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005、為什麼講中醫會講“天人合一”?

先觀察一個現象:把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墨水會自然擴散。


問005、為什麼講中醫會講“天人合一”?

清水不再清水,墨水不再是墨水,墨水和清水一點點的交融,也即是俗話所說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墨水和清水的邊界會越來模糊。邊界的模糊化,就是所謂的合一的一個特徵。


天人合一,字面上是指的是人和環境的合一。但人不是有確定的邊界嗎?怎麼合一?

讀者可以想想泡在水裡的感覺,特別是適合的溫度,如溫泉。人體可以達到的某種鬆弛狀態,是不是和墨水中炭粒慢慢分散開的鬆散狀態類似?

其實換了媒介,不是水,是空氣,其實也是同樣的效果,如沐春風就是其中之一。與其說人從母親的肚子裡出來,擺脫了羊水,不如說其實只是換了"羊水"——空氣。

生命在活著就有一種能力:感知和強調什麼是"我的",什麼是“我要的”,什麼是“我不要的”。因為新陳代謝是生命的第一性。生命對於空間有著天然的佔有慾望,在體內的,聚攏在身邊的,都是“我的”。如我們常說小孩子吃著嘴裡的,看著碗裡的。恆河猴的母愛實驗中,小猴子寧可要假媽媽的擁抱,也不要食物。這種最原始的“匱乏”感需要緊緻和聚攏來緩和(無法消除?),所以緊緻和聚攏成了生命的某種本能,它演化為了所謂的安全感。

但有限的空間中,過度的緊緻必然要導致排斥,生物體會競爭。刺蝟們過冬,既要靠攏在一起取暖,又不能靠得太近。專注可以令人可以提高效率,過度的專注會變成緊張,而緊張會降低效率。


問005、為什麼講中醫會講“天人合一”?

嬰兒在羊水中獲取能量,沒有焦慮而能達到最放鬆,最自然的,最安詳的狀態(哲學家們總是喜歡思考嬰兒的事情),大概受此啟發,古代先賢創造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人在社會中,在自然中,如果能做到把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當作子宮,就能繼續享有嬰兒般的安詳,而不是各種成人式的焦慮。

"天人合一",從人文關懷上講,其實就是讓人不要順應“匱乏感”的本能去逼迫自己,也不是去抑制“匱乏感”所帶來的情緒,而是要從"焦慮"的本源上消除"焦慮",要剋制慾望。只要你覺得全世界都是你的,你還會執著於嘴裡的,碗裡的嗎?肯定不會。慾望的剋制,其實是人類群居,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正如有人說:詩人要帶著鐐銬在跳舞。


那作為醫學的中醫,為什麼也講天人合一呢?首先中醫認為七情可以致病,人文關懷可以消解七情的影響,益於保持健康和恢復健康,這裡不作延展。因而中醫也講天人合一。

但這是中醫講天人合一的唯一原因嗎?

人體保存了動物演化過程中積累的有各種的機制,這些機制控制和分配能量的流轉,轉換,其中大腦佔用能量最多,達20%左右。在生物演化的歷史上,生命不斷強化了“匱乏感”,到達人類,演化成了馬斯洛所研究的多層次需求模型,“匱乏感”得到了全面提升,也全面地爆發。因為"歷史上關於缺乏的教訓",器官,組織,或細胞自身也存在,並總是存在"匱乏感",即使人腦已經告訴器官:麵包總是有的。但往往都達不到讓器官放下緊張的效果。

如果人要達到整體放鬆,自在,安詳的狀態,那最直接的體驗就是深呼吸,或進入一個安靜的環境。一種是由內而外,一種是由外而內,人體會因為心跳的節奏發生改變,而整體發生了改變。為什麼心跳的節奏變化,整體身體就跟著變化了呢?

問005、為什麼講中醫會講“天人合一”?

再次回到水(這也是哲學家都偏愛的物質),一個湖面,一顆石子掉落,盪出波紋,擴散,到了湖邊又回返回,與後來的波紋交融在一樣,直到很久很久,湖面恢復平靜。水還是那一湖水,沒有增,也沒減,但它們在波紋中的狀態與平靜的狀態截然不同,兩股力量可以在一滴水上匯聚,又從一滴水上分離。

琴和瑟是古代的兩種樂器,人們經常用它們一起演奏樂曲,聲音非常好聽,你能分辨出琴音,也能分辨出瑟音,但它們交融在一起,卻又比單一種聲音要好聽。後來人們琴瑟和鳴來形容契合度很高。而契合與我們說平常說的樂高玩具的組合不同,契合是在保持邊界的同時,又昇華了彼此。沒錯,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合一。

現代的我們早已經理解,水紋是波在傳輸,而琴瑟是共鳴(共振)。但這僅僅只是物理層面的知識。對於生物,對於人類,它們意味著更多更多。

生物學上有一個迷霧久久並沒有散去,就是從單細胞生物,如何演化出多細胞生物的?因為多細胞出現後,出現了一個重要的事件:寒武紀大爆發。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思考:為什麼活人的細胞並沒自動地散開?即使是人死後,也沒有如電影特效那樣,灰飛煙滅?為什麼斷指可以重接?為什麼死後器官可以捐獻移植?


問005、為什麼講中醫會講“天人合一”?

