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要搞個承兌匯票,對中小微企業有什麼好處?貼息降低利潤?

海邊釣魚瘋子


銀行承兌匯票定義

銀行承兌匯票是商業匯票的一種。指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簽發,向開戶銀行申請並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對出票人簽發的商業匯票進行承兌是銀行基於對出票人資信的認可而給予的信用支持。

銀行的利益:

1、加強銀行的結算服務功能

銀行承兌匯票是一種帶有遠期信用的結算方式,和傳統的匯款結算相比持續了一定的賬期,是對銀行原有的結算服務的完善和補充。目前銀票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結算方式,基本所有銀行都能辦理該類業務,哪家銀行沒有這項業務,在競爭中肯定處於不利低位。


2、是另一種信貸形式

銀票融資具體表現為:A企業在銀行有授信額度500萬元,可以根據授信審批的要求(比如保證金50%),在銀行存入500萬元,然後開立一張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給上游企業完成貨款支付。在這個過程中,500萬元的授信額度不是以貸款的形式給予企業,是通過銀行承兌匯票的形式發放給A企業。

在信貸實物中,由於銀行受各種監管影響,一旦遇到貸款額度緊張的情況,可以用銀行承兌匯票的形式滿足客戶額需求。


3、可以增加存款,完成任務考核

同第二點的例子,由於有保證金的存在,在以銀票形式給企業發放信貸資金過程中,銀行也進行了吸儲。存款是目前商業銀行重要的考核指標,所以,銀票業務也很受銀行的歡迎。

在實際操作中,全額質押的銀票帶來的存款實際佔比銀行存款很大一部分。


4、一定意義上降低風險

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需要建立在真實貿易背景的基礎上,票據支付給上游收款企業,用於支付貨款,能夠有效避免信貸資金挪用的風險,和直接發放貸款相比,風險有一定降低。


5、調節銀行表內外資產,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銀行承兌匯票屬於表外業務,貸款屬於表內資產,監管對銀行的表內外資產的監管強度不同,銀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表外業務能帶來中間業務收入,這塊收入是目前銀行非常重視的,銀票業務中的開票手續費即屬於中間業務收入。

企業的利益

1、對於買方企業

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承兌的,到期收款幾乎沒有問題,能夠讓企業自身的商業信用提升,增加賒購的可能。


2、對於賣方企業

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更加安全,可以確保到期收回貨款。


3、賣方企業需要用款

可以通過銀行承兌匯票背書轉讓給上游企業,使票據在供應鏈中傳導流轉,讓銀行信用取代各個交易行為中的商業信用。


4、持票企業需要資金時

除了背書轉讓銀行承兌匯票外,還可以到銀行辦理貼現,支付一定的貼現費用後直接收到現金,保持資金流安全。

綜上所述,銀行承兌匯票的設立,能給銀行和企業都帶來較大的益處,這實際是銀票創立的初衷。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人為等各種因素,導致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對銀票深惡痛絕。這其實不是銀票的問題,而是使用銀票的人的問題。就如同菜刀,實際用途是切菜,但是用來傷人,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如何使用這個產品,而不是否定這個產品。

銀票的主要問題:

1、增加了融資成本

銀行在貸款時,會向貸款企業提出回存要求,一般都是1比1。對信貸業務不熟悉的企業主其實會非常迷惑,我企業缺錢才來銀行貸款,但是銀行卻還要我存款,我有存款就不需要貸款了。

實際上,這種回存主要是靠全額銀行承兌匯票來實現的。企業貸款後,資金通過一定方式迴流(貿易等),去貸款銀行開立存單,質押後開立全額銀票用於支付款項,因為銀票有付款期限,質押的存款需要在銀票到期後才會支付,所以對於銀行來說就有一筆存款了。這種模式一般收款方都是借款企業的關聯企業,關聯企業收款後會貼現,支付了貼現成本,實際上提高了整體的融資成本。

從監管的角度,這是違規的,但是目前都是潛規則,企業不做回存,銀行不放款,為了貸款,企業也只能認了。

2、讓供應鏈上的強勢方變相剝削弱勢方

一般來說,貿易鏈上的企業實際是不對等的。很多小企業會圍繞核心的大企業生存,給它供應貨物。大企業利用自身在商務談判中的強勢地位,在貨款價格上先打壓小企業,逼迫小企業以微利供貨,然後在支付環節,再用銀行承兌匯票方式讓小企業承擔貼現成本,使原來就微薄的利潤更加微薄,而大企業自身則享受了應付款的賬期利息收益。

