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與中國癌症基金會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11月6日,在中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上,葛蘭素史克(GSK)宣佈與中國癌症基金會(CFC)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根據協議,雙方的合作將聚焦宮頸癌疾病防治,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實施宮頸癌早防早治行動,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GSK與中國癌症基金會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GSK副總裁、中國處方藥和疫苗總經理齊欣表示: "我們很高興此次與中國癌症基金會開展包括公眾疾病教育,接種醫師的專業培訓等一系列合作。目前,宮頸癌仍然是導致全世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合作旨在提升中國女性宮頸癌防治意識,在未來兩年內,我們計劃在重點城市開展基層醫務人員培訓,由基層醫生覆蓋轄區家庭,助力推進中國宮頸癌早防早治行動。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切實行動踐行 '立足中國、攜手中國、服務中國' 的長期承諾,推動中國免疫事業實現長足的發展,真正將疫苗的價值轉化為生命的價值。"

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秘書長孔靈芝表示:"目前我國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約229萬。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中國每年約有11萬新增宮頸癌病例,佔全球新發病例的1/5。CFC擬開展的健康城市-預防宮頸癌項目的目的是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為宮頸癌早防早治工作提供支持,提升管理規範,促進培訓宣傳,提高知識技能,服務健康中國。"

預防為主,正確認識和傳播HPV防治知識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是一個擁有 200 多個基因型的DNA病毒。據統計,超過80%的女性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刻接觸人乳頭瘤病毒(HPV)。性行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早孕、流產、長期使用避孕藥等因素都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手、足、肛門、口腔甚至咽喉黏膜等部位的親密接觸也會引發感染。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宮頸癌是全球15-44歲女性中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如不採取干預措施,預計到2030年全球死於宮頸癌的女性將增加50%。在我國,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死亡病例4.77萬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多種癌症過去12年間發病率均較平穩,且部分有下降趨勢,但宮頸癌呈現出明顯的持續上升趨勢。

由於宮頸癌的病因明確,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計劃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歲前能夠接種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和45歲時能接受一次高精度的篩查,90%被確診患有宮頸疾病的女性接受治療和護理。如能落實WHO建議的防控策略,到2030年宮頸癌死亡人數預計將減少30%。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喬友林教授表示:"目前,針對宮頸癌有三級預防措施,一級預防是HPV疫苗接種、健康教育;二級預防是宮頸癌篩查、癌前病變治療;三級預防是宮頸癌病人管理。在9-45歲女性中,疫苗安全性良好。在18-45歲女性中,疫苗能有效預防絕大多數的宮頸癌前病變以及持續性感染。因此,青春期及生育期的女性應採取疫苗接種與篩查並重,對於女性的宣傳、科普和教育也應該加開展大力度。"

早防早治,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

儘管宮頸癌疫苗已經在中國面世,但絕大多數民眾對疾病和預防依舊缺乏足夠的瞭解。加強宮頸癌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對於宮頸癌的認知極為重要,當下,全社會應該儘快採取行動,儘早實現宮頸癌預防控制目標。

為了提高公眾對HPV以及宮頸癌防治意識,此次進博會上,GSK與中國癌症基金會達成戰略協議,雙方計劃在兩年內選擇十個重點城市開展《健康城市——預防宮頸癌》培訓科普宣傳示範,培訓1000名左右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宮頸癌早防早治知識和技能;組織編寫服務於培訓和科普宮頸癌早防早治的教材和資料,加強新媒體與培訓科普的融合,努力探索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開展宮頸癌早防早治科普宣傳,提高公眾的知信行自覺性,實施宮頸癌早防早治行動,助力"健康中國"的加速實現。

早在2017年,GSK就宣佈國內首個獲批的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正式上市,以滿足大量中國適齡女性對通過疫苗接種預防宮頸癌的健康需求。除了推動與國內相關機構的合作,GSK還將積極引進創新的疫苗產品和先進的免疫預防方案,擴大疫苗的可及性,推進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造福中國民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