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如果說硬科技是當前的風口的話,那麼半導體產業則絕對是處在暴風眼的位置上了。粗粗看了下,節後中證半導體指數從開盤5144.24點一路上漲到2月21日收盤時的7168.53點,短短10個交易日上漲近40%!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中證半導體指數走勢)

半導體產業鏈條龐雜,其產品按照功能可以分為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傳感器等四大類。據WSTS數據,2018年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傳感器的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為3933億美元、380億美元、241億美元和 134億美元,佔半導體市場整體規模的比例分別約為 83.9%、8.1%、5.1%和 2.9%。由此可見,集成電路在半導體市場中佔據絕對重要的地位,集成電路通俗的叫法就是我們常說的"芯片"。

總體來看,半導體產業鏈可以分為IP核及設計服務、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測、集成電路、分立元件、光電子器件和傳感器。其中,IP核及設計服務、材料、設備為上游環節,設計、製造、封測為中游環節,集成電路、分立元件、光電子和傳感器則為下游環節。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半導體產業鏈示意圖,以集成電路為例)

在半導體行業,有"一代設備,一代工藝,一代產品"的說法,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在於製造,製造的核心是工藝,而工藝的核心是設備和材料,因此,設備和材料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對全行業的技術發展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

半導體制造工藝中,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是三大核心工藝,相關設備的技術難度最大,附加值也最大。在三大設備中,光刻機基本形成了荷蘭阿斯麥公司的壟斷局面,其他兩種設備以美國和日本公司為主,中國目前能夠形成替代的是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半導體制造工藝: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是半導體制造三大核心工藝)


截至2月21日收盤,中微公司市值1032.23億,動態市盈率達到519.35倍;北方華創市值750.69億,動態市盈率達263.92。以傳統的估值方式,這兩家公司怕是早就被價值投資者們扔到垃圾桶了,就連券商研報大多都對估值閉口不談,但市場偏偏不斷打臉,兩家公司的股價頻創新高。

鑑於中微公司的估值更加誇張,今天就單獨談一談中微公司。在討論公司之前,還是先要來看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大邏輯。


不得不說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大邏輯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增長前景主要來源於:(1)下游需求景氣帶來的增量市場;(2)自主創新背景下的國產替代,也就是存量市場的爭奪。

先看增量市場。根據 WSTS 統計,從2013年到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從3056億美元提升至4688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8.93%。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1989-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

半導體設備方面,根據SEMI的預測,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2020年將達到608億美元,2021年將達到668億美元的新高。方正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第二季度起大陸自主晶圓廠進入投產高峰期,未來三年半導體設備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隨著5G的發展,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可能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局面,人類社會從碳基文明走向硅基文明,智能終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芯片的需求或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這在長週期上奠定了半導體行業增量市場的發展前景。

再看存量市場的爭奪。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產值從2013年開始超過2000美元,超過了石油進口額,後來又相繼超過了石油+鋼鐵、石油+鋼鐵+糧食,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市佔率極低,小於3%,而隨著大陸晶圓廠的加速上馬、擴產,配套的設備需求將大幅增加,為本土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限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界的共識,而處於上游的半導體設備的自主可控更是關鍵。可以這麼說,國內龍頭半導體公司的發展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國家意志,這從大基金的入駐就能看出來,市場給予高估的部分原因來自於國家"背書"。

豪華海歸團隊的創業大冒險

提到中微公司,就不得不提其創始人,也就是公司董事長尹志堯。

尹志堯先後從中科大化學物理系、北大化學系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化學專業畢業。在美國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並在1991年進入半導體行業巨擘應用材料公司工作。2004年,尹志堯和硅谷的幾位技術人才回到中國,組建了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

事實上,中微公司的發展得到了政府部門巨大的推動,從中微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就能發現,上海創投持有公司20.02%的股權,是後者的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巽鑫投資則是國家大基金設立的投資公司,同樣代表國家意志。早在2014年,中微公司就成為國家大基金支持的第一批三家公司之一。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中微公司股權結構圖)

