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寧夏,與阿拉善不能不說的故事(2)阿拉善旗特務營譁變

文/唐志軍

早在1949年夏初,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來到了阿拉善旗定遠營,隨之一些蒙旗的王公、喇嘛和國民黨地區的蒙古知名人士白海風、巴文峻、何兆麟等人也都接踵而來。

他們來阿拉善旗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在西北各蒙旗具有崇高威望的達理札雅在阿拉善旗定遠營繼續搞“蒙古自治”活動。

1949年月4月,解放軍華北野戰軍解放了除綏遠省部分地區以外的內蒙古東部地區各盟旗,在烏蘭浩特成立了內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這時,綏遠地區的局勢也日趨緊張。一些蒙古封建反動上層的王公貴族、官吏以及偽蒙古騎兵新編第一旅潰敗官兵,紛紛從各地逃往寧夏北部,以求東山再起。

解放寧夏,與阿拉善不能不說的故事(2)阿拉善旗特務營譁變

1949年4月中旬,這些人在定遠營正式舉行了內蒙古各旗代表會議,會上決定成立“蒙古自治籌備委員會”。8月5日至10日,召開了“蒙古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了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為蒙古自治政府主席,達理札雅為副主席,吳鶴齡為參議會議長,陳那筍巴圖為副議長,正式成立了“蒙古自治政府與參議會”。

出席大會代表175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國民黨寧夏省政府等派來代表參加了大會。

德穆楚克棟魯普的觀點與達理札雅所持的和平解放阿拉善旗的觀點格格不入。由於看法不同,認識不一致,他們中間常常發生激烈爭議。

爭論的雙方以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等人為一派,達理札雅、白海風、巴文峻、何光麟等人為一派,各持己見,互不讓步。

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向蘭州進軍,西北地區局勢趨於緊張之時,“蒙古自治政府”人員出現了三種去向,後分道揚鑣。

德古來、吳鶴齡、扎奇斯欽等人逃離大陸飛往臺灣,“德王”等人奔赴圖克木廟,企圖在沙漠中負隅頑抗,達理札雅則坐鎮定遠營準備率全旗起義。

1949年8月5日,當第一野戰軍第十九兵團解放大軍進入寧夏省境內時,阿拉善旗旗政府所在地的巴彥浩特卻熱鬧非凡,在一片亂哄哄的鼓譟聲中,所謂“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了,推選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為“蒙古自治政府”主席,達理札雅為副主席。

這時,寧夏局勢日漸緊張,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已經推進到中寧一帶就要渡過黃河。

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雖也看出時局的嚴重性,但他仍不甘心失敗,建議把“蒙古自治政府”遷往阿拉善旗西北地帶,然後通過額濟納旗往青海流竄,必要時可與西藏取得聯繫,爭取國內外各方面的援助。

達理札雅則不同意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的主張,認為現在大局基本已定,到哪裡也是要解放的,搬家徒勞無益,不如大家一起等待解放。

但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堅持說:“共產黨原來既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一寸土地,赤手空拳搞起來了,我們有這麼多人,還有這麼多土地,難道就成不了事嗎?我們絕不要坐待失敗,一定要奮鬥到底,最後總能成功的。”

爭論幾次,雙方各執己見,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看不會有什麼結果,9月20日凌晨帶兩名隨從秘密逃往阿拉善旗西北部的沙漠草原地區。

到此,短命的“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四分五裂了。

在“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之前,達理札雅等人就不贊成這個名稱,現在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出走了,達理札雅立即把“蒙古自治政府”改為“西蒙自治政府”,藉以縮小地區範圍,避免與烏蘭浩特的“內蒙古人民自治政府”重疊對立。

這樣既可以據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又可以逃避民族分裂的罪責。

隨後,達理札雅、白海風、何兆麟、巴文峻等人秘密商議決定即日通電起義,爭取在寧夏解放之前先行取得和平解放。

起義的電文稿很快擬好,可是電報局從局長到報務人員都是馬鴻逵派來的,而且城外西花園還駐有國民黨“寧夏兵團”的一個特務營,是警備監視阿拉善旗的一支部隊,所以達理札雅也一時不敢貿然行事,只好另想辦法。

解放寧夏,與阿拉善不能不說的故事(2)阿拉善旗特務營譁變

1949年9月初,李守信率殘匪新一旅由寧夏省陶樂縣敗退到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9月中旬,他們強渡黃河進入阿拉善旗的宗別立、烏達、磴口等地區,並向北寺、水磨溝、定遠營的方向移動,企圖與人民解放軍繼續頑抗。

當達理札雅得知此事後,立即派總管楊寶山(大虎藏武)去新一旅駐地,向旅長蘇和巴特爾表明阿拉善旗的態度。

楊寶山說:“阿拉善旗已決定和平起義,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已派出代表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去了,因此,不容許你們在我旗境內打仗,要求新一旅離開此地,你們要認清形勢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

但新一旅的頭頭們豈肯聽從楊寶山的話,9月20日,新一旅參謀長白廣卿親自跑到了距定遠營不遠的水磨溝、薛家佃一帶向來到定遠營的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請示:“部運已渡過黃河,打算向阿拉善旗北部地區移動,可否?請指示。”

解放寧夏,與阿拉善不能不說的故事(2)阿拉善旗特務營譁變

當天晚上,達理札雅派羅永壽為阿拉善旗代表,劉桐軒、洛布登為“西蒙自治區政府”代表,連夜趕到水磨溝,會見了白廣卿。

見面時代表們首先表明了阿拉善旗堅持和平解放,反對在旗境內作戰的立場後,又告訴他們,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已於當天下午由定遠營出走奔赴圖克木廟去了。

