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看点 当“爬藤”和名校申请,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和学生的奋斗指挥棒,这位被美国“大藤”普林斯顿和英国剑桥大学工程专业同时录取的女孩,冯依茗却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在老师眼中,她很有天赋,却又不依赖于天赋;在同学眼中,她喜欢给自己“找麻烦”,但都出于内心的兴趣。这位爱好广泛的学霸女孩,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回归家庭视角,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她最好的榜样。

转载自公众号:北京鼎石学校(ID:keystoneacademy)

文丨keystone 编丨Jennifer

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冬天和春天,温暖逐渐靠近。今天,我们将走近一位安静中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女孩。

眼前这个羞涩而谦逊的女孩,叫冯依茗,就读北京市鼎石学校。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她同时收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

同时被两所顶尖名校录取,对熟悉冯依茗的老师和同学来说,并不令人意外。

正如冯依茗的升学指导老师蒋小波说的那样,“冯依茗所取得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是她平时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成长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她既是卓越的学生,同样也是出色的申请人。”

一路走来,冯依茗并不是站在高处的耀眼力量。

她喜欢安静,保持着谦和的态度,习惯将自己隐没于人群之中,用温柔的态度对待时间和周围的一切。而内心,却无比坚定。

冯依茗的好友郑乐仪说,她就像一颗恒星,发光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积蓄了很久的能量。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一个喜欢和自己“较劲”的姑娘

在2020的录取季中,北京鼎石学校收获颇丰,学生们陆续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心仪大学的通知书。

作为斩获其中两枚Offer的学神级人物,冯依茗回看自己在鼎石的四年高中时光,忍不住感叹时间的飞逝。

在她看来,高中四年给了自己一片全新的学习天地。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还是体育、设计……每一个领域,都在激发她心中的好奇心,让她放开手脚,如饥似渴。

9年级时,冯依茗开始接触到学校的设计工作室。提到工作室的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真空成型机……她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把所有的机器、材料都‘玩’了一遍。自己的设计作业,我能做多复杂就做多复杂,即使老师并没有这么要求。我想抓住机会多锻炼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和数学俱乐部的同学

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因为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多作业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并写出报告,对学习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冯依茗,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以前有问题,我会首先想到问老师或家长,而现在,我会自己去探究并寻找答案。”

在数学老师Cos Fi 看来,冯依茗是个有天赋的孩子,但她不依赖自己的天赋。天赋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她所付出的努力。

大家只看到冯依茗是“别人家的孩子”,却没看到:

她可以花一下午的时间坐在桌边,只为了解开一道数学题;

为了使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不分心,她从不在电脑上安装微信;即使老师不留作业,她也会自己认真地做好练习;

为了自己的研究项目,她反复查阅文献资料、深夜在宿舍一遍又一遍尝试实验的过程······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深夜的宿舍,冯依茗还在参与项目试验

在学习中,冯依茗是个很“超前”的人,她会提前学习还没有学过的知识。

走在前面,并不是单纯求快,相反,冯依茗是为了走得更深入、更从容。无论学习什么,她一定会搞懂知识背后的原理,在没有完全理解某一个知识点之前,不会盲目前行。

拿理科的几门功课来说,她一定会先彻底弄懂相关概念和定理背后的原因,即使这些概念和定理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

只要是自己不懂的知识,一遍遍追问老师也好,上网查找资料也好,翻阅相关书籍也好,会一直“较劲”,直到彻底搞明白为止。

11年级选课,冯依茗的物理、数学和化学都选择了高级课程(Higher Level)。在IB课程体系中,这种三门理科都选高等难度的组合非常少见。

在11年级和12年级巨大的课业压力下,她还去旁听了经济高级课程。

也正因如此,冯依茗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脱颖而出:2018英国物理奥赛(BphO)全球银奖;2019加拿大物理奥赛(CAP)全球优异奖;2019中蒙国际数学竞赛(ACAMIS Math Olympiad)获得个人第一;连续两年被选中参加了国际先锋学术项目(Pioneer Academics)... ...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中)和同学们在国际竞赛中

