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走集體化的村莊都發展得較好?

集體化有集體化的優勢,單幹有單幹的優勢,但是不管集體化還是單幹,都需要適合當時的國情才能起到積極作用。就像一顆種子,需要適合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再到成長。那麼,為什麼走集體化的農村發展得較好呢?

首先,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發展得較好的農村,都有一個好的帶頭人。

說到發展的較好的農村,無非就那幾個有名的村莊,華西村,小崗村,南街村等等。看過他們的發展歷程就知道,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有個敢想敢幹的帶頭人,他們都具有“敢想敢幹,勇於創新”的精神。

正是因為帶頭人有這種精神,敢於帶領村民走不同尋常的路,才能創造出一條適合他們村莊發展的致富路。

為什麼走集體化的村莊都發展得較好?

其次,一顆種子,需要有相適應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到成長。好的思想也需要有相適應的環境和背景。

有好的帶頭人和好的思想,也要有相適應的環境。就比如說小崗村,4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做出了分田到戶的決定,而在40年前分田到戶是要坐牢的。

這種事情拿到現在來說,看看哪個村幹部或者個人有這麼強的號召力,可以號召人家冒著坐牢的風險跟你幹?

人心齊,泰山移,正是有了敢於創新的帶頭人,再加上敢於跟隨的村民,才造就了他們的致富路。

為什麼走集體化的村莊都發展得較好?

那麼,集體化真的是萬能的嗎?我認為並不如此。

分田到戶之前,就是走的集體化道路,那當時又是怎麼樣的呢?有人經歷過,也有很多人瞭解過。

反過來講,全國農村千千萬,為什麼只有那麼幾個村莊走上了發展致富路?而且,小崗村也是以分產到戶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這些都說明集體化不是萬能的,分產到戶也是有其優勢的。

而且,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分田到戶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一舉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應該說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分田到戶過去40年了,作用也確實有所下降,所以很多人也認為分田到戶不適應當今的社會,需要走集體化道路。

為什麼走集體化的村莊都發展得較好?

但是,不管集體化還是包產到戶,可能都不完全適合當今的國情,還需要不斷的摸索。要以當下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結合集體化和分產到戶的優缺點,再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和條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道路。(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