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巴金、錢鍾書、沈從文、莫言、路遙、文學小說方面誰的成就較大?

葉蘊暉34810374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們作品各有千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一千個人眼中會有1000個哈姆雷特,所以這種問題因為不同的人回答,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那非要分出個高低:我會認為誰成就最大呢?那我們一一道來:我認為茅盾、巴金、錢鍾書、沈從文等現代作家成就較大,莫言、路遙等當代作家次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裡,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而。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茅盾前期的文藝評論根植於“為人生”的現實主義觀,後期又逐漸演變成革命現實主義文學觀,但是無論觀念的變化如何,他都緊緊結合著中國的文藝運動實際和作家的創作實際,來從事理論批評工作。

茅盾小說對於現代長篇小說的樣式、結構等方面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充分顯示了現代小說的文體意識的獨立,是與茅盾的進入小說創作分不開的。茅盾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蝕》,採用“三部曲”形式:既可獨立又能連綴,可分可合,伸縮自如。茅盾隨後的創作中有較多的三部曲作品,使得這一形式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更是現代中、長篇小說文體新的拓展,如以小見大的《林家鋪子》、歷史畫卷式的《霜葉紅似二月花》、長篇日記體的《腐蝕》。就小說結構而言,茅盾的小說突破了單一的線性結構,表層的時空交換構架呈現了開放性和交叉性的結構特點;熱情關注時代風雲,深刻把握遼闊而複雜的社會,構成了他小說宏大而嚴謹的佈局、盤根錯節的人物和情節交叉的網狀結構;標誌現代心理小說的心理剖析經茅盾的努力,在範圍和程度上的創新和對個體心靈世界的透視賦予的社會性的力度。總之,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小說大師,其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的創作實踐表明,他最喜歡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為著。《激流》通過描寫高公館的由盛轉衰及其分崩離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漸沒落的過程,表現了封建專制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謳歌了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他所提供的帶有強烈主觀性、抒情性的中、長篇小說,與茅盾、老舍的客觀性、寫實性的中、長篇小說一起,構成了現代文學第二個十年中、長篇小說的藝術高峰,而巴金小說所創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藝術畫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為擴大現代文學的影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

榮譽獎項

1982年意大利“但丁國際獎”

1983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85年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

1990年前蘇聯“人民友誼勳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

1993年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

1998年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2003年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錢鍾書(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代表作《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以睿智、幽默、風趣和犀利的語言以及對人生世態的敏銳洞察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鍾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侷限性和地域侷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瞭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瞭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漢族,祖母劉氏是苗族,母親黃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應是漢族,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於苗族風情的描述。

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1930年,沈從文赴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2]

1934年,沈從文完成了《邊城》,沈從文小說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1948年,沈從文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3]

1960年,沈從文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沈從文去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1981年,沈從文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文學作品《邊城》 、《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不僅是作家,還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先生一生中,著有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9年7月30日,被秘魯天主教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莫言用色彩表達作品,“色彩作為文化的載體往往代表某種象徵,承擔特定的含義”。莫言對色彩語言情有獨鍾。莫言顛覆了傳統的意義,以綠色表達落後愚昧、髒亂卑賤、憤激不安、災禍死亡等意蘊。

路遙(1949年~1992年),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

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1980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短篇小說《姐姐》、《風雪臘梅》等,以及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遙文集》五卷。

路遙的精神遺產至少有以下四點:第一,他對文學事業的那種神聖感,以整個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第二,他對普通人命運深刻、持久地關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人物形象,給了社會底層特別是正處於奮鬥中的青年,以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第四,他儘可能地挖掘、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這四點足以使一位作家永遠不朽。


新郎中國新娘越南


首先,茅盾、巴金、錢鍾書、沈從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莫言、路遙是中國當代作家。其次,每個作家都有其代表作,都有所成就,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誰也代替不了誰,正如莫言和路遙,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得此獎的第一人,但是很多人卻不喜他和他的作品,而路遙和他的作品卻深受大眾喜愛,熱度不減,人民給予了路遙及其作品很高的評價。

柳亞子有詩說:迅翁逝後屹雙峰,這雙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茅盾是個多產的作家,茅盾的《子夜》就是現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巴金這位文壇老壽星青年時期就以激流三步曲

沈從文是繼魯迅之後中國第二位取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在海外的影響尤為巨大。

茅盾,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中國作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第一任部長。1981年3月14日,茅盾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也是中國第一次設立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白楊禮讚》《夜讀偶記》。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巴金,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1982年意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11月,中國國務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稱號。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代表作:《家》《春》《秋》《霧》《雨》《電》等。

沈從文,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46年在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代表作:《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錢鍾書,“文化崑崙”。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出版。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代表作《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蛙》等。