白廣卿答覆說:“我們的一切行動都要聽從德王的指示,至於阿拉善旗政府不同意在旗境內打仗一事,我們也保證不了突然發生的情況。”

代表們又勸告他說:“阿拉善旗札薩克已經派出代表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我旗,你們是否願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希早作抉擇。”

最後,白廣卿表示:“德王既然去了圖克木廟,那麼我們的部隊也只好向圖克木廟一帶集中,至於最後的決定嘛,只能聽德王的,我們做不了主。”

第二天,白廣卿帶上隊伍向吉蘭泰方向出發,奔往圖克木廟。

1949年9月22日夜,國民黨“寧夏兵團”駐阿拉善旗特務營聞知寧夏軍政通電起義的消息後,特務營突然發生譁變,在定遠營城外進行燒殺搶劫之後,又圍攻定遠營(巴彥浩特)。

阿拉善旗保安總隊奮力進行抵抗,雙方激戰,工兵營始終未能攻入城內。

阿拉善旗的騎兵保安總隊第二中隊、第三中隊、勤務分隊、通訊分隊以及總隊部的全體官兵共有600多人(全為蒙古族),立即進入陣地,嚴陣以待,保衛了旗府、王府和定遠營市區7000多居民和商號的安全。

其實當日下午,阿拉善旗區防司令部少校參謀魏文錦偵獲特務營的動向後,立即向達理札雅和羅巴圖孟柯報告說:“住在西花園一帶居民反映,特務營的士兵今天十分忙亂,有的士兵公開地說,要回家的時機已到,看來特務營的士兵要發生譁變了。

對此情報,達理札雅和羅巴圖孟柯非常重視,當即命令旗騎兵保安總隊部組織人員,部署兵力保衛定遠營市區機關、單位和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根據上述命令,旗騎兵保安總隊部部署兵力如下:

一、命令通訊隊上尉隊長張元尉立即把各個電話聯繫線重新進行檢查,通訊兵要堅守崗位;

二、勤務分隊由上尉隊長王振華、少尉分隊長楊憲忠指揮,佔領營盤山要害點;

三、第三中隊由少校中隊長範烏圖那筍、上尉副中隊長陶恩克那筍、中尉分隊長張宏達指揮,全部兵力部署在西關至雙山一帶,扼制特務營的背後;

四、第二中隊由上尉副中隊長馬懷章指揮,部署在城牆上的各個掩蔽部內,以防特務營攻城;

五、派出上尉參謀範立憲帶隊佔領南大街至三道橋一帶的據點,阻止敵人進入市中心;

六、總隊部的官兵,由上尉副官王勵德、上尉軍需主任任春林和中尉分隊長魏昭福指揮,保衛旗政府、王府和騎兵保安隊部;

七、警察局的全部武裝警察,由上尉隊長聶正書指揮,按居民區進行分配,執行保衛居民、商號的任務。

當晚9時,炮響過後駐在定遠營西花園的國民黨“寧夏兵團”特務營開始鳴槍譁變,他們原打算在譁變後先搶掠商號、居民,然後再四散逃跑。

譁變以後感覺不對,看到旗府蒙古兵有所準備,為了不惹麻煩特務營沒敢向市區城裡進攻,只在附近掠奪後就分頭逃跑了。

當特務營鳴槍譁變之際,該營營長孫明樓打電話向達理札雅告急說:“我的特務營已經譁變了,請求派兵來幫助穩定局勢。”

達理札雅答覆說:“這件事需要你們自己先做工作,勸告士兵穩定下來。至於別的事,明天我們共同商量解決。”

過了一個小時之後,又有人給達理札雅打電話說:“特務營士兵已經譁變了,他們要求旗政府當夜給每個人發點路費回家。”

達理札雅答覆說:“告訴你們的士兵,他們要回家我們不阻攔,儘管放心走好了,但有一點必須說明,不能亂打槍,否則就派蒙古兵出城打你們,至於發放路費的問題嘛那好辦,我保證明天解決。”


解放寧夏,與阿拉善不能不說的故事(2)阿拉善旗特務營譁變

午夜時分槍聲稀疏,人聲消失,西花園一帶逐漸趨於寂靜。這時總隊部派出少尉偵察員帶領偵察小組,化裝成特務營散兵模樣,走進西花園的特務營房內進行偵察,一看特務營的5個營房內,士兵們絕大部分都逃走了,只有不多的外省籍士兵因無處可走留在營中。

特務營院內屋裡槍支彈藥丟的遍地都是。

當晚,達理札雅、羅巴圖孟柯立即召集有關人員開了個緊急會議。

會議分析了特務營裡的所有寧夏籍士兵都跑光了,剩下的都是些外省籍士兵,沒有什麼抵抗能力了。

為此決定派區防司令部副官、處上校主任張元忻、騎兵保安大隊部軍械室上尉主任胡萼業,帶領保安隊士兵到特務營收集散兵丟棄的武器彈藥。共收回水連珠步槍200多支,六小炮6門,輕機槍20挺,還有手榴彈、子彈一汽車。

這部分武器彈藥,交由區防司令部上尉軍需科長謝文彬負責保管,以後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移交。

自從特務營譁變,國民黨馬家軍紛紛逃離了定遠營之後,阿拉善旗結束了自1938年馬鴻逵在阿拉善旗定遠營長達10年的統治。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