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領導來,先鋒官就攻下城池,將軍一臉不高興

人說,有功勞要歸給部下,這樣部下就會拼命幹活。

也有人說,有功勞要歸給上級,這樣上級就會好好提拔你。

因為懂得做事。

兩種角度,怎麼說都對。

不等領導來,先鋒官就攻下城池,將軍一臉不高興

924年,後唐大將李嗣源大軍來到潞州城下,準備攻城。

結果前鋒將軍張廷蘊派人報捷:城我們已經攻下,請將軍入城。

據說李嗣源一臉的不高興,悶悶不樂地進了城,覺得此行很是沒勁。

李嗣源,後唐大將,也是後來的後唐明宗。

此人身經百戰,驍勇無比,後梁的都城大梁就是他帶兵打下的。

滅亡後梁他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

被封為天下蕃漢馬步軍總管,成德節度使,寵任無比。

當時潞州的鎮兵在極短的時間裡反了好幾次,李存勖(後唐莊宗)實在忍不了才派李嗣源來收拾潞州。

不等領導來,先鋒官就攻下城池,將軍一臉不高興

潞州原屬大將李嗣昭的領地,李嗣昭在進攻鎮州的時候不幸陣亡,他的兒子們佔據潞州造反。

不到一年時間裡換了三四波主人。

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之所以前幾次沒派兵是因為畢竟是李嗣昭的兒子,多少有些感情,這次造反的人就和李存勖半毛錢關係沒有了。

可以直接派兵剿滅了。

古代大軍出征,都要派前鋒部隊先走一步,大軍隨後。

前鋒部隊一般只是用作試探敵人,有人說“挫其前鋒”好像就打掉了敵人的氣勢,其實並不盡然。

比如有人就專門挑老弱病殘的兵做前鋒,故意輸給你。

隨後大軍挑出精兵掩襲,這種招數用十次最起碼成功一半以上。

李嗣源出征或許每次都派自己比較精銳的兵做前鋒,作風比較強硬,不太喜歡曲裡拐彎的。

所以他的前鋒將張廷蘊僅僅帶著一百多個人就爬上了城牆,將城門打開,部隊攻入潞州,將裡面的叛賊全部搞定。

都是精兵。

不等領導來,先鋒官就攻下城池,將軍一臉不高興

一般情況下,這麼勇敢的人應該使勁封賞,這或許也是這一百多人這麼冒險拼命的原因。

可是李嗣源卻非常不高興。

你想啊,一個將軍帶著大軍準備打一場硬仗,和自己的參謀們擬定了三四個攻城方案,造了一堆攻城器械結果來到城下,城已經被一個不太知名的人攻破。

不說將軍,那些參謀們也饒不了這個隨隨便便就把城攻破的人啊。

如果趕巧了,將軍還是個喜歡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扒拉的人,那本來以為立了功的人就慘了。

我覺得,在任何情況下,作為屬下都要儘量把功勞想辦法歸給老大,除非老大是劉邦那種人,否則即便做了很大的貢獻,也一樣得不到該有的獎賞,反而會被冷落。

一般的人很難忍受部下比自己能幹,因為這樣等於承認了自己的不足,這還是比較難,人總是自戀的。

即便是劉邦,也忍不了韓信,因為他已經“功高蓋主”了,這種人只有死路一條。

差不多天天更新,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