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劉家大墳,讀懂晚清為官之道!

劉氏兄弟墓俗稱“劉家大墳”,座落在德慶縣悅城鎮五龍山前西瓜坑口(鎮政府大樓左側),穴名“寶鴨下蓮池”,座北朝南。東經 112°07′74″,北緯23°05′83″,海拔高程34.38米。墓地左右最寬處23.50米,前後長23米,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墓堂寬6.05米,深4.45米,椅靠高2.35米。


2OO1年8月23日德慶縣人民政府核定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劉家大墳,讀懂晚清為官之道!

劉氏兄弟為德慶縣莫村鎮平崗村人。


劉氏兄弟墓是清同治二年誥封奉直大夫欽加知州銜江川縣令晉封中憲大夫雲南開化府知府加一級富成劉公、誥封奉直大夫欽加知州銜江川縣知縣及晉贈中憲大夫雲南開化府知府加一級天成劉公的合葬墓。墓依山而築,北靠五龍山,南臨西江,分墓臺和后土兩級,為花崗石結構的太師椅形墓。

墓前為一橢圓形拜臺,兩邊設置石鼓、石獸和石華表各一對,石鼓和石獸及基座各一對。


石華表分立於拜臺前方左右兩側,相距22.65米,高2.5米,頂雕石獸。華表正面陰刻行書輓聯一副“棣萼啟蕃昌,爾壽允推攸好德;鄉資表率,我來長憶老成人”,為兩廣總督勞崇光題書。上首書刻“誥封奉直大夫元亨受亭老大人千古”,落款書刻“督粵使者通家愚弟勞崇光拜挽”。


勞崇光,道光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官冀寧道、廣西布政使、署廣西巡撫,咸豐九年任廣東巡撫兼兩廣總督,兼署粵海關監督,同治二年授雲貴總督。


華表背面陰刻蘇延魁題書隸書輓聯一副:“公去何歸,憶京邸金盃曾向紅塵共醉;人生如夢,羨庭階玉樹將同錦石爭輝”。上首書“誥封奉直大夫壽亭世伯大人千古”,落款書“愚侄蘇延魁頓首拜挽”。


蘇延魁,清道光進士,愛國名臣,高要金利人,庶吉士,授編修,累官河南布政使,東河總督,以直言敢諫聞名。因兩次彈劾朝廷重臣而震驚朝野,一是在鴉片戰爭時期,時任監察御使的蘇延魁積極支持林側徐抗英,上疏道光皇帝,彈劾投降派穆彰阿;二是在咸豐元年,彈劾營私舞弊的權臣賽尚阿,直諫咸豐皇帝。


墓中央並立墓碑兩塊,式樣、規格一樣,高1.33米,寬0.8米,碑距1米,碑頂部有雙鶴浮雕。


左碑正中書刻:“皇清覃恩誥封奉直大夫欽加知州銜江川縣知縣晉封中憲大夫雲南開化府知府加一級貢生顯考諱富成號元亭劉公老大人墓”。


上首書刻:“先祖乃明初入粵。劉太祖諱應庚公之第十七世孫,祖考贈中憲大夫諱然藜公之伯子也,生於大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九月二十六時,終於咸豐十一年(辛酉)正月二十八申時,享壽八十六歲。同治二年(癸亥)乙丑月丙子日申時卜葬於悅城江口西山之原,坐壬向丙兼亥已二分”。


下首書刻:“大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二月初四日奉祀,孝男邵高、志高、增高、孫槐卿、棟卿、檀卿、桐卿、杞卿、枋卿、榘卿、植卿,棨卿,曾孫士煌、士應等同立”。篆刻“積善成德”四字。


右碑正中書刻:“皇清覃恩誥封奉直大夫欽加知州銜江川縣知縣晉封中憲大夫雲南開化府知府加一級欽用按察司照磨顯考諱天成號受亭劉公老大人墓”。


上首書刻:“先祖乃明初入粵。劉太祖諱應庚公之第十七世孫,祖考贈中憲大夫諱然藜公之仲子也,生於大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十一月十三亥時,終於道光二十六年(丙子)十二月十二戌時,享壽七十歲。同治二年(癸亥)乙丑月丙子日申時遷葬悅城江口西山之原,坐壬向丙兼亥已三分”。


下首書刻:“大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二月初四日奉祀,孝男念高、岱高,孫柱卿、松卿、椿卿、楨卿、榕卿、桓卿、栻卿、欀卿、□卿,曾孫士煥、士燡、士煊等同立”篆刻“廉讓溫恭”四字。


墓後建有後冢,為中間高兩邊低的花岡石砌牆,高2.6米,寬7.65米,歇山頂,脊飾石雕及海日仙鶴祥雲圖案,冢頭兩端各雕鰲魚一條,冢肩尖各雕爬狀石獸一隻。牆正中鑲嵌篆刻“奉天誥命”碑。