從產品上看,中微公司主要生產刻蝕設備、MOCVD設備及其他設備。前文提到過,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是芯片製造的前程工藝設備,技術含量極高。目前,中微公司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被廣泛應用於國際一線客戶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製造及先進封裝;MOCVD設備在行業領先客戶生產線上大規模投入量產。

中微公司是目前國內少數能夠切入臺積電、SK海力士、格羅方德等全球一流半導體制造商的中國設備商。

中國大陸廠商正在大規模擴建芯片製造生產線,中微公司將迎來擴大市場份額的機遇。

前景取決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進步

與消費品相比,科技是一個苦逼的行業,尤其是硬科技。半導體是個燒錢的行業,龍頭企業每年都要投入巨資進行研發,才能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我們以國內的光電行業龍頭京東方為例,京東方上市以來累計直接融資9次(含IPO),直接融資總額接近909億元,還不包括政府補助、間接融資等。2005-2010年的6年間,有5年都是虧損。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京東方直接融資情況)

京東方的故事是個喜劇。高強度的"燒錢"最終結出了果實,根據群創諮詢的數據,2019年京東方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超越三星,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京東方AMOLED的出貨量僅次於三星。中國的面板技術成功打破了日韓的壟斷,改變了行業格局。

2016-2018年,中微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到3.02億、0.57億、1.18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9.62%、5.84、7.21%。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已經達到1.58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

中微公司的數據並不誇張。參考國際龍頭公司,2017-2019財年,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74億、20.19億、20.54億人民幣,歷年的研發費用率均在10%以上。

作為後發者的中微公司,必將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但是不是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或者說保持技術領先就能實現市場份額的突圍呢?並不是。

我在《科技股投資:技術從來不是問題,生態才是》中就曾提到過,國產替代的最大難題並非技術的突破,而是生態的養成。芯片的穩定性需要在實際使用中檢驗和迭代。所以,對半導體產業鏈來講,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只有這樣開發出來的東西才會有人使用。

觀察中微公司的發展,客戶數量的多寡是一個比營收和利潤還要重要的指標。其他半導體設備公司同理。

換句話說,中微公司的發展有賴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進步。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中國半導體公司會優先考慮國產供應商,中微公司是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中國半導體產業進步,其獲益的確定性更高。

估值太高不敢買?

總的來說,紮根於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片沃土,中微公司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此處有轉折),好公司也得有個好價格,才能買啊!500多倍的PE,真的是無法下手有沒有?

先說估值方式。2016-2018年,中微公司的營收分別為6.1億、9.7億、16.4億,算得上是高增長。1月17日,公司發佈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7600萬元到19200萬元,同比增加93.68%到111.29%。營收快速增長,重資產行業屬性,加上前期資本支出高,通常來講,成長性公司PS更具參考性。同花順iFinD數據稍有滯後,但不影響總體判斷,目前中微公司的PS也是冠絕全球的。500多倍的PE更是有點誇張,可見市場的瘋狂。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中微公司全球可比公司估值比較)

再來說成長性。考慮到中微公司業績預告利潤大幅增長,營收尚不明確增長多少,假使增長一倍,PS仍然顯著高於其他可比公司。理想的狀況是:中微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消化目前的高估值,或者直接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局面。

但我不得不說,目前A股的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趨勢投資。保守一點的投資者不敢下手,但又不想錯過科技股的風口有沒有辦法?有!科技公司前期需要燒錢,掛掉的概率特別高,但是最終可能會燒出一家大牛股來,所以

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買ETF,兼顧風險和收益。(僅僅是我的個人看法,我也是這麼實踐的。)

買ETF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好處,研究科技股真的太難了,產業鏈又那麼複雜,很多投資者根本搞不清楚,這時候就不妨直接買入ETF。

至於市場對中微公司和其他半導體設備公司給予了超高的估值,既然是國家意志,那麼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吧!(END)

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代表個人立場。


你說說,市盈率500倍的公司還能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