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导语:

在我国的近代史上,李鸿章这个名字可谓在史书上是频繁的出现。李鸿章作为晚清慈禧的得力干将,为慈禧处理过各种国内国外的大小事件,他的辛劳与忠诚有目共睹。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后世的史书上,人们对他的评价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后世的史书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多为负面,甚至给他扣上卖国贼的帽子。那么真的李鸿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做出过通敌卖国的行为吗?

出生合肥,年少才俊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一:李鸿章像)

道光三年五月初五,李鸿章出生于如今的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虽然他出生的时代清朝已经逐渐走向下坡路,但是李鸿章依然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希望有一日考得功名为朝廷做贡献。年少聪明的他6岁就进入学堂学习,并且师从当时合肥的各位名士,十几岁的他就已经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思想与才华,受到当庐州府的推荐与重视。

李鸿章的父亲一直在京城做官,他见到儿子以学有所成,于是便希望李鸿章早日赴京增长阅历考取功名,胸怀大志的李鸿章早就希望能够到京城施展自己的报复,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便毫不犹豫地遵循父命,孤身一人北上前往当时的京城北京。

由于父亲本就在朝为官,李鸿章自小所接触到的人群自然也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阅历与胆识也与一般人家的子弟不同,再加上他满腹才华,胸怀大志,所以他的科举考试十分顺利,二十岁刚出头的他便十分轻松的考取了功名。

思想先进,组建北洋水师

晚清朝廷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慈禧腐朽专制的统治之下,不管是科技实力还是国家意识形态,都逐渐落后于世界。

而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清朝,就成了当时世界各刚刚崛起列强的瓜分和掠夺的对象。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二:李鸿章影视形象)

李鸿章深刻认识到清朝的科技实力的落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清朝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于是为了保卫国家去更好的取得战争,抵抗抵抗外来侵略,取得战争的胜利,李鸿章主持组建了北洋水师。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三:北洋水师的鱼雷艇)

北洋水师按照西方的军事训练方式来进行训练,并且李鸿章,为北洋水师从英国购入了多个先进的鱼雷舰艇等军事必需品。

他亲自训练北洋水师,研究欧美列强的军事训练方法,并将这套方法用于自己北洋水师的训练之上,在李鸿章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将北洋水师训练成为当时一支具有近代化色彩的强大水上军队

积极组织开展洋务运动

当时的清朝除了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落后于西方列强之外,老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也远远的落后。

鸿章和当时一批思想具有先进性的知识分子们,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对清朝带来的伤害,于是他们决定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不仅在军事方面,更是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学习西方优秀的技术和文化,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展开。

这场洋务运动的建设分为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虽然有民用工厂和军用工厂两个不同的用途的企业,但是实际上军用工厂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建设点,而民用企业只是为军用企业服务,他实际上真正开放为民用和为民建设的部分可谓是少之又少。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四:洋务运动中的工厂)

李鸿章作为这次洋务运动的主力,他创办的企业数也是最多的。李鸿章所创办的这些企业都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对当时的清朝社会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改变,他们属于清朝最早的近代企业,极大的推动了清朝的近代化进程。

甲午海战败北,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在当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也给当时的统治阶级以战胜列强的信心。在洋务运动与北洋水师的建设下,统治者们自以为清朝已经用最快的速度追上了当时的西方列强,具备了与西方列强抗衡的能力,所以他们毫不畏惧的与日本拉开了甲午海战。

当时的日本在经历过已经很久的明治维新之后,他们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早已远远超过当时的清朝,所以此番海战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为凄惨的结局。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五:李鸿章与众大臣)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毕生的心血,洋务运动也是在李鸿章的带领之下进行的,此番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给予了李鸿章沉重的打击。

在我们如今看来,洋务运动的失败与北洋海事的全军覆没似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洋务运动本就是由与近代社会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一场自救运动。

光是这场运动的性质上,就说明了他失败的必然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这场运动中那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例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国家呕心沥血力挽狂澜的大义举动,虽然没能扭转清末衰退的局面,也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单看上文中提到的,李鸿章为清朝作出的贡献,完全就是一个为了国家呕心沥血力挽狂澜,立志救国的忠诚的形象,但是为什么后世却频频将李鸿章归为卖国贼而唾弃呢?

那么这就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六:李鸿章与列强谈判)

作为清末备受慈禧太后信赖的重臣,李鸿章不可避免的要代表清政府去与各国的列强周旋。在甲午海战失败之后,慈禧太后派李鸿章去与日本谈判,作为战败国代表的李鸿章,在强势的日本代表面前几番周旋,想要为清朝争取最后的一点权利,但是日本代表毫不留情,以再派军队讨伐清朝领土作为恐吓,来逼迫李鸿章退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无奈之下,李鸿章发电报请示统治者,懦弱统治者表示愿意条约。

就这样李鸿章不得不在那张让人耻辱的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签使他从此沦为了千古罪人,沦为了后世口中可耻的卖国贼,从此背负着骂名生活。

八国联军入侵,李鸿章在屈辱之下因病逝世

千疮百孔的清政府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列强慢慢的蚕食着,八国联军的来袭,无疑给早已风雨飘摇的清朝以致命一击。而懦弱的统治者们则不断的妥协与后退,慈禧将所有的外交事件全权托付给李鸿章处理,让李鸿章独自一人前去面对那些凶残蛮横的列强们。

晚清大臣李鸿章:对于晚清,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

(图七:晚年的李鸿章)

但是李鸿章在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已经是一个耄耋老人了,长期的辛苦与奔波,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但是他不得不强打精神去与八国联军的列强们和谈。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李鸿章一病不起,但是为了清政府,他不得不拖着残躯去与列强们争夺那最后一点点的利益。

在签订了《辛丑条约》之后,在精神上的羞辱与病魔的摧残下,李鸿章的生命走向了尽头。

结语:

不管后世的学者们怎么看,在笔者看来李鸿章卖国贼的称号来的实在是冤屈。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国家效忠着,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一直在探索着拯救国家的道路。

虽然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这并不是他的错,他身为一个站在封建统治阶级上的人的立场上来说,已经尽可能的去迎合近代化的潮流。他虽然无法克服自身性质上的弊端,但是他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建设上做出的贡献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

后代的人在看史书时,只注意到李鸿章签订了那些耻辱的条约,但是却并没有想到这些条约的签订并非出自李鸿章的本意,他只是清政府的一个官员,在面对最大的列强时,他的身后只有一个腐朽无能衰微的清政府。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与强大的列强争夺那微小的利益,实际上他只是懦弱无能清政府的一个替罪羔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