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细说保定前世今生,曾经的华北第二城

已经说不清去过多少次保定了,刚有车那几年,每到周末都会驱车在京津冀一带县城里转悠。南去石家庄、邯郸、衡水、井陉、邢台的途中,曾多次在保定停车歇脚、打尖住宿。顺便再寻访一两处古迹,闲逛半天儿,买几袋儿面酱,整俩铁球,两瓶槐茂酱菜,便利的交通和悠久的历史让保定成为旅途中一处重要驿站。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河蚌绘·清代保定府城图。

然而保定在历史上的地位远不止于铁球、面酱、春不老,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这里就设立了清苑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县地处宋辽交界,位置重要,遂设立保塞军和保州,取“保卫边塞”之意。到了淳化三年(992年),李继宣任保州知州,他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将保州和清苑县治都迁至今日保定城区。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攻破保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今日保定老城的基础。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河蚌绘·清代保定府辖区图。

明初保定府下辖三州十二县,三州为祁州(下辖深泽、束鹿二县);安州(下辖领新安、高田二县);易州(下辖涞水县);十二县为清苑县、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雄县、容城县、唐县、庆都县、博野县、蠡县和完县,保定府辖区广阔,是京师南面的重要屏障。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至此直隶省、保定府、清苑县同驻一城,这是保定最繁荣兴盛的时期。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直隶总督府。

到了近代,随着海防的日益加强,保定作为陆路屏障的地位开始下降。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因需要经常处理洋务和外交事宜,清廷设定了直隶总督在保定和天津两地办公的制度。此时李鸿章基本都在天津的直隶总督行署办公,只有每年冬季封冻的几个月回保定,甲午战争后,袁世凯操练的新军驻扎于天津小站,保定的地位逐渐衰落。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1901年,小站新军根据《辛丑条约》中,天津附近禁止驻军的条款,被迫移至保定。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东关设军政司创练常备军,并创建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这就是近代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自1902年开办到1923年停办,军校共培养了一万一千多名军事领导人才,以保定军校为起点,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西下关街上的育德中学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育德中学旧址,学校位于火车站东侧的裕华西路上,这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如今毫不起眼,坑洼的路面两侧是一些临街小店。1926年,著名作家孙犁坐着骡车来到这里上学,他在《保定旧事》一文中写道:“这是一所私立中学,设在西关外一条南北街上。这是一条很荒凉的小街道,但庄严坐落着一所大学和两所中等学校。此外就只有几家小饭铺,三两处糖摊。”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育德中学旧址。

孙犁所说的这条南北走向的小街是西下关街,原本是保定西关外一条普通街道,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保定火车站开通之后,成为进出府城的要道,经常有军政大员从此经过。将学校集中建在这里既取了火车站的便利交通,又可以在巡查官员面前彰显政绩,一举两得。孙犁在文中提到的一所大学两所中学分别为育德中学、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和直隶农务学堂。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二师旧址。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育德中学,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初名为“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1907年中国同盟会保定支部主盟人陈幼云联合12名同盟会员,将其改为私立育德中学,陈幼云任校长。1917至1920年间,育德中学创办了四期“留法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在此就读。在孙犁入校的1926年,虽然“留法预备班”已经停办,但育德中学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育德中学的学生们在勤工俭学,炼铁。

“这所中学,不止在保定,在整个华北也是有名的。他不惜重金,礼聘有名望的教员,它的毕业生,成为天津北洋大学录取新生的一个主要来源。同时不惜工本培养运动员,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每期差不多由它包办了。它也是那些从它这里培养,去法国勤工俭学,归来后成为一代著名人物的人们的母校。当我进校的时候,它还设着一个铁工厂,又和化学教员合办了一个制革厂,都没什么生意,勤工俭学已经名存实亡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育德中学留法毕业班合影。

西大街,保定近代化商业的样板街

从育德中学北行,我们沿着熙来攘往的西关大街跨过护城河,从前这里是保定西城门的位置。保定城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明代改为砖城,城周长六公里,设四个城门,东门名“望瀛”,南门名“迎薰”,西门名“瞻岳”,北门名“拱极”。整个城周虽似方形,但城西南部向外凸出200余米,城周形似足靴,因而有“靴子城”之称。从五十年代开始,保定城墙和城门陆续被拆除,只有南门西侧还残留五百多米,作为曾经的人民公园外墙被保留下来。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西大街曾经是火车站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是保定近代化的样板街。西大街两侧保留了许多中西合璧的青砖小楼,大都是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以砖雕成,做工精细,属于土洋结合的商业铺面风格。保定西大街形成于元代,兴盛于清末民初,现存街区以民国中西合璧式商业建筑为主,见证了保定近代化过程中一段特定历史。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如今西大街上经营的摊位多以服装、小商品为主,西段坐商大多为殡葬用品,沉默而冷清;中段经营电动车和自行车,占道经营,生意火爆;东段临近大慈阁,以经营算命、占卜、风水、起名为主,大家各占一区,互不干扰。虽然大部分店铺已经改作他用,但是从保留下来的砖雕牌匾上还可以看出当年的繁华。我们从西口一路东行,见到立面上有匾额有:贤良祠、庆和春、聚顺和、古物市场、万宝堂、人民照相、稻香村、天河楼、乐仁堂、货栈、协生印书局、南酱园、文x祥大药房,除了这少量保留下来的牌匾之外,其余大部分已经消失或者字迹漫灭,很难辨认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西大街上的中西合璧式铺面房。

保定稻香村,来自江南的老字号分店

据官方统计,西大街在民国年间共有知名商铺近百家,如今原址原店的仅有稻香村和万宝堂两家。万宝堂药店位于西大街中段路南,是一座纯中式商铺,最显眼的是檐下一块巨大的“万宝堂”牌匾,相传为李鸿章亲题。清光绪二年(1876)来自扬州的陈拙安在此开设万宝堂,制药精良。一次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得了一场大病,慕名服用万宝堂药剂,不久病愈。为此李鸿章亲笔书写了“万宝堂”、“橘井”、“杏林”三块牌匾相赠,从此万宝堂名声远扬天下。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西大街上的老店,万宝堂药铺,中药店的买卖还得保持中式门面。

稻香村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小楼,下层为西洋建筑风格,二层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建筑前脸是四座古希腊风格的石柱,两边各有西洋风格的半圆形窗,朱红色的大门上方挂着“稻香村”匾额,左右窗上各题有:“含英”、“咀华”,代表着当时西风东渐的时尚。稻香村始创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最初坐落于苏州观前街,以经营苏式糕点和野味儿为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掌握了稻香村糕点制作技艺的金陵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开设了北京稻香村,1917年曾在北京稻香村学徒的曹洪波在保定西大街开设了这家保定稻香村。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稻香村。

1926年,北京稻香村因为战乱等原因被迫关闭,解放后,苏州稻香村公私合营为平江区糖果糕点厂,倒是保定稻香村这块招牌一直延续至今。1982年,保定稻香村率先注册商标,开了全国稻香村商标之先河。如今在这座老店的墙壁上,还挂着稻香村成立十八周年的员工合影,照片中的店员长衫马褂、彬彬有礼,下面落款是“保定稻香村十八周年纪念全体工人摄影”,向人们讲述着这家老店昔日的辉煌。

下一篇: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