从小时候开始,冯依茗就非常喜欢读书。

冯依茗喜欢物理学家费曼,也喜欢简·奥斯汀。她读书的范围很广:古典文学、战争、历史、科技······感兴趣的她都会涉猎。

9年级来鼎石以后,她更是为自己制定了一项每年至少读30本书的读书计划。这一计划一直被履行到现在,也会延续到未来。

一直保持阅读英文原版书籍的习惯,让冯依茗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步增长,这也是她英文阅读和写作都比较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后排左二)和同学在图书馆

12年级准备专题论文,繁重课业下,她完全可以选择一项她最为擅长的数学、物理或者化学项目,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获得高分。

但是,因为对刚读完的英文小说《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中的表达手法充满好奇和疑惑,冯依茗决定借写专题论文的机会,用英文写一篇《微物之神》的学术论文,分析作者非常规表述方式背后的原因。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微物之神》英文原版

可想而知,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但冯依茗却乐在其中:“我最终分析出了背后的原因,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这本小说,这让我觉得特别开心。”

这篇专题论文得到了英文老师Rick Spadafora的极高评价。

“冯依茗在论文中用到了高阶的文学分析技巧,这是我在教师生涯中见过的最有深度、最具挑战性的论文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冯依茗想把这篇论文写得如此好的初衷,不是为了拿到高分,而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本书。”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有段时间,冯依茗随身带着《微物之神》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并没有为了学习而牺牲一切,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生活。

课业之余,她会去练习壁球、跳芭蕾;在十一年级的时候,她每周一早上6点起床,坚持和老师们一起练了一年的瑜伽······学习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变得灰暗、沉重和痛苦。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但我不会拼命,不会逼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一个目标。

就像我学习芭蕾,我知道自己的舞感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不会勉强自己一定要跳得好到什么程度。我会努力去跳,然后享受跳舞的过程。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所有的努力都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之上,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

同样,在这个纷杂的、功利的时代,冯依茗始终坚守初心。

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冯依茗完全可以去参加很多富有影响力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经历,获得更多招生官的亲睐,但冯依茗并没有这样做。

冯依茗的简历上,她所参加的活动并不耀眼,相反,看上去既朴实又简单,“但这些活动,都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因为喜欢和擅长数学,有丰富的竞赛经验,冯依茗11年级时,在老师组织的数学俱乐部里,为那些喜欢数学、期望能够参加数学竞赛的低年级学生开设数学课程。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在数学俱乐部为同学们讲课

“我们自己写课件,用有趣的方式为大家讲解看似很难的题。当听到学生们理解了题目而会心地发出‘哦——’,那种感觉真的好温暖,好开心。”

回忆起讲课时的场景,冯依茗依然满脸的幸福。

冯依茗还和其他3位同学一起成立了科学俱乐部,指导同学们进行相关科学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学期末,冯依茗和小伙伴们策划了学校首届科学展,每人准备了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验,为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介绍实验的原理。很多老师、同学和家长都去参观了这次科学展。

有一位和冯依茗同年级,平时对科学不是很有兴趣的女孩儿,在科学展上,认真地看了大家的实验,还饶有兴趣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冯依茗说,看到那位女孩发亮的眼睛,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和小伙伴策划学校首届科学展

“愿意帮助别人” “谦逊低调” “总是为别人着想”,几乎是所有说起冯依茗的老师和同学,都提到的关键词。

疫情期间,早已结束了大学申请的冯依茗,欣然加入志愿者组织,为受疫情影响、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录制网课。

“她不是一个只看眼前、只考虑自己的孩子,始终坚持做有长远意义、能对别人真正产生影响的事情。她愿意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考虑周围的人,为更多的人创造机会。” 冯依茗的升学指导老师说道。

这不禁让人想起古罗马哲学家埃比克泰德曾经说的,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

大学招生官想看到的,也正是经历中的反思和成长,而非活动的名气和数量。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和同学举办公益“彩色跑”

早在进入鼎石的第一年,冯依茗就加入了服务委员会,策划、组织一些公益项目和服务活动:慈善舞会、为做慈善募捐而发起的彩色跑、长期捐助泗水的圣水峪小学……

服务委员会工作不仅非常辛苦,而且参与者更多站在幕后,听不到赞扬和掌声,也看不到鲜花。

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为了能够策划更多有意义的项目,冯依茗通过竞选成为了服务委员会的主席之一。

“她那么谦虚、低调。做了那么多的事,却不希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总是帮助别人发出光芒。”冯依茗的经济老师Dorothy Mubweka说。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去圣水峪小学为孩子们上课

