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喜龍——1990年出生,一臺機器打通致富路

回望2012年,穆喜龍還在北漂打工,北京是一個快速造夢的城市,每年都有上萬人湧進這裡,這年穆喜龍23歲,工作之外,他喜歡泡在咖啡廳,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這些休閒場所成了創夢者和投資者的駐留之地,對於穆喜龍來說傾聽來來往往人群的談論是每個週末充實自己的必修課。這座城市這麼擁擠,誰不想有一番作為,站在聚光燈下,講著自己的商業項目。


穆喜龍——1990年出生,一臺機器打通致富路


穆喜龍想家時喜歡一個人走走,這天他看見街邊有許多來自南北四面八方的小吃,四川,西安,湖南,新疆的都有,這個思鄉的年輕人卻只想吃一種叫碗託的小吃,穆喜龍是山西呂梁柳林縣人,碗託在當地是比較有名的,家家都會蒸,是這個地方的特產,近幾年被納入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找了半天附近沒有一家碗託店,他卻較上勁了,那麼美味的小吃怎麼能沒有呢,他回去上網找了半天,找是找到了,為數不多的幾家,他有點嘆息,這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小吃在京城咋就這麼不起眼呢,他開始想在京城開家碗託店,讓柳林的美味在京開花。

穆喜龍四處打聽老家碗託店的生產流程,在那裡夫妻店居多,都是以手工生產為主,傳統制作碗團的工序繁瑣,成本又高,如果換用機械化的生產,不僅讓生產效率提高、產量提升,而且使製作者在操作上節省了體力,更進一步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衛生,如果想要大量生產,必須有一種便於操作的機器。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這個想法當地許多商家應該都有想過,但邁出這一步的只有穆喜龍,他拋下了開店的想法,準備研究一臺機器,開店的意義只是讓柳林的小吃進入北京,但發明機器就不一樣,它影響的是整個行業的生產,能更大程度的把小吃複製到各地,想到這裡穆喜龍動力十足。12年周圍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回到家鄉,專心投入到碗團機的研發中。

對研究行業毫無經驗,不懂機械原理,不會畫圖紙,連螺絲的大小號都分不清,那時,太原的一家不鏽鋼材市場是穆喜龍經常去的地方,在那,他完成了最初的“掃盲”工作後開始了碗團機的研究,憑著自己的一股“倔”勁,通過點滴的積累,費盡心思研製出了的碗團機雛型,一開始生產出來的碗團是夾生的。半年間,穆喜龍為了改進碗團機,天天嘗自己做出來的碗團,多次前往北京,聘請專業人士指導,2013年他的碗託機問世了。

機器做出來了,沒有人買,一切便沒有意義,隨著碗團機技術的日漸成熟,穆喜龍開始了自己推廣之路,他成立山西晉喜商貿有限公司,為了跑市場,他走遍了呂梁,每個縣城的大街小巷。為了爭取分銷商,穆喜龍煞費苦心,甚至上演過“三顧茅廬”的故事。他在離石區交口村瞭解市場時,發現有一個潛在客戶很有商業頭腦,於是便向這位客戶介紹自己機器的優勢,當時客戶說可以考慮;穆喜龍第二次上門時,這位客戶表示出一定興趣,但有一個疑問“機器做的真的比手工做的好吃?”;第三次上門時,穆喜龍向前來的客戶們現場展示用機器做碗團的優勢,並表示不掙錢可以把貨送回。終於,客戶們被穆喜龍的誠意感動,答應購買一臺使用。就這樣,從一個客戶到兩個,兩個再到三個,全呂梁80%的碗團經銷商用的都是穆喜龍所研發的機器,穆喜龍賺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4年,穆喜龍申請了自己的專利,又成立了山西好幫手食品機械有限公司。從剛開始的呂梁碗託到運城,長治,晉城大同,等都能嚐到家鄉的美味。

2015年,他發明的碗團機上了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的《我愛發明》節目,藉助央視的宣傳,諮詢產品性能的電話不斷地打進來,各省合作的商家日漸增多,他又在太原成立了山西幫你富食品機械和幫你富餐飲管理公司。

2016年他研發出了第四代碗託機從最開始的手動調溫,升級到數控溫度,2017年研發了第五代多功能食品加工機。

如今德國,荷蘭,加拿大,新西蘭等海外許多國家都能嚐到柳林的碗託。此後,再提起碗託,就會想起一個人穆喜龍,是他改變了傳統小吃的生產流程,讓柳林小吃遠銷海外,他選擇行業時是偶然的,但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他的初心始終是讓更多人嚐到家鄉的美味。

2012年——北漂打工,萌生想法

2013年——開始發明,刻苦專研

2014年——技術成熟,申請專利,省內推廣

2015年——報名央視《我愛發明》,國內推廣

2016年——研發第四代產品,數控,出口

2017年——研發第五代產品多功能食品加工機

能夠走多遠,關鍵看與誰同行,如果你正在創業的路上,希望你能夠關注我們,這裡有許多準備創業的夥伴,還有通過自己努力把簡單的一個想法做成夢想的年輕人,有他們的陪伴,你並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