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觀察 | 民辦初中今報名 不必都去碰運氣

教育新觀察 | 民辦初中今報名 不必都去碰運氣

今起三天內,本市“小升初”民辦初中接受網上報名。由於今年首次採取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時由電腦隨機錄取的政策,坊間不少家長坦言:“反正是搖號,不如去碰碰額骨頭。”民校不挑生源了,難道都要把學生趕去“撞大運”嗎?民辦教育真的適合每個學生嗎?“我要的進不來,我不要的進來了。”面對生源的重新洗牌,民校的辦學還會一如既往“牛”嗎?

要去搖號“博一記”嗎?

搖號錄取、不設門檻,盲目擇校的家長可能會有所增加,其中有些純粹是抱著碰運氣的心態。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副會長、上外西外外國語學校的總校長林敏說,家長有各種擇校標準,一種是看升學率,看學生能考上什麼樣的高中、大學;二是看周圍別人家的孩子去了哪些學校,大家說好便是好;三是跟風,哪所學校熱門就報哪所學校。這幾種擇校的思路都落入了誤區。

上海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系主任王健說,給孩子選擇民校不是為了“面子”,更沒必要盲目。近年來,通過創建“新優質學校”和“強校工程”建設,家門口的公辦初中越辦越多、越辦越好了,再加上新中考政策對公辦初中的傾斜,教育的優質均衡已成現實。換個角度,家長也要想一想,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是每天捨近求遠早早出門上學好,還是每天讓孩子多睡半小時好?為“博一記”去報民校的,弄不好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何選擇“適合”民校?

林敏校長說,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所謂最適合的學校,就是要與孩子的匹配度非常高。“好學校”是要使中等生能夠往上走,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潛能。家長要認識到,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牛娃”,尖子生在同齡人中約佔15%至20%,學困生約佔20%,其餘的大部分人屬於中等生,有的還有很大的潛能。家長選學校要看這幾點:辦學方向、校長理念、課程特色、教學質量、校園文化等。此外,林校長還提醒家長,未來的道路是漫長的,不要過早給孩子界定方向,不要在孩子才12歲的時候就和他說,將來你就是要走哪一條路,一定要出國留學,或者一定要參加中考和高考,這都為時過早。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前提是一定讓孩子打下寬厚的學科知識、具備紮實的母語能力和較好的外語學習本領,這樣,孩子才會擁有更多元的發展途徑。

民校靠啥吸引生源?

多年來,上海的民辦初中裡的確冒出了一些所謂的“牛校”,他們“牛”在哪裡?無非就是升學率比公辦學校高,競賽成績更出色一些。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說:“如果一所學校只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其實相對是比較容易的,一是隻招好學生,二是隻教考試科目。但現在不允許民校挑生源了,那就只能從適應學生、全面發展這個方面來想路子,這應該是民辦教育發展的一條正道。”

“不挑生源,不會導致我們在辦學思想上自亂陣腳。”李海林認為,公辦教育是普適性、普惠性教育,而民辦教育則可以在個性化教育、適應學生特長方面施展長處、遊刃有餘。“這幾年來,世界多所知名大學相繼錄取了一批本校的畢業生,很重要一點就是看中了我們學生身上所特有的自信、明朗、堅定、志向遠大、為人善良這些品質。這樣的學校‘基因’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他說。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