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別逼孩子做題了,未來30年你的孩子將找不到工作!

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

再次語出驚人,他說:

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人工智能。

馬雲:別逼孩子做題了,未來30年你的孩子將找不到工作!

一、人工智能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嗎?

家長們,如果你覺得人工智能在未來30年對孩子的影響還虛無縹緲的話,那麼請你回想一下:

2年前,各地紙媒紛紛停刊,那之前沒人能想到,事業單位一般存在的報社居然也會說沒就沒。而很多記者和編輯長期乏味的寫作風格使他們很難在就業市場裡存活,只有極少數真正可以進行深度報道或適應新媒體寫作的人才能分一杯羹。

我們再舉一些時間近一點的例子:

  1. 谷歌的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阿爾法狗)以3:0的比分大勝圍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九段;
  2.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累計行駛300萬公里的行程;
  3. 亞馬遜預計在3年內開設3000家無人零售店;
  4. 支付寶現在已經使用了智能客服,成功提升自助服務率至 97%。

一次浪潮過境,就會有一批人被拍在沙灘上。現在可預見到的下一次大浪潮,就是十幾年後的人工智能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科幻電影,電影設定的時間是2060年,裡面的機器人不斷進化,最終產生意識和情感,最後竟然想把創造它們的人類幹掉?!當然,這只是電影的賣點,還不至於讓我們真正恐懼。而人工智能即將引發的失業大潮,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覺得受到威脅的現實。

二、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2013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現在的工作崗位有50%都處於即將消失的高危狀態。

1.低技術含量工作

a. 重複性勞動,特別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手機組裝、家電製造、縫紉等流水線工作);

b. 有固定臺本和對白內容的各種互動工作(如客戶服務、電話營銷等);

c. 相對簡單的數據分類,或思考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識別的工作(如文件歸檔、考試打分、名片篩選等);

d. 在某公司一個非常狹小的領域工作(如銀行理財產品的電話推銷員、某部門的會計等);

e. 不需與人進行大量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揀、裝配、數據輸入等)。

2.一些中產階級工作

a. 新聞記者。對於模式固定的新聞,只要任由人工智能去抓取數據和圖片,一篇篇實時報道就出爐了。其實早在2014年,美聯社就開始運用智能軟件撰寫盈利報告,每個季度都有3000篇報告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

b. 批改教師。通過深度學習幾百萬篇作文和相應的評分,人工智能很快就能掌握批改作文的套路。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從教的四十多年裡可以閱讀一萬份作文,那麼僅在幾分鐘內就讀完上百萬份作文的人工智能似乎經驗更為豐富。而且確有實驗表明,人工智能給出的分數與人類教師的幾乎完全匹配。

也就是說,現在紅紅火火的專業,頃刻之間,也許就會變得恍恍惚惚。

三、十幾年後孩子長大該如何生存呢?

想要不被人工智能取代,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兩方面:

1.設計人工智能的工作

設計人工智能的工作很好理解,就是現在最火的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和電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兩大專業,以及與其相關的部分專業。

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機器大量地替代人的工作,從而產生大量的失業,但同時也會有新的工作崗位被創造出來。像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茶可多的自助茶室,雖然不需要店員、收銀等崗位,但也產生了大數據後臺支持、技術維護、維修調試等崗位。

因此,“編程從娃娃抓起”也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流行趨勢。

2.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工作

a. 需要創造、審美和情感維繫的工作。如科學、工程、藝術、建築、教育、醫療等行業。大到科學家,小到理髮師。很多領域都有創新的空間,只要我們有創新的意識,而這就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能力。

b. 需要與人溝通的工作。比如心理醫生和幼兒教師;

c. 需要複雜邏輯思考的工作。比如模式化拼湊信息的記者會被淘汰,但能挖掘出事件前因後果和背景意義的深度報道,卻無法被人工智能數據化和標準化。

四、家長現在可以怎麼引導孩子呢?

一個人一生也許不再只做一種工作,而是不得不在不同的工作中流轉。因此,比起挑選專業,也許更治本的方法是培養一些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溝通和獨立思考能力。

1.創新上:

a. 激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比如,家長可以通過問孩子”明天如果下雨,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回家的路上,我們的汽車壞了怎麼辦?“等可能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能啟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富有創造力的故事書和繪本。

b. 鼓勵孩子遇事多思考。我們可以經常用”為什麼“、“是什麼”、“在哪裡”、“誰”、“什麼時候”、和”怎麼辦“,即五W一H的方式設計問題。讓孩子對一個簡單的問題,做更深入的思考。

2.溝通上:

a.創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環境。在家庭中應創造一種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交往氛圍。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到家庭討論中,孩子可以參與討論的,要讓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機會說話。

b.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當孩子和小夥伴發生摩擦,家長看到了,都不要先去幫忙,而應該讓孩子自己先交涉解決。

3.獨立思考能力:

a.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孩子年齡小,遇到疑難問題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想直接知道答案。聰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不是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家裡電視劇沒有影像了,爸爸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看看是電源的問題還是電視劇自身的問題。

b.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當孩子想父母提出問題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孩子就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同時也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釋,也可以經常給孩子提出問題。孩子的大腦就會處於活躍狀態,會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不斷思考。


希望在又一次浪潮襲來之際,人工智能充當起螺絲釘的角色之時,我們的孩子可以乘風破浪,扶搖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