的探索


如果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在进行自主的探索,我们可以在孩子求助或者表现出新的需求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在有陪伴的情况下去尝试新的领域,同时也帮孩子规范边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做,什么事情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安全。其实学自行车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接触过这样的故事,父亲教孩子骑自行车,孩子很怕摔倒,父亲就会告诉孩子:“没事我在后面给你扶着,不会摔倒的!”然后在孩子能够比较顺利的掌握的时候偷偷的松手,告诉孩子:“你看我没有扶着,你会骑自行车啦!但是如果要上马路骑车的话,要叫着爸爸一起才可以!”孩子的生活中很多对于新领域的探索要用到这样的智慧。在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开始,在孩子能够掌握后放手,同时帮助孩子规定应该在怎样的范围内安全的使用新技能。


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遇到挫折了怎么办?像我们文章开头的时候说的,孩子摔倒了在哭,那要不要扶起来呢?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学会摔倒自己爬起来,都是靠家长在某一次摔倒之后“狠心”没扶起来。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从很小学着爬的时候,如果摔倒且摔倒造成的不适在忍耐的范围内,而且孩子有他想去的地方或者想抓的东西,其实孩子很少会停下来去哭闹。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天然具备着抗击挫折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帮他们强化这种能力。所以孩子在摔倒了在哭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很疼吗?自己能起来吗?扶着爸爸妈妈的手可以尝试起来吗?少用一点力气帮助孩子起来后,可以帮助孩子检查受伤和不适的部位,如果没有什么影响可以告诉孩子,没事一会就不会不舒服了,如果孩子不能够忽略不舒服的感觉,可以让他自己休息一下,并且告诉他:“你看,妈妈没用多少力气你就起来了,你有力量可以自己起来的!”有这样的练习和肯定,孩子能够慢慢的学会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家长也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陪伴,这样孩子就能够逐渐获得面对挫折的自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

家长也并没有“狠心”的放孩子自己一个人挣扎,在双方的合作下,孩子自然就能够“独立”。


三月婴儿独自趴睡死亡——培养“独立精神”不需要父母“狠心”!

安全的探索需要适当的帮助


作为家长,要相信作为照顾者的本能,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查看孩子的情况,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能够感受到爱的孩子很自然就可以长成有爱的健康的“独立”的样子,这个过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需要受到太多的折磨,都能够快乐的感受和付出自己的爱。

CC若馨 情绪社交领域育儿作者,与你和孩子一起探寻情感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