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學對比,中國式教學有優勢,但需要學習的同樣很多

中英教學對比,中國式教學有優勢,但需要學習的同樣很多

今天,看了三集連播的《中國老師來了-中英教學大對決決》,感受很深。最終結果是:中式教學完勝,在考試中取得了更好成績。在短短四周的時間裡,中國的老師克服了教學理念的差異,使英國學生從原來的教學理念儘快的轉變到中國的教學理念,並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很不可思議。如果給中國老師更多的時間,在學習這方面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從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方面來說,中國式的教學更為有效。中國式的教學目標明確,方式得力,能在短短四周的時間裡,讓學生們取得越英國式教學,說明我們的教學方式更為有效,能讓學生們更好的接受更多的知識。視頻中幾位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他們在辛勤的努力,同樣代表了中國式教學。更有效的學習知識,是我們的優勢。

正如視頻中中方老師所說,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優劣,需要相互學習。當我看到英國的學生們更為自信、更為活躍、更有自己的想法、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很強烈的感受到中國式教學的不足。我們的教學方式是傳授知識,那學生們其他方面的能力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成長需要全方位的能力,不僅侷限於知識的學習。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提升這些能力,讓孩子們更有活力、更自信、更有想法、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前的教學,更多的是教授知識,從小學到高中,上課時的學習,放學後的家庭作業,佔據了孩子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應該如何在這繁重的學習中,讓孩子得到儘可能多的綜合能力的鍛鍊機會?

目前,雖然很多學校在強調素質教育,但仍然無法改變應試的現狀。每個孩子都期望通過學習來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每個家長同樣更期望孩子能進入更好的大學,每個老師同樣期望更多的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是我們的優勢,但將精力過多的集中於應試,就成了我們教學中的不足:孩子的綜合能力如何提升?

在目前,學校教育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就算教育再改革,也很難改變這個現狀。所以,提升孩子綜合能力,就只能依靠家庭:家庭教育是提升孩子綜合素質的關鍵點。

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在於:瘋狂的家長們除了讓孩子們加強學習以外,就是參加興趣班。其實,更多的日常生活,才是更有效的提升孩子綜合能力的機會。培養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提升孩子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提升孩子主動積極的去做自己的事,等等。家長最有可能做這方面的事。同時,家長們也最有機會發現孩子的不足,也最有可能通過教育來彌補這些不足。

有些家長有能力這樣去做,但他們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關注孩子的一技之長,而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些家長則能力不足,且不善於學習,在家庭教育中無法承擔相應的角色。

在此,真心建議家長們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素質教育,而讓孩子參加更多的興趣班,那些能力不足的家長們能加強自己的素質提升,去更多的關注孩子的綜合素質。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在平時關心、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一個學習成績好、健康、活躍、有思想、能表達、能實踐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