然而,冯依茗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领导力不一定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发出耀眼的光芒。领导力也可以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鼎石高中校长、服务委员会的负责老师Diana Martelly,称冯依茗为安静的领导者。

“ 她为我们展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她逻辑清楚、自信、非常值得信赖,并愿意倾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应该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

高中四年后,冯依茗与妈妈口中那个“上课发言也要先写好讲稿”的女孩儿,已经判若两人。

在课堂上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去竞选学生会年级代表;在数学俱乐部给低年级的学生讲课、和同学创建科学俱乐部······

“以前上台就发抖,现在推广自己的个人项目,她已经能把全场讲得笑起来。在上一届毕业生的交接仪式上,作为代表发言,台上的冯依茗已经十分沉稳和镇静了。”冯依茗的爸爸笑着说道。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毕业生交接仪式上,冯依茗作为11年级代表发言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家庭的影响,一生的印记

想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背后的深层原因,应该去了解她的家庭。家庭,是一个人的生命根基所在,家庭教育,会伴随着孩子的一

在冯依茗小时候,爸爸会带着她在院子观察植物,或者小动物,陪她一起探索自然。

那时候的冯依茗,会跑遍整个小区去找一个最大的松果,或者把小区里捡到的石头磨成粉,假装是可以止蚊虫叮咬的痱子粉,拍的满身都是······父母不会去责怪冯依茗弄脏了衣服,而是鼓励她去探索。

每天睡前,她都要听父母读绘本,遇到喜欢的故事,会缠着父母一晚上读好几遍,父母也从不嫌烦。

在冯依茗初期探索世界时,父母的耐心,小心地保护了她这份好奇心。

长大一些,看着曾经是工程师的爸爸,在家里制作一些小东西,冯依茗觉得很有趣,也跟着捣鼓。

他们居住的寓所有需要维修的地方,也都是爸爸自己动手。后来,冯依茗也会利用自己学习的物理知识和爸爸一起处理因停电而积满水的冰箱;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设计实验······

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是冯依茗非常开心的时候。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在冯依茗的记忆里,家里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

遇到观点和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一家三口会心平气和地表达各自的观点,然后一起商议。父母从不会命令她,你一定要干这个,必须干那个。

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冯依茗的成长,更在言传身教中为女儿树立最好的榜样。

6年级的时候,因为冯依茗迷上了《哈利波特》,爸爸陪着一起读完了7本《哈利波特》系列,这件事给她留下了非常深的影响:“我觉得爸爸特别了不起。我很感谢他对我的这种支持和陪伴,让我感受到了最大的尊重和关怀 。”

从小到大,父母更没有为冯依茗报过补习或者备考班。

在他们看来,补习班不仅无法达到家长们预想中的目的,还会制造更多的焦虑。冯依茗的妈妈这样分享道: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是因为某些环节没做好,不一定是学不会。

如果只是通过课外班去补,就会造成可能只需要一遍学会的东西,养成必须听三、四遍才能学会的习惯,这样实际是降低了效率。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孩子们学习上遇到困难的真正问题是出在哪里。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也正因为如此,冯依茗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好每一节课堂的时间;

课后先完成今日的学习计划再去做别的事;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好的学习成绩便自然发生。

对于冯依茗的未来,父母也没有多么高远的期翼。

他们希望冯依茗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过快乐的生活。从开始到现在,他们便怀抱着这样的目的一步步培养冯依茗。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冯依茗,乐观、从容、善良、谦逊、真诚,并且,在繁忙的学生生涯,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6岁开始学习芭蕾,一直坚持到现在;

亲近自然、喜欢游泳、爬山、打壁球、练瑜伽;

冯依茗因为爬山的身姿矫健,而被朋友们戏称为“小山羊”;

而壁球,是冯依茗最喜爱的运动,到现在还坚持每周两次的训练······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冯依茗

学习工程学,是冯依茗一直以来的心愿。

“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感受到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所产生的问题:环境污染、人情淡漠、贫富差距······”

冯依茗说,而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出一些看得见的改变。

眼前的冯依茗,眼神透亮,羞涩的笑容背后,是涌动着的巨大能量。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被普林斯顿和剑桥同时录取的女孩说,不喜欢做的事,我从不勉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