路遙,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納蘭強強


答:在茅盾,巴金,錢鍾書,沈從文,莫言,路遙這六位現代作家誰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最大呢???………………我認為是"茅盾″,又叫沈雁冰。茅盾最早成立了"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它以研究與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他對現代文學的貢獻是豐富的和卓越的。他有各種文體的創作,以及理論批評,翻譯及社團活動,和創辦刋物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是其小說創作與現實主義理論批評。………………茅盾的小說創作,尤其是中長篇小說創作,以現代化都市生活為基本題材,從內容到形式,對魯迅所開創的現代小說,做了新的,更好的,廣泛的開拓。………………茅盾的主要小說有: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林家鋪子》,《子夜》《夜讀偶記》《霜葉紅似二月花》,茅盾大師是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小小梁山伯


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茅盾、巴金、錢鍾書、沈從文、莫言和路遙,這些作家依時間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現代作家,一類是當代作家。

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當然前者高出後者,雖然莫言先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魯郭茅,巴老曹”,這是人們習慣性的排位。

就作品產生時對社會影響來說,當數巴金和路遙。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影響了當時一代青年。好多激進青年,就是讀了巴金先生的《家》,像高覺慧一樣,從封建大家庭走出來,和原生家庭決裂,走上了反帝反封的道路。

新時代,影響力最大的自然是路遙先生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展現的是最普通的年輕人的生活。他們的奮鬥與抗爭,他們的反省和深思,給當代青年以啟迪。

莫言先生的作品被廣泛的傳播,得益於影視作品的推廣。他作品中敘事風格和故事,並不能被廣泛的接受,儘管他的作品,仍然是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精品。

錢鍾書先生小說代表作非《圍城》莫屬,《圍城》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語言——它們睿智、幽默、風趣和犀利,以及對人生世態的敏銳洞察。如果不是時運不濟,錢鍾書先生一定還能寫出比《圍城》好得多的作品。

沈從文先生和茅盾先生可以說風格迥異的兩類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唯美,《邊城》中的自然美、人情美,讀之,讓人心裡為之純潔。

茅盾先生則用他的作品,反映現實社會,為當時社會革命服務,如《子夜》等。

總之,這幾位作家都是中國文學中的翹楚,他們的成就各有千秋。


老九19681001


評價一位作家的文學成就以何為標準?我以為,第一不能以作品的數量為標準,第二不能以是否得獎為標準。

我國的四大名著從來沒有聽說有誰給它們的作者頒過什麼獎,也不知道他們一生還寫過多少萬字的作品。後人根本不在乎這些。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由作品本身決定的。大家都覺得四大名著寫得好,之所以說它們都是優秀作品當然有很多依據和理由,但根本的因素是它們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反映了歷史上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因此具有廣泛的人民性。後來的人們要了解歷史,要理解現實,增長閱歷和見識,閱讀這些小說都會有不少的收穫。所以,社會雖然幾經劇烈的變化,而它們在人們心中始終具有割捨不去的魅力。

我們現在評價現代和當代作家的地位,當然也要以他們的代表作為根本的依據,要看這些作品在人們心中的份量。魯迅的《阿Q正傳》震撼了現代中國人的心,至今影響巨大,值得後人反覆回味咀嚼,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至於其它的名作其實都少有永久的價值。錢鍾書的《圍城》是一個例外,它刻畫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群體可謂入木三分,具有一個時代的典型性。這部作品的題材所反映的現代中國人具有很大侷限性。雖然如此,至今仍然深受讀者的喜愛,成為當代知識分子的一面鏡子。而且它的文字實在是好,情節描寫太生動了。《子夜》是一部好作品,歷來評價很高,但影響力還是比較有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恐怕也是如此,現在影響的人們有限,以後恐怕更是如此。沈從文的《邊城》也許更適合一部分人的口味。莫言長篇小說寫得可不少,《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有多少讀者看了以後會感到受益?會有反覆閱讀的興趣?對我而言,我讀的時候感到很難受,簡直讀不下去,好像自我折磨,覺得太虛假了。我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寫。《平凡的世界》是當代的傑作。人們要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的歷程,要想從這段歷史中獲取知識和智慧,恐怕會不斷的回到這部作品中去感悟。這部作品反映的社會和陝北農村的環境是真實的,小說的人物也是真實的,雖然作者進行了典型化理想化的處理,從而給人以一種感動、激勵和鼓舞,產生了很正面的作用。

所以,按照我的角度看,他們的地位是一目瞭然的。


血色舞臺


都是文曲星,

個個是精英。

誰的貢獻大,

我也說不清。

他們在文學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並做出卓越貢獻,更是代表文學時代的里程碑。對於他們的簡歷和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此不一一贅述。

茅盾文學獎是作家至高榮譽,更是文學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目標。論影響力茅盾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別是巴金、錢仲書,莫言、路遙、沈從文。我不是專家,不具備權威性。僅以個人嗜好排名,歡迎文友友善討論。

個個妙筆能生花,

享譽文壇成大家。

吾生後輩皆敬仰,

德才兼備頂呱呱。


用詩歌點亮生活


矛盾與巴金最成就的人,其次莫言,母親。不知你們怎麼看待,我不管,我只知道做獵人怎麼看待獵物,看了一篇走了1300百公里,。母親。頭一次走了3000多公里來回,淮河。在橋頭上,把一個軍官的紅星手槍拿走,元首的,看怎麼在它哪裡。它自己找回,。應急。

當你們確得莫言它媽媽在罵人的話,罵與被罵,清者自清。而且莫言寫十幾篇文,都寫一個人或醜化一個人的時候,我確得蠻好的,如果說我我謝謝。如,牛。金龍是毒龍。年代需求,但它也忘了寫那個人的時候身邊舊環境與身邊的一群人它們在幹嗎?

