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文化】歷史考證之柳溪寺

【柳林文化】歷史考證之柳溪寺


柳溪寺始建於唐代,正式擴建於宋代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農曆戊戌年,至今歷史已逾千年。古時與柳林香嚴寺、孟門南山寺、鋤溝廣濟寺、離石安國寺等同為永寧州八大官寺之一,積善行好於方鄰百姓,信徒眾多,寄寺老殘病孤日多,歷代高憎精心守缽,弘揚佛教禪宗臨濟宗教法,影響十分廣泛。 佛香盛時, 住寺和尚近300人,寺田300畝,寄寺者絡繹不絕。官方佛界人物常常騎馬而至,民間傳寺內火炕三十三盤。 寺東後溝古時有煤窯一座,建好寺後封窯至今未採礦,為後代留存。 據寺內現存碑刻考證,該寺在元代元統三年,即公元1335年,農曆乙亥年曾大規模重修。清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農曆庚戌年重修時,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龍之孫於準曾為該次重修親撰碑文。

柳溪寺地處山西省柳林縣莊上鎮輝大峁村李家莊自然村南坡上,座北朝南 。背靠李家莊構(jiang)垣上元寶山,面臨清河水大支流由東向西流入黃河,依山傍水,峰巒疊翠,柳暗花明,河廻路轉。 一條連接秦晉的商貿古道,沿河跟過。 昔時古道上南來北往,東進西出,人聲鼎鼎,駝馬隊隊。 現為規劃中的康前公路一段。

柳溪寺方圓四周一二十里,四寺拱衛,即西有杜家灣建於唐代的龍潭寺,南有楊家峪建於明代的廣泉寺,東有曹家崖底建於明代的圓明寺,北有前元莊建於明代的天宮寺。柳溪寺居四寺之中心,據相關四寺現存碑刻知,柳溪寺廣聯各寺,常捐濟於這些寺廟。

柳溪寺現整體殘破,檁樑全失,門窗、磚瓦殘存,大部分移作他用。但規模結構仍在。寺內分三院一區,即上院、下院、旁院。 三門仍在,東、西兩旁鐘鼓樓殘存樓基,其中上院正殿為枕頭窯,殿前為一磚木結構大堂。 下院僧房若干,曾古柏參天。 旁院最早建成,旁院南面為拴馬餵馬處。 整院南正門,西側門,東側門通外。 寺內現存殘碑七通,古時生活用磨、碾、菜窖,遺流至今可見。野草萋妻,令人心碎。

柳溪寺歷代屢有修葺,寺外河對岸和寺牆外四處塔林,共有高憎住持塔墓二三十座皆廢 。 今僅存得道高憎巨塔一座,佛號臨峰,俗名舍利塔、皇姑塔。傳說乾隆皇帝女兒患重病,百醫莫治,皇帝張榜告示天下,言誰治好女兒的病,不論憎俗年齡,即下嫁此人為妻。柳溪寺住寺高憎揭榜,手到病除。但堅守清規,謝絕皇諾。而這位皇姑,毅然來寺獨居修行,終生未嫁至佛化善終。皇帝以感憎恩,以表女節,修建此塔,傳為信諾佳話,流傳至今。 據百姓傳說,寺東200米半坡有一窯洞,為當時皇姑清住,寺東河底一水灣之水,為皇姑洗濯處,誰家孩子高燒感冒,瘴疫氣麻,用此處水即洗即愈。寺西坡下有古井一眼,井前有一石破小渠,為皇姑浣洗小解處。跨橋小石渠三塊石條為小石橋,古道從此通過,現仍赫然在目 。

柳溪寺無戲臺,寺節不詳。每年農曆臘月臘八這一天舉行“澆冰山”儀式。上院大殿供桌邊上綁好柏枝柏葉,用寺內燒開水邊澆邊凍,凝成冰山形狀。來年冰消之日,便驚見香灰鋪桌 。

柳溪寺,弘揚佛教禪宗五派之一臨濟宗,“當頭棒喝”、“四呵斥”、“四料揀”、“心心相印”等教理,特色鮮明,影響至今,宋智昭«人天眼目·臨濟錄»中寫臨濟宗創始人三十八世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也。俗姓邢,幼而穎異,長以孝聞,及落髮受具,居於講肆,精究毗尼,博賾經論。俄嘆曰:“此濟世醫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 。唐鹹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公元867年)攝衣據座,與三聖問答畢,寂然而逝。敕諡照禪師,塔號澄靈” 。

免責申明:

1、圖片來源於網絡。作品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向所有原作者致敬。

2、所有轉載均表明原始出處與原作者,如盡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源網絡”。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及時聯絡署名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