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佳作:我的奶奶

我奶奶的孃家在小高家。東臨東辛店。奶奶的孃家姓劉。奶奶是家裡的長女。

奶奶的父親—我的老姥爺是附近出名的有文化的人。村裡紅白大事,他當外櫃。孩子們訂婚結婚,找他寫帖子、撰喜聯。過年時更忙,村裡人都讓他寫春聯。每寫字時,少不了奶奶幫忙:研墨、割紙、把寫過的字涼幹、歸類等。奶奶自幼聰明、記性好。遇有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詞,她就問,老姥爺就耐心地教她、給她解釋。天長日久、耳濡目染,奶奶打下了文字基礎。奶奶勤奮好學,一有空,她就拿她父親的書來看,遇有生字或不懂的詞,她就取詞典來自己查。書裡精彩的內容、迷人的情節,深深吸引著她,激勵她去涉獵更多的書籍。這樣,奶奶在女兒時期就具備了一定的文字和文學的水平。這在當時是少有的。

我六-七歲時,記得奶奶屋裡有一個木製書匣,上面刻有忠孝傳家、詩書繼世的字樣。裡邊裝滿了成套的線裝古書。有清末通俗公案小說:劉公案、施公案,隋唐演義、響馬傳、三國、水滸、說岳全傳、西遊記、醒世恆言等。大部分是文言文,之乎者也歟焉哉之類。農閒季節,奶奶晚上給孩子們講書中的故事。姐姐、哥哥、叔家的兩個妹妹,我們都曾是奶奶的聽眾。奶奶說;等你們大了,識文斷字了,我就把這些書給你們,讓你們自己去看。

奶奶善於把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口袋是農家收穫季節必不可少的盛糧食的傢什,不夠用時,鄰里之間經常相互借用。

可是有時會出差錯,會相互混淆。為避免出錯,奶奶給自家的口袋印上記號。我就見過奶奶是怎麼做的 。奶奶把口袋平鋪地上,拿來一隻飯碗,碗沿兒上塗上紅顏色,往口袋上一叩,一個圓就印上了。再取一塊紙夾子板 ,上面寫一個豐收的豐字,然後用刀子把字的筆劃剔掉。最後,將紙板鋪在圓上,用染料塗紙板,一個豐字就赫然印在了圓中。奶奶可算匠心獨運啊!

三叔結婚,奶奶給美化的新房。洞房的門口寫了一幅醒目的對聯,上聯兒是:人間傳二美,下聯兒:天上渡雙星。橫批:天作之合。新房正面牆上畫了竹、蘭、梅、菊的一幅四扇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請畫匠畫的呢。

舊社會的婦女沒有自己的名字,她們的名字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婆家姓加孃家姓再加一個氏字。如奶奶的名字就可寫成:張劉氏。這顯然是男尊女卑的體現。奶奶對此很不平。女人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名字?於是,奶奶為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劉登春。她解釋說:我在孃家是登字輩兒,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春暖花開嘛。奶奶還真有反封建的意識呢。

奶奶愛好文藝。哪兒有說書唱戲的,她都去聽、去看。她常說:說書唱戲勸人方。可以使人明曉事理。村裡有婆媳不和、鄰里糾紛的事兒時,當事人都願找奶奶談談。奶奶就講今比古,曉之以理,使矛盾化解。

奶奶是全家的掌門人。農事、人際她都操心。春種、秋收、夏長、冬藏,交朋結友,禮尚往來,奶奶都考慮周全,安排得當。我們家人口最多達十五口。叔、三叔、父親都不願分家過。婆媳和睦,兄弟妯娌團結。日子雖不太富有,但一年下來自給自足,略有盈餘。大家知足常樂、其樂融融。這與奶奶理財有道,治家有方是密不可分的。奶奶也理所當然的贏得了家人的尊敬和愛戴。

奶奶經常告誡我們:做人要本份,交友應真誠,過日子要勤勉。孩子們一定要念書,知書才能達理。

奶奶看過的書連同書匣子,可惜在文革初期破四舊時被毀掉了。可奶奶的教誨,奶奶的精神,奶奶高尚的人格、寶貴的情操,以及奶奶為張家大院立下的家訓:忠厚傳家,詩書繼世已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心中,並將薪火不斷、代代相傳。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十時初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