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一个音乐才子的“双面”人生

朴树:一个音乐才子的“双面”人生


1973年11月8日,江苏南京,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音乐才子朴树。

也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农业生产的大事,杂交水籼稻在中国培育成功,那个人,就是而立之年的袁隆平。

二人没有交集,按下不表。

朴树的父母是北大教授,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朴树,学习成绩却并不是很好,从高中开始,厌学、叛逆。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下还是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退学了,成天抱着吉他学习弹唱,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青春年少时,人生轨迹与比他大四岁的高晓松是何其相似。

若干年后,两个恃才傲物的音乐人走到了一起。“矮大紧”觉得濮树这个姓,笔画多难写,还不好认,在他的建议下改成了“朴树”。濮改成朴,笔画由繁变简,竟然与朴树的行为处世高度融合:

简单、质朴、随性、真实地面对这个虚实莫测的世界。

朴树的音乐才华在2002年的《那些花儿》这首歌曲上开始展现,03年喷涌而出,那一年,他己经三十岁,为自己主演的电影《那时花开》创作的主题曲《生如夏花》红遍全国。

朴树:一个音乐才子的“双面”人生


按照歌手的发展路径,红了,肯定是商演、节目、代言等应接不暇,可朴树像消失了一样,鲜有露面。这一沉寂,就是十年。直到2014年,为电影《后会无期》创作并演唱了《平凡之路》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烟却飘散和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一首《平凡之路》直击人心,带给歌迷深深的震撼。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却很少在舞台上去演出,人们不禁要问,朴树这些年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娱乐媒体早就给出了答案。自由、随性、纯真,坚持做自己,讨厌喧嚣浮躁的娱乐圈,不喜欢声色犬马人们趋之若鹜的名利场。

这些赞誉之词,出自媒体、歌迷,也是社会对于朴树的高度认可。

可是,这只是朴树的A面,拆射出来的B面呢?人们只看他身上那些闪光的品质,而选择性地遗忘朴树的持立独行带给他的另一面。

18在北京卫视《跨界歌王》当帮唱嘉宾时,主持人满怀期待地问;为什么来跨界歌王?按照一般的回答,肯定是友情,热爱音乐,顺带把节目夸一通。而朴树的回答是我这段时间太需要钱了。真实得让人吃惊,真实得让人心痛,一个音乐才子竟然缺钱,才不得己来帮唱。

朴树:一个音乐才子的“双面”人生

在《奇遇人生》的节目中,朴树一边录节目,一边不停地说,你们找错人了,我真的不喜欢,好象回家。像个孩子,不愿意去做,又迫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做。

作为好友的高哓松讲过一个故事,当年混得不行时,发短信找朴树借钱,他回了两个字:帐号。过了两年,生活不顺时问高晓松要帐,也是两个字:还钱。

通过这些画面,可以看出,朴树作为一个音乐人,一个歌手,也是公众人物,不愿意抛头露面,不喜欢面对公众,不善言辞,甚至对通知对舞台有种抗巨心里。

朴树的与众不同,不出世,不附合,带来了很多誉美之词。

朴树的自由随性、真实不伪装,坚持做自己,不曲意逢迎,都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问题是,朴树过得开心、快乐、幸福吗?

好像并没有!有的只是纠结、拧巴、痛苦与迷茫;不甘、不解、不懑。

一个本来可以过得很好,却让自己陷入痛苦与迷惘之中,这样的人生不值得推崇与效仿。当然,也不可能有人去效仿。显然,这个说法不太积极,但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所有的名利,不也是推动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么?

说到底,朴树是一个有社交恐惧和轻度自闭症的人,从事了一个与他性格充满矛盾的职业,带来的只有纠结与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