我記得聽言莫言母親姓林,夫人也姓林,岳父林逋,不知林雲逸寫在宋朝,楊萬里還有幾個作家也是歸在宋朝,76年與85年報紙。

其它幾位都是好.文


風摩者


單從作家及作品在現代文學地位,排名應足:茅盾,巴金,沈從文,錢鍾書,路遙,莫言。這裡要強調,錢鍾書是古文學和西方研究的大學者,茅盾也是文學鑑賞評論一代宗師,相較於巴,沈要高一格,但從寫小說,散文,巴,沈又要勝一籌。至於新時期兩位作家,純小說創作,其文學藝術成就,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與前四位相比,那是導師與學生的差距。


山居夜話


大凡寫過長篇小說的作者都知道,小說這個玩意兒,是壓著人物寫,俗稱超低空飛行。拿這條去衡量上述的大作家們,都是頂呱呱的。咱是在矮子裡拔長子,雖說是各有千秋,但是還得找這麼一個大師來拔尖,就本人之見,還是矛盾先生建樹吧,無論他創作的小說中的數量,抑或是他本人的影響力度,更廣泛深遠一些吧。

小說是個美學,人者見之,各抒己見,略有不同。長篇小說大體上要把握住三大經脈,第一當然是人物,人物是小說頭號種子,他(她)們能夠立起來了,讀者認可了,那麼小說無疑是基本成功了。其次謀篇佈局,情節和細節的縱橫交錯,放的位置,放的前或者後,都有講究呼應,彼此有個照應。最後是個語言,小說的語言歷來是眾人認為,是個難度非常高的駕馭。這一關過不了,那就是死悄悄了。

矛盾先生的作品,在上述這些大作家裡,個人是比較讀的早讀的多一些的,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他的成就斐然。當然在他的眾多的作品中,也有高低之分,出眾的不少,平庸者也用。是的,我們不可能要求作家的每一篇都是精品,因這與人的創作環境,時間,人的生活狀況都有關聯。

說句老實話,上述的大作家作品,恐怕已經有多年沒有人去拜讀,也不是不想讀,只因年代久遠久近,讀與不讀,在網絡的年代裡無須關注了。臺上熱熱鬧鬧,臺下冷冷清清,當今的文壇,名人名作沒有了氣候。哪些新作家,僅僅是曇花一現。倒是哪些語言風趣,有個性有嚼勁,錘鍊的像有筋骨一般的作品,不會忘記的時候拿來讀讀他們,享受文字感染力和他們自身帶來的種種樂趣啦。2019-8-14

照片拍攝地松江公園內《看》2019-8-13





山水容態


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

劉曉林

完美是每個人心中的主觀極致,它與美完相鄰。美完意味著美的結束,這是毋需論證的客觀事實。

每個人在都在有限的生涯裡體會著真切如夢的酸甜苦辣,經歷著難以言明的紅塵百態。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之以歌。如何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它在相當的程度上影響了你我對幸福與否的界定。

四海飄零,天涯倦客。回到故鄉,清晰並模糊著。有樸素淳厚者,有聰穎善變者;有個性十足者,有平淡無雕者。形形色色的性情,形形色色的涵養。小酌,暢談。人們希望朋友進入自己的世界,卻又因為諸多緣由將別人拒絕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悖論還是真理?我們需要接受一切的不完美,以便感悟或許並不存在的完美。

生而有命,有命一定有意義與價值嗎?未必。有命而逝的人,數不勝數。絕大多數的你我供養著皮囊,冷落了靈魂。所以,貌似有模有樣的活著,本我早已死掉。於是,我們在拼命追求著自以為是的完美,忽略了千古不易的公理——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才是世界。

也許在某一個生命時刻,我們會到達自己人生拋物線的至高點。從此,便轉向了或快或慢的衰退世界。自己眼中的不完美會越來越多,內心中對完美的奢望會日益增加。淺情,深愛。冷漠,熱情。人們在糾結中煎熬著!在不完美中已全然感悟不到完美,良辰妙人盡是虛設……

誰能做到完美?它只能是特定時期的私定義——對家眷、親屬、友情、愛情等最大限度地用心包容,最大限度地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樂己樂人,才能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

夜深時,我常在醒著。別人醒時,我卻睡著了。完美,五陵人一時誤入的桃花源,哪能永恆的享有。不完美,王羲之在永和九年的某日晨起發出的嗟嘆。

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請你我澆滅胸中那虛幻的塊壘,在蕭瑟風起時抱擁生命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