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有一天,你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你會遇到他,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島上書店》是美國作家加·澤文發表於2014年的一本現象級暢銷小說,短短一年內就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颳起一股“孤島”的文化潮流,創下出版史上最快的暢銷紀錄。

相比較作者早期創作的小說,《島上書店》無疑在創作手法上更成熟。作者沒有用在《瑪格麗特小鎮》中的繁雜敘事技巧,而是歸回到文學內容本身,用平淡清新的語調,描述了一個跌宕起伏的中年人生故事。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飲一杯暖酒,將大腦放空沉浸在艾麗絲島的書影世界——全書所透漏出來的,是一座關於愛情的堡壘,一段溫暖的旅程以及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01 一座家的城池:走出封閉孤島,變成更好的自己

故事開始於一棟維多利亞風格的紫色小屋,小屋走廊裡掛著一塊褪色的舊招牌,上面寫著書店的歷史和簡介:

小島書店,1999年迄今艾麗絲島唯一一家優質文學內容的提供者,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有必要說明的是,小島書店的這句標語,後來成為現實世界裡的一句口頭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我想這句話也許比作者本人認為的更具有普世意義,即使那些從未看過小說的人,也可以從這句話裡體味到一些“超凡脫俗”的事物。

對於我來說《島上書店》就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小說,這四個字並非過於違心的讚賞,而是它給人一種避世桃源的錯覺。小島本就是遠離都市喧囂的僻靜場所,更何況是開在千禧年後“專注文學”的書店,這兩個因素使得整部小說彷彿處於村上春樹筆下的《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

這種帶給我錯覺的根源,並不在於小說文字的敘述,而是單從表面所解讀的一種觀點:如果說剛開始我對小島的感受是“冷”,那麼將這本書完全讀完後,就會體會到其中真正展示出來的“暖”的內核,這也是這本小說的“漸變”魅力。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在世界邊緣的艾麗絲島上,開著一家只賣優質文學的書店,而書店老闆是剛剛喪妻一年多的鰥夫,就如同元稹曾在《三遣悲懷之三》所說“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書店老闆同樣深陷在妻子死亡的陰影中麻木的活著。(值得一提的是,書店老闆的名字是A.J.這是加·澤文一貫的寫作喜好,用名字縮寫指代主人公,以此泛指更多的中年喪妻者)

這種“行屍走肉”的情況因為一次盜竊案發生了改變 ,島上書店裡一本價值數萬美元的書籍被偷,這種珍品本來是A.J.想要關閉書店,賴以維持生活的金錢保障。就在這時一系列突發情況隨著盜竊案接踵而至:遺留在書店的兩歲幼兒,警察頻繁到訪,遇見阿米莉婭……

生活發生變故之前,A.J.在艾麗絲島民的眼中,不僅是小島外來者,還是一個不合群又自私的“怪人”,他幾乎沒有朋友,沒有聚會和社交,只靠零星顧客和書本以及速凍食品維持著最基本的生存。

毫無疑問,這場變故對中年剛喪妻的A.J.來說是一場噩夢,打破了他將希望寄託於退休的美好幻想,小說也在這時發生了極其自然的情節轉變。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對於一部作品來說,將主要人物的年齡段設置在中年,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戲劇色彩,倘使人生註定有什麼轉折變化的話,一定是在中年。

比如近期熱播劇《我是餘歡水》的一系列意外都發生在中年這個時間段,三四十歲是引發人思考的時段,要麼前進要麼後退,而書店老闆A.J.就恰如其分的站在分界嶺上。

書店老闆A.J.發現珍品被偷後不久,就在自己的書店裡發現了被拋棄的兩歲女嬰瑪雅,也正是因為瑪雅的出現讓A.J.不得不開始好好生活,而在這之後與蘭比亞斯警長的友誼,與女主角阿米莉婭的相愛,其實都是兩歲瑪雅的“衍生物”。

書裡有一句話說“一旦一個人開始在乎一件事,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情”。

的確,書店老闆A.J.收養孩子的過程就是找回愛的過程,當一個人開始與外界的事物聯結,就不得不開啟愛的閥門,去迎接更好的生活。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所以瑪雅對於A.J.來說是一個契機,更是一個禮物,他丟了書卻找回了愛,這也是作者想要傳遞給我們的希望。

