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球隊第一個奧運冠軍、在日本漂泊打拼近30年的前國手
韋晴光(日本名:偉關晴光):中國運動員到日本來,可以分為3個階段。當運動員,當教練,開俱樂部。第一個階段,矛盾衝突就比較多一些。因為有比賽有對抗有勝負,他們無形中就會說,中國人來搶飯碗啊,來搶錢了。真的有這種聲音,但慢慢慢慢他們會說,哎呦,他們來不光是來搶飯碗,還會教我們。1991年開始,退役後的韋晴光就到日本發展。近30年的漂泊有3個重要節點,1997他改名“偉関晴光”拿到了日本國籍;2009開了一家7張球檯的小俱樂部;2013年被委以重任,在日本乒乓球的黃埔軍校——日本JOC學院,擔任男隊主教練。
近日央視的一部紀錄片,拍攝了韋晴光在東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小球館、妻子石小娟等。但日本國家體育訓練中心(JOC所在地),謝絕中國媒體,僅拍攝了一下外景大門。
在日本乒乓球近年的發展中,昔日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大量登陸,起到重要作用。韋晴光,就是最具代性的一位。從韋晴光石小娟夫婦的家出發,步行十分鐘,就是他們經營了十年的乒乓球俱樂部。
週末的上午,夫婦倆會比平常更早到球館,每個週末不用上學的孩子們,會一整天都到球館練球。
韋晴光:(我是俱樂部的)甩手掌櫃啊,什麼都不管(笑)。基本上是靠我愛人,她很辛苦。每天我過去看一看,下午到JOC裡去幫忙指導一下,晚上回球館幫忙指導小孩。。從中國到日本那麼多年來,託乒乓球的福,還是一直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還是感覺蠻高興的。
這家名為偉関卓球的俱樂部,位於東京都北區的赤羽,在一片安靜有序的日式居住區裡。藍色的招牌上是韋晴光代表日本打球的照片。偉関,使他加入日本籍後改的姓氏。這位曾經的奧運冠軍,到日本已經快30年了。
熱身後小學員們列隊為自己鼓勁:我們想變強,請嚴格指教。
石小娟:剛開始沒有學生,從一個小孩兒開始,從零開始。當時是確實挺怕的,不知道房租能不能交出去,請人的話人工行不行。
2009年,在日本打拼了近20年的韋晴光夫婦開了這家球館。每一個來打球的會員,石小娟都會編號。從第一個孩子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大約700個會員,年紀最小的只有四歲,最大的有80歲的老人。他們還聘請了3位,也來自中國的年輕教練。並排擺放的七張球檯顯得有些不夠用;球館的牆上掛著俱樂部的隊旗,寫著“有心入魂”四個字,代表感謝之心和鬥志頑強的隊訓。
另一面是照片牆。在不起眼的一個小角落裡,陳列著一些俱樂部的榮譽和韋晴光在賽場上的照片。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那段關於1988年奧運會的榮耀,並沒有出現在這裡。
1987年世乒賽和1988年漢城奧運,韋晴光與陳龍燦合作,先後獲得世乒賽和奧運會男雙冠軍,也成為了中國第一位乒乓球項目的奧運冠軍。1991年韋晴光退役後,前往日本打球。
韋晴光:一轉眼真快,人這一生有幾個30年?當時到國外去的運動員,有很多選擇。去歐洲那些比較賺錢的國家的多,但日本那時候水平太低。誰也沒想到去日本,而且價錢的話也不是特別高。我過來(日本)當時是想換換環境,看看有什麼新的發展,我是中國第一個來日本的奧運冠軍。
來自中國的奧運冠軍,在日本並沒有什麼特殊待遇。靠打球為生的球技,讓韋晴光逐漸在日本立足。1997年,韋晴光加入日本國籍,改名偉關晴光,為日本奪得過世錦賽銅牌,亞錦賽銀牌,多次獲得日本全國冠軍。一直到2007年45歲的他才正式退役,2013年,他被聘為日本JOC學院乒乓球男隊主教練。
午餐後,韋晴光去
JOC學院教課。這是是日本奧委會和體育廳在2008年撥專款成立的寄宿制訓練學校,設在日本國家訓練中心裡,類似於國家青少年人才集訓隊的性質,培養初一到高三年齡段的選手。張本智和與平野美宇,都出自於這裡。目前有12位中國教練,在JOC執教。很遺憾,日本國家訓練中心,並不對中國媒體開放。韋晴光:JOC學院成立以後,日本球員訓練時間多了。從中國招了好幾個陪練,長期住在這裡。日本球員隨時來隨時可以陪練。教練師資的增強,訓練上的保障,對他們技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在紀錄片裡,偉關晴光和日本人交流,時不時冒出的日本話、鞠躬,都染上東瀛的印記了。
上個世紀出國打球的前國手很多很多,劉國樑與孔令輝的伯樂蔡振華,就是從歐洲毅然回國執教的。不同選擇,有著不同的人生。
30年幾乎已是半生。韋晴光加入日本國籍,為日本培養青少年隊伍,成為了中日乒乓球交流的重要使者。據說在中國,韋晴光夫婦還有一個體育用品公司。
乒乓網 胡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