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这几年科学家的移动和流失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这次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较大、专业敏感且原因离奇。90多位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集体出走,仅仅是因为更换保安?

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在更详细的消息传来之前,笔者也只能从自身和周边的情况出发,简单谈一谈可能的人才外流原因。

第一、基层科研环境变恶劣了。

据说辞职人员平均年龄三十多岁,应该是以基层科研人员为主。

首先、疫情和经济的不景气导致科研项目越来越难申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尚且有了不小的降幅,可想而知其他地方上的项目被砍了多少。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其次,基层科研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上关于考核制度,竞争上岗,财务审核,评价标准,人事改革等等的各种讨论,最终都会变成压力压在基层科研人员的肩膀上。

有很多人可能会诧异:不会吧?社会这么关注科研人员,难道不是在提升科研人员的环境吗?

大部分时候,并不会。

因为基层科研人员属于这个行业的弱势群体。掌握财务、行政和人事等实权的行政班子一定会把这些关注变成各式各样的“措施”推行下去,但问题在于大部分措施对于基层科研人员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考核制度和竞争上岗的压力对正高职称或者管理人员影响很小,但对于年轻的基层科研人员就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繁琐的事项。

财务审核为了防止各种“意外”会增加越来越多的管理细则,比如你出差可能必须要记得拍照或者打卡。各种报账的细节和规则更新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做事好麻烦,少做点事混日子还要简单一点。

据我所知,这类吐槽在整个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应该是广泛存在的。

今年国家鼓励招聘科研助理,希望有了科研助理处理这些琐事之后可以给基层科研人员更好的工作环境吧。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第二、“高待遇”其实真的不算多高。

这次采访中有名干部说:“核所职工学历都是中科大博士。读了22年书,博士出来有个事业编制,1个月工资过1万,很多人都有科学家园的福利房。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太可惜。”

我想知道采访中这位干部的工资是多少。

工资必须根据城市、年龄和学历进行横向比较才有意义。

据我所知,多数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要比真正做事的基层科研人员要高的。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而三十多岁的中科大博士拿一万的工资,过分吗?福利房是免费房吗?一万的房价7千多卖给你,这种福利和高校或企业比也是不如的。

这些待遇说实话即使和普通高校比也是差了不少的,更不要说可以提高几倍薪资的企业了。要知道,和这些外面的单位相比,科学院的工作压力是要更大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本上每年都有人才流失的情况广泛发生在科研机构里了。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第三、这种集体出走必然意味着人事上的重大矛盾。

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虽然目前更多信息还没传出来,但如果没有组织,不可能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出走。

可惜的是目前的新闻只把锅先扣到了普通的科研人员头上。

出了这种事,说实话,最倒霉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事的基层科研人员,毕竟薪水待遇最低,所求也只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罢了。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引起关注,科学家外流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事情要想水落石出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也不妨暂且等待更新的消息传来。

但这件事情也暴露出我们确实在科研上投入的不足和失衡,待遇和经费上的不足就不说了,现在的科研机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不如高校和企业。

是仅仅因为金钱短缺,还是因为自由开放的研究环境不如外面?

对基层科研人员来说,能否减少繁琐的会议、考勤和考核?能否提升相对较低的待遇?能否有一个可以安静的沉下心来做研究的空间?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