生命就是一件件意圖讓人打開的包裹,先開始的時候,你並不知道這包裹裡面有什麼,當你想象裡面裝有一顆“定時炸彈”時,先彆著急往外扔,而是學會褪去“炸彈”的外包裝,當你真正去面對了,才會知道包裹的最裡層藏著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02 一座愛與希望的城池:從迷失到找回的羅曼蒂克

讀《島上書店》時很容易被作者敘述的愛情故事所吸引,這本書與加·澤文的《瑪格麗特小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一本依託的是小鎮,而前者則變幻成小島和書店,然而它們的核心都是想表達一種愛的歸屬。

書店老闆A.J.也曾有過一段幸福的生活,那是他和妻子妮可相愛的日子。他們在大學約會,畢業後一起來到妮可的家鄉,一起為書店選址,島上書店就是他們一起想出來的名字,簡單直白又有一種抒情式的風格。

當妮可出車禍去世後,A.J.的一部分也彷彿隨著妻子魂歸天外,他很難在書店內繼續過沒有妮可的正常生活,所以他很快就頹廢了,他的內心充斥著很多自相矛盾的問題,這時候的A.J.大概就是一個渾身都是刺的脫離於小島的“局外人”。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這種局外性就體現在建立小島書店的初衷上,很明顯A.J.偏離了“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的生命航向,

沒有人可以在孤島中存活,可他卻活成了一座孤島。

面對妮可去世,他首先否定的是自己生存的意義,他不喜歡讀者,不喜歡童書和孩子,厭惡任何帶有虛幻色彩的“關於吸血鬼的書”,他甚至難以忍受任何一本“死亡回憶錄”,這些根本原因都是因為他關閉了心扉,任由自己活在亡者逝去的悲痛中。

同時,這種局外性讓他脫離於整體社會而存在,成為了一個徹底的社會邊緣人,他的自我沉默與封閉,成為困住自我內在發展的枷鎖。

在阿德勒的《走出孤獨》中曾寫道“我們生存在與他人的聯繫中,如果我們選擇孤獨,便等於選擇死亡。

小說中雖然沒有一句談到死亡,但無疑A.J.的自暴自棄正在深淵中迷失,如果不是作者為他所創造的“突變”,兩歲女嬰瑪雅的出現為他陰霾的生活帶來了陽光,那麼他很難從舊有的傷痛中走出來,也很難遇到命中註定的戀人阿米莉婭。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如果說瑪雅開啟了A.J.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那阿米莉婭的出現則重燃起他對愛的進一步追求。

在這裡作者很巧妙地,幾乎難以察覺的融入了《瑪格麗特小鎮》的因素,只不過這時候男女主角的位置做了調換,小島書店是A.J.的城池,而阿米莉婭則是一個過客。

對於A.J.和阿米莉婭的愛情,小說中有一句浪漫的揭語“不論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尋覓到偉大的愛情。”的確,愛情幾乎是一種神蹟,不分什麼年齡,並且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來臨。

當阿米莉婭接受了A.J.的求婚,並選擇留在艾麗絲小島時,有一種“化學反應”神奇的出現在A.J.的生活中,他從一無所有,冷漠自私,再到築起一座愛與希望的城池,這種鮮明的對比是找回更是成長,將整部小說都籠罩在治癒的光芒下。

這種帶有治癒的溫暖甚至沖淡了A.J.對死亡的恐懼,在小說結尾中主人公最後得了一種很罕見的疾病,他在瑪雅和阿米莉婭的注視下平靜的,毫無遺憾的走向了死亡。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失去中找回愛的真諦

在死神來臨的最後A.J.悟出了一句話“是愛成就了我們,我們就是愛的一切”。這句話不僅是A.J.活著的最後思想,也是作者借他的口所表達的終極公式。

這世間除了愛沒有什麼能夠永恆,當我們的人生陷入僵局,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命運的微光和契機,通過愛來拯救自己,讓孤島成為充滿幸福的島嶼。

結語:

這就是《島上書店》,它是一個迷失又找回愛的故事,也是走出孤島獲得成長的勵志故事;它是生命之光幸運之火,照亮了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希望,以及天然的對愛的渴求;它又像是一個純淨的自留地,根植在每個讀者的心中,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相信,這本被冠以“現象級暢銷”的小說,絕對值得放置在內心一偶,在我們內心荒蕪時聊以慰藉,以防我們成為一座孤獨的荒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