小企業認為收到銀票是銀行剝削了自身(它需要去銀行貼現支付費用後才能拿到錢),實際是貿易鏈上的大企業剝削了它。這點想要破除難度很大,畢竟這是一個商業行為,很難從法律的角度去幹涉。小企業想要減少剝削,還是要加強自身實力,提升商務談判能力,開發多個客戶,不要太單一依賴某個客戶。

另外,銀票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還是帶來了一定好處的。如果沒有銀票,大企業一樣按照賬期6個月後付款或者開商票給小企業,小企業無法變現,現金流可能出問題。銀票至少還能有貼現的渠道,只是付出了貼現的成本。

上述兩個問題是目前最為小企業關注和厭惡的,如何破除需要多方的努力,但是因為存在問題就全面否定銀票這個產品,個人覺得沒有必要。


泛舟財經


中國當前票據市場裡面,銀行承兌匯票佔了90%的市場份額。和投資者投資理財業務相關的,主要也是銀行承兌匯票,如果不把銀行承兌匯票理解的透徹,在剛性兌付要打破的時代背景下,你的投資就是一個很幼稚的行為。

銀行承兌匯票的應用場景

A黃金公司有幾座金礦,現在需要1000萬元購買B公司的大型挖礦設備,但我沒有那麼多錢,所以A黃金公司就和B公司談判,暫時沒有那麼多現金,銀行承兌匯票接受不接受?B公司為了完成銷售業績,就同意了A黃金公司的條件。於是A黃金公司就找到自己開戶的某銀行,申請開了一張銀行承兌匯票,這張銀行承兌匯票的意思就是說“我要給B公司付款,但是我現在沒有現金,直接打個白條,B公司不認,現在我要開出一張銀行承兌匯票,請你們銀行幫我做付款承諾:在這張匯票到期後,銀行會無條件承諾兌付這張票據。”

銀行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開,肯定會考察、評估A黃金公司的實力後,再讓A黃金公司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一般是30%,300萬元,才同意開出。A黃金公司拿到這張有銀行在承兌行處蓋章的票據後,交給了B公司,到期日之前,A黃金公司要保證在銀行的賬戶內除了300萬元保證金外,還要打回700萬元,等B公司將銀行承兌匯票交回銀行時,銀行負責將票據上的1000萬元款項劃給B公司。

企業為什麼要開銀行承兌匯票?

一般情況就是:沒錢,但又要幹事!沒錢也能先幹事,那就是利用遠期付款,以有限的資本購買更多的貨物,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營運資金的佔用,有利於擴大生產規模,相對於貸款融資可以明顯降低財務費用。銀行承兌匯票能夠節省企業的財務費用,當時付款和幾個月以後付款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差一個利息收入。

銀行承兌匯票誰都可以開?

想到銀行開承兌匯票,先要有銀行的授信,授信的門檻和貸款的申請條件基本是一樣的,就是說企業基本要有資格能從銀行那裡貸到款,銀行才會和你這樣玩。能開出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也相當於銀行對企業做了一個信用背書,因為銀行承兌匯票本身就是一個“信用票據”,說明該企業的經營效益、信譽都不錯,不但能帶給合作者增加更多的信心,也能提高企業的市場形象。

銀行為什麼要為企業開銀行承兌匯票?

開銀行承兌匯票的優點是來源於銀行的信用背書,實質上是銀行站出來承擔了一個信用的風險,銀行可不是雷鋒,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出來開。銀行的業務可以分為“融資”、“融信”和“融智”三類。

那麼銀行的承兌行為是典型的“融信”業務,即銀行向市場融出了自身的信用,實質上是銀行對開票人付款能力的連帶責任擔保。由於銀行實質承擔了開票人的信用風險,因此承兌敞口部分確認為風險資產,與貸款一樣需要佔用資本。銀行除了要考察、評估優選黃金公司的實力之外;還需要企業繳納各種手續費,和30%左右的保證金,並要求優選黃金公司用固定資產作為擔保。滿足這些條件,才會同意開出。

那麼企業,要在票據到期之前保證銀行賬戶內有剩下的700萬元就可以了。在銀行存入的保證金其實也增加了銀行的存款,還可以通過辦理貼現、轉貼現等業務取得收益,從而也加強了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這種互動和合作。

