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說,二十不狂沒有志氣,三十猶狂是沒有頭腦,你怎麼看?

書書童少


對於錢鍾書錢老,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但是,對於他的這句話卻不敢苟同,因為其確有誤導他人之嫌!

我先分析一下錢老這句話裡兩個“狂”字的意思!“二十不狂沒有志氣”裡的“狂”字有兩層意思:一是有志氣,二是年少可以輕狂。錢老後面的“三十猶狂是沒有頭腦”裡的“狂”指的是:不謙虛,不內斂!你看,錢老很快就把第一個“狂”字的第二層意思否定了,但同時顯然也把第一個“狂”字包含的“有志氣”也丟掉了!

錢老這句話顯然不夠嚴謹,足以誤導他人,所以不敢苟同!

志氣和年齡沒有關係!我們倡導年輕人立志、立大志,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否定中年甚至老年人志存高遠!我們歡迎“英雄出少年”,但是我們同樣也讚頌“大器晚成”。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激勵了多少人,通俗的“好飯不怕晚”又包含著多少人的希望!二十歲要有志氣,三十歲也要有志氣,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有志氣!“有志氣”式的狂什麼年齡都可以!

年少不是可以輕狂的理由!相反,許多成大事者年少就懂得律己!年少就可以狂傲?年少就可以傷人?年少就可以犯罪?我們倡導的是從小育人,“他只是個孩子”決不是可以犯錯的理由!年少的輕狂會給你的人生種下惡果,或早或晚都得償還!做一個自律的年輕人比較好,當然,中年人老年人同樣也要自律!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說“輕狂”都不是美德,這樣的“狂”年輕人不要也罷!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當然可以“狂”!但是,請記住:這裡的“狂”是有志氣、是堅持、是勤奮,而不是輕狂、不是瘋狂、不是狂傲!

錢老的這句話說得隨意了,忘了吧!


洪水源清


我覺得這句話不能從字面上理解。因為細想得話,狂並不能代表志氣。狂也並不能否定頭腦。如果沒有與狂相對應的才學,不管年紀多大我都覺得是沒有頭腦。

人們常說持才而驕傲,說的是有才能得人一般比較驕狂。但這也不是什麼褒義詞。只是單純的說一種現象。可見狂在任何年齡都不是一個讓人喜歡得性格特點。

所以錢鍾書這句話的意思中,二十歲的狂應該是指的青年人的朝氣和自信。三十歲的狂指的是不懂藏拙內斂。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理解這句話千萬不能從字面上理解。不然容易陷入狂妄無知的境地!


焚琴煮酒


您的閱讀和點評對我很重要,謝謝!

錢鍾書說,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沒有頭腦,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是錢老先生的人生感悟,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20歲的年紀,初生牛犢,涉世不深,受傳統思維影響較少,也沒有什麼生活負擔,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因而敢想別人之不敢想,敢說別人之不敢說。即使“信口開河”、“異想天開”,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錯。

還記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那首《沁園春.長沙》嗎?“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年輕人,沒有這種霸氣和豪邁,能成大事?

錢老先生被破格錄取進清華時,年方十九,一入校門即敢說出“我要橫掃清華圖書館”的驚世“狂”言。等到錢老先生從清華畢業時,老師們出於愛才,紛紛挽留他進入清華研究院,繼續研究外國文學。不料被他一口拒絕,理由是:“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夠資格當錢某人的導師。”這也真是“狂”得可以。

30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時再狂,就不合時宜了。古人說“三十而立”。到了而立之年,首先要在心靈深處建立對生活的自信。然後是學會自省,對於自已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要有個正確判斷。再然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意識到責任和擔當,在社會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是而立之年應有之義。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改掉張口即來的毛病,時常以“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天上不會掉餡餅”等警句,勉勵自已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當年,錢老先生從國外遊學歸來,大概也是30多歲的年紀。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說:“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知妄人。”治學上,他仍然思想活躍,但卻腳踏實地,從不輕狂,因而著作等身,在中外文學研究與創作領域,成就斐然,終於修成大家。

到什麼山上砍什麼柴,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是古訓,也是常理。

可是,仔細觀察當今社會,我發現並非如此。20歲的人狂不起來,30歲的人似乎永遠長不大,倒是一種相對普遍的情況。落後的教育體制、家長望子成龍心理和對子女毫無底線的溺愛,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孩子從幼兒園起,就象小鳥被關進籠子,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進入中學後,不僅學校課業負擔重,還要迎合家長對升學的高標準、嚴要求,到各個培訓機構補課。一旦考入大學,不論本地外地,父母親友總會肩背手提,不知多少裡“相送”。大學仍然奉行填鴨式教育,即使快畢業、走上社會了,仍舊不懂何為創業,更別說瞭解怎樣創業了。活到20多歲,卻毫無任何社會體驗,經風雨見世面的事情皆由父母代勞,除了讀死書、死讀書和應付無盡無休的考試外,再無別的念想,你讓他們狂什麼?他又怎麼能夠狂得起來?!

及至30歲了,甚至為人父為人母了,可是,慈父愛母仍然心甘情願給他們當遮雨的傘、擋風的牆。住在一起,父母照顧他們起居,還沒起床,煎餅果子已經擺到桌上;不住一起,父母則會不顧舟車勞頓,為其打掃衛生,處理一應瑣事。若問他,今日茄子多少錢一斤?其必答曰:不知。若問他,到哪裡去交煤水電費?則又答曰,沒去過,不曉得。試想,已到而立之年的人,仍然還想到母親懷裡撒嬌,還覺得自已是個孩子,他能懂得責任和擔當?他能找到自已的社會位置,他能想到自省?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能夠茁壯成長,教育要改。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舊時代四體不勤、不辯五穀的秀才、舉子,社會發展需要的不是溫順的綿羊,而是能吃羊的虎和狼。家長要改。過分溺愛,會磨掉孩子的銳氣和勇氣,讓他們失去本該具有的責任和擔當。你們不是老母雞,家也不是孩子的避風港。快鬆開你們的翅膀吧,讓孩子離開你們營造避風港,揚帆遠航。

僅是個人觀點,偏頗難免。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