後冢左右兩側牆上各鑲嵌清道光皇帝的誥封詔書刻碑,碑高1.02米,寬0.97米,周邊飾以祥雲浮雕。


左碑為誥封劉天成及其妻室何氏的詔書全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誼篤靖共,入官必資於政;功歸誨迪,猶子亦教以忠。爰沛國恩,用揚家訓。爾按察司照磨劉天成,乃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劉邵高之叔父。躬修士行,代啟儒風。抱璞自珍,克發璋圭之秀;儲材足用,聿彰杞梓之良。茲以覃恩, 貤(音YI)封爾為奉直大夫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錫之誥命。於戲。昭令問於經籯(音YING),書貽刻鵠;徽章於策府,寵賁回彎。茂典丕承,榮名蓋劭。


制曰

家有孝慈之範,美以相濟而成;國崇褒錫之文,恩以並推而厚。爾氏,乃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劉邵高之叔母。德可相夫,教能啟後。一堂環佩和音,克著其慈祥;五夜機絲內治,聿昭其柔順。茲以覃恩,貤封爾為宜人。於戲。普一體之榮,鸞章賁採;表同心於訓迪,象服分光。

制詔

道光二十六年閏五月初二日

之寶

右碑為誥封劉富成及其妻室何氏的詔書全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貢生劉富成,乃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劉邵高之父。躬淳厚,垂訓端嚴。業可開先,式谷乃宣猶之本;澤堪啟後,貽謀裕作牧之方:茲以覃恩,封爾為奉直大夫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錫之誥命。於戲。克承清白之風,嘉茲報政;用慰顯揚之志,畀以殊榮。

制曰

朝廷重民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凜冰淵之操,教本慈幃。爾何氏,乃雲南澄江府江川縣知縣加知州銜劉邵高之母。淑慎其宜,柔嘉維則。宣訓詞於朝夕,不忘育予之勤;集慶澤於門閭,式被自天之寵。茲以覃恩,封爾為宜人。於戲。仰酬顧復之思,勉恩撫字;載煥絲綸之色,用慰劬勞。

制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

之寶

奉天誥命碑刻兩側有張之萬題書鐵線篆書聯一幅:“五龍蟠際澄潭錦水靈泉,萬里牂(音ZANG)江開福地;雙鶴飛來華表旌旗楊柳,千尋桂岫(音YOU)展花封”。落款:“賜進士及弟河南巡撫年愚侄張之萬拜題”。


張之萬,直隸南皮人,清道光丁末科狀元,授修撰,累遷內閣學士,河道總督,後任河南、江蘇巡撫、浙閩總督,光緒八年任兵部尚書,光緒十年入軍機處。劉氏宗親點擊進入全球劉氏群


清代的皇帝封典,給予官員本身的稱“授”,給予官員祖父母、父母和妻室的,存者稱“封”,故者稱“贈”。清順治年間,覃恩及三年考滿,均可給予封贈。官員可以將本身和妻室獲得的封典請準後轉封贈給祖父母、父母和叔伯父母等,這種轉移封贈稱“貤封”或“貤贈”。這類封贈即清代的覃恩貤封制,所封贈之職,是沒有實職的虛銜。


文官的封贈之階:正一品光祿大夫、從一品榮祿大夫;正二品資政大夫、從二品通正大夫;正三品通議大夫、從三品中議大夫;正四品中憲大夫、從四品朝議大夫;正五品奉正大夫、從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從六品儒林郎;正七品文林郎、從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職郎、從八品職佐郎;正九品登仕郎、從九品登仕佐郎。


官員的母親、妻室一二品為夫人,三品為淑人,四品為恭人,五品為宜人,六品為安人,七八九品為孺人。


五品以上稱“誥封”,五品以下稱“敕封”。獲得封贈的婦女稱“命婦”。


清道光以後,開捐封之風,不少富家子弟為了一紙虛銜,納錢捐買,藉以炫耀其富貴權威,官場腐敗由此可窺一斑。


百年劉家大墳,讀懂晚清為官之道!

劉家大墳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成至今,已歷147載風雨。大墳建成後,莫村鎮平岡村的劉氏族人僱傭專人看管,並在悅城鎮蟠龍西街購置了兩間四層樓房的店鋪,置水田數畝,其收入作守墳的費用及祭掃的“蒸嘗”。每年清明,劉氏後人都前來拜祭。


劉家大墳所保留的多種書體題字石刻中,有皇帝的詔書、名家題寫的對聯,其中有出自當時的朝廷命官重臣和著名書法家勞崇光、蘇廷魁、張之萬三人之手,這些都極為珍貴;在形制及規模格局上,除有墓臺、後冢、拜臺外,還有石華表、石鼓、石獸等,這在德慶實屬罕見,對劉氏兄弟的生平及清墓葬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