這些問題都指向了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關聯實質,細胞群遠遠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樂高式的堆疊。因為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允許形變,這也是動物能動的基礎,但也因此動物對比植物,機械性要弱很多,於是才有了上面的幾個問題。胚胎學正在研究組織器官的生成過程,但目前只聚焦在結構生成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可以肯定的是,細胞群內的關聯,除了物質的交換,能量的交換,肯定還有信息的交換。這些就是所謂的協同,而協同的本質是什麼呢?調頻。

頻率,波長,振幅是波動理論中最重要的三個概念。調頻和調幅是最常用的兩種信息載波調製方法。收音機的AM和FM便如此而來。調頻比調幅相比,更適合短程通信。生物選擇調頻,或以調頻為主,調幅為輔是非常合理的。因為我們常常聽說生物鐘,但卻一直也沒找到它,只能模糊地描述它。

回到人體本身,我們也早早就認可了人體是存在生物鐘的。研究過互聯網的人,可能知道一個概念:授時服務器。如果網絡中的所有電腦系統自帶的時間都是各不相同的,那麼會出現很多的混亂。而人體也類似,心臟是一個具有天然節律的器官,它作為人體各個器官,組織,乃至細胞的授時中心,太正常不過了。心律的變化,可以影響所有器官的變化,也就可以成立。

插述一個小討論:網上有人撰文,提到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心主神明”,解釋為:心是用來思考的,而現代醫學證明,大胞是用來思考的。這不是一種合理的解釋方式。日常我們說,經理主導了項目的過程,並不是說經理完成了項目的工作內容,而是說經理安排了項目的計劃,控制了進度,把握了時間。心主神明,更合理的解釋是,心主導到思考的事情(具體工作由大腦來完成)。再聯繫一個簡單的例子:電腦由CPU,內存,主板,硬盤等組成,核心的部件是CPU,這些知識早就被普及了,說個冷門一點的知識,主板上有一個部件,叫CMOS電池,它沒電了,它決定了主板的時鐘正常運作,而CPU內也有一個時鐘,每次電腦啟動,CPU時鐘就要主板時鐘進行同步,也就是特工電影常見的動作:對錶。大腦有很多部分,各個區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需要休息,在睡覺時,休息的區域達到最大,而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應該是和心臟對錶,我睡了多久,雖然不一定次次都精確,但明顯,我們就是有這樣的體驗。而心臟驟停,也會失去意識,而且失去的速度是很快的,和頭部受到猛擊無異,比劇烈疼痛還要快。所以說心主神明,一點都不誇張,而且很精確。先賢不僅從解剖學看人體,或許更多的時從這種些種種的事件和動態情況去分析人體【可參看《問003》】。

回到之前的問題,人體因為有心臟和各器官的生物鐘,可以達到細胞的高度關聯,細胞如同列隊的士兵,雖然本身可以散開,卻一直保持著隊形,這就是多細胞生物,不會輕易解體的本質。同時,這也也是人體抗爭疾病的重要基石,但也可以成為致病的因素,如常說的水土不服,空調病,時差顛倒,作息不正常。

至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深呼吸,可以放人放鬆,因為深呼吸,直接改變了心跳的頻率,並引發所謂的時鐘同步,或對錶。而為什麼進入安靜的空間,也可以讓人放鬆呢?這個主要是因為大腦的負擔減輕了,不用處理音頻信息,大腦的能量需求降低了,因為它是能量消耗的巨頭,需求降低,心臟得到減負,頻率會自行調整,只要到了約定時間,各器官和心臟進行時鐘同步,於是整體就可以慢慢地安靜放鬆下來,同類型的動作有,閉上眼睛,閉睛省掉的視頻處理消耗比聲音處理消耗還要大,聽音樂除了本身可以降低音頻處理消耗後,音樂的律動也可帶動心臟調整律動。所以更常看到的是,人閉上眼,深呼吸,這種連續的動作後,滿血復活。

再回頭看泡在水裡或溫泉裡為什麼可以讓人達到邊界模糊化的“天人合一”呢?除了安靜的環境和閉眼等動作的影響外,水的律動可以影響皮膚,皮膚可以達調整自己的頻率,恢復類似在子宮中的狀態,而其他器官也可以相繼受影響。

也不防回頭看看黑水與清水的例子,所謂的邊界模糊,不就是炭粒在墨水中運動的頻率,調整為了接近在清水在運動的頻率嗎?

由此看來,所謂的“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調節人體各器官和機能的頻率,靠近或達到某一個值,而這個值就是天的頻率,環境的頻率。而這個頻率,是可以通過實踐驗證對於治療疾病,對於恢復身體健康有效的。當然,嚴格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很難達到,但實際上,我們都在踐行之中,例如古代皇帝經常要去各地的莊園靜養,而現代人更多的是說去度假。

最後,再翻出一句舊語:小隱隱於郊,大隱隱於市。還有一個小故事:年輕時的毛澤東,為了培養隨時隨地都能專心讀書的能力,特地到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城門口“鬧市讀書”,時而朗讀、時而默唸、旁若無人。

中醫講"天人合一",從物質,能量,結構,機制,意識和精神各個層面上講,其實就是隻要你擁抱環境,相信環境,調節頻率,以達到消除"能源飢渴",達到最舒適,最健康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