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从小到大,听过很多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孩子总是不爱说话,好‘死气’。”或者是“这么多的亲戚在,你也不和他们聊聊天,真没礼貌。”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当时的那种窘迫,真希望自己会隐身,这样就不会尴尬了。


因为人们大多赞美“外向者”。作为一个“内向者”,我被很多人误解,觉得我是一个很孤傲的人,或者是故意摆脸色给别人看,还有人觉得我有“病”。


我也尝试过“表演”得很健谈的模样,但是那种“表演”让我感觉很累,因为我知道这都是假的,所以等到谈话结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像是泄气的皮球一样,我的精力被那些对于我来说没有必要的一些社交活动吸走,强烈的疲倦感忽然袭来,让我措手不及,我没有精力再去做任何事情,只是想躺着,坐着,发会儿呆。


周国平说: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我很庆幸我现在不再致力于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健谈,花许多的时间在一些没有必要的社交上了,因为我知道了,“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我也不必刻意去变得“外向”而迷失了自我,我接受了那个内向的自己。


“外向者”喜欢社交,因为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都是他们精力的来源。而“内向者”的精力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内在世界,他们更喜欢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能量,能够享受独处。“外向”和“内向”都只是性格的一种,没有说哪一种性格就都是优势,或者哪一种性格就都是劣势。我非常喜欢这段话:


我们赞美外向者的热情积极,也赞美内向者的踏实专注。一个过分要求“建立关系”,要求“人人外向”的社会,是值得反思的。


内向者不必刻意让自己变成一个外向者。内向者也有许多的性格优势,内向者通常拥有更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察觉别人忽略的小细节,对于那些小细节,我们可以试着多去思考一些更深层面的东西,可以试着去把那些奇思妙想记录下来,我们或许不能在聚会上侃侃而谈,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笔下的文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写道: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作为内向者的我们更喜欢独处,不爱社交,也就比外向者多了许多可以潜心修炼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书,总有一天,我们能成为一个内秀的人。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们可以放下对“内向者”的偏见,“内向者”也不必因为内向而自卑,愿你们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