深入思考

上面說的都是比較傳統的、正統的情況,是把銀行承兌匯票作為純粹的結算工具來使用,我們再看看比較特殊的情況。

企業大量使用承兌匯票,其實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因為結算產生的,開立承兌匯票再搭配貼現,這就是最直接的一個融資手段。在當前,銀行的信貸規模仍然是極為稀缺的資源,受存貸比、流動性、央行的核定規模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銀行正常的表內信貸規模基本上只能滿足最優客戶的需求。

其它客戶怎麼辦?要不直接用表外產品,比如單一信託計劃,還有那些做通道業務的資管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資管)都是把銀行的表內資金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繞到了表外,甚至是表表外。我們前面講過,承兌是銀行的“融信”業務,不融出資金,只佔用資本,不佔用規模,因此成了銀行維護客戶的重要的表外神器。

肯定有人好奇,存款規模怎麼增加了呢?你想想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至少是有30%,就是300萬的保證金,這保證金就是妥妥的存款。在利率市場化完全實行之前,只要拉存款仍然是商業銀行的考核核心指標之一,由此帶來的業務衝動那是無法遏止的,當然對企業來說,最後只要能拿到錢,管它是洪水滔天。

現在再說說B企業,B企業為什麼要接受銀行承兌匯票?增加了銷售收入,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雖然不能當下就拿到貨款,無非就是晚六個月嘛,再說這可比純粹的賬期要可靠多了,畢竟有銀行做連帶責任擔保呢,回款也是有保證的。要是B企業也想擴大再生產,沒有錢,只有一張銀行承兌匯票,而且是半年後兌付,那又怎麼辦呢?那B企業就可以把票賣給銀行,這個賣票的過程就叫作貼現。100萬元的承兌匯票,可以賣95萬,貼息5%,這張票賣給銀行,因為票沒有到期,銀行也是拿不到錢的,所以貼現的錢就相當於一筆貸款,就產生了貼現率。

任何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必須是共贏的!銀行承兌匯票被企業廣泛使用,一方面源於結算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就是融資的需要。常規來說,使用銀行承兌匯票是企業的一種支付方式,和其它支付方式比,不能說有什麼絕對的優勢,確切的說是特定環境下出票企業最合適或者是最無可奈何的一種支付選擇。

中國歸根結底是產能過剩的經濟結構,買方比賣方要牛,這是一種常態。最牛X的企業,比如說一些壟斷型的企業“欠你錢是爺看得起你”,那麼他就可以用各種賬期。因此,這類大爺是不需要採用什麼商票(商業匯票包含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這種不入流的東西的;次牛X的企業,雖然還是各種賬期,但是我至少給你開個憑證;再次的企業,開的商票賣方不敢收或者是就不收,他只好拉上銀行來給他撐門面,當然最後誰付票據的貼現利息就要看買賣雙方誰稍微牛那麼一點點。

企業用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本質上是利用票據的高流動性和高靈活性拓寬了融資渠道,增加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那麼銀行承兌匯票還可用於背書、貼現、轉貼現等等,從而更大的增強了資產的彈性。


鄭汴信貸幫


匯票原來是一種結算手段,後來加入了銀行信用之後,就成為現在所使用的銀行承兌匯票。

銀行承兌匯票的本意,是讓銀行信用流轉,從而節約銀行的表內資金佔用——這是從銀行角度來說;從流通角度來說,也方便了企業結算,節約了出票企業的資金。

按理,銀行承兌匯票是一個高效結算手段,為什麼現在變得不受企業歡迎呢?原因大概有下面幾個:

第一,銀票的貼現手續複雜。銀行做銀票貼現,不但需要提供發票和交易合同,還需要在貼現行開賬戶,很麻煩。有些小企業為了避稅沒有發票,所以拿到銀票就很尷尬。

第二,銀票貼現成本受市場資金供求關係影響很大。在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拿著銀票無處貼現,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另外,由於銀行規模不同,持票人常常會發現小銀行的銀票貼現行很少,利率也很高。

第三,有一種誤解,以為如果取消銀票,小企業就能拿到現金。其實,銀票只是一種工具,反應了交易雙方在交易中的地位。即使沒有銀票,交易中強勢的一方也會要求延長賬期。如果反過來收銀票的那方比較強勢,那麼他會把貼現成本轉移給對方。所以,只要你是弱勢一方,被佔用資金或者提高成本是必然的,與銀票這種結算工具是否存在沒有關係。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