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好像在80後,90後心裡,啃老,很為人不齒,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又在理所當然的啃老。

我表哥是獨生子,一心想要獨闖天涯,證明自己的能力。大學畢業隨著大流去了廣州,找了好幾份工作,但似乎每份工作都不能完美體現他的“才華橫溢”。

恰好去年他爸生病,他媽就讓他回來,說是照顧他爸,其實,表哥回來後,他爸媽給他重新買了房子,買了個代步車,又託關係安排了工作。

表哥一點不覺得他在“啃老”,解釋說,不想拒絕父母的好意,因為接受他們的幫助,就是接受他們的愛,同時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我姑姑也是一輩子都在“護犢子”,她常說,我們掙錢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孩子,不給他們花,給誰花?難道我們帶到棺材裡去嗎?

我無意去和我姑姑辯論,因為我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偉大,也同情於他們的愚昧,但這並不是我們做孩子啃老的理由。

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我們村老李,60多歲了,40歲老婆得病走了後,為了兒子就沒再娶,隨後的20年節衣縮食的供兒子上大學,自己吃的差,穿的差,卻給孩子買名牌,滿足兒子的虛榮,只為了不讓孩子被別人瞧不起。

兒子上了大學,參加工作,老李也不敢休息,一個人承包了幾十畝的山地,種果樹,養雞,為的就是多換點錢給兒子娶媳婦。兒子娶媳婦倒是沒讓老李操什麼心,但是彩禮,酒席,婚房花光了老李所有的積蓄。

原以為自己這輩子算功德圓滿了,可是老李兒子一心想自己創業,兩口子辭了職,幹起了電商,兩三年過去了,錢沒掙到,欠一身債不說,前段時間時間,兒子打電話說,孩子奶粉錢不夠,要老李來負責孫子的日常開銷。

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都說養兒防老,在中國其實大多數父母,含辛茹苦,老了後根本沒機會享受“天倫之樂”。

我常常看見一些老人清早起來送孫子們上學,公交車上,孫子坐著,他們站著,自己搖搖晃晃站不穩,還要儘可能的不讓孩子被擠到。

還有一些父母們為了孩子婚姻幸福,竭盡全力給他們的更多經濟上的補貼,只為了他們能感情穩定,小兩口別鬧矛盾。

看到這一切,我總是忍不住去想,作為後輩,倘若你看到父母像老黃牛一樣在付出,你不心疼嗎?你還會啃老,啃得那麼理直氣壯嗎?

從本質上來說,啃老本就是自私的一種行為,那麼對於自私的人,又怎麼可能懂得感恩呢?

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我姑姑其實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養了白眼狼。

大表哥結婚後,姑姑料理他們那個小家的一切家務,姑父在外賺的錢如數上交給表哥。開始倒是一團和氣,相安無事,但自從姑父生了場大病幹不了臨工後,矛盾就來了。

兒媳嫌棄公婆是一個負擔,三天兩頭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有時候姑姑多吃點飯都要被嫌棄。

姑父偶爾感冒發燒需要錢買藥的時候,兒媳從來都是表面上敷衍著,就是不拿錢。

姑姑後悔呀,但有什麼辦法,這種自私是他們用他們“無私”的愛澆灌出來的。

所以,有時候真是想說的,在有些情況下,為人父母,真要懂得給自己留條退路,不要等到沒有利用價值了,又一腳給踹開了。

60歲老人哭訴:花光積蓄給兒子結了婚,現在連孫子都要我來養

我們常常說做人得有“教養”,父母對孩子首先要“教”,再去“養”。為人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在接受幫助的同時,不要那麼理所當然,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要懂得“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尤其成家立業以後,做父母的更應該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要明白無誤地告訴自己的孩子父母不能靠一輩子。

其實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鍛鍊和培養,他們遲早得獨立生活,這樣的獨立,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以後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說父母對子女真正意義上的成全,就是放手。

做兒女的也要換位思考,要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就像老鷹將小鷹逐出巢去,逼迫小鷹去面對大自然,其實這才是成熟的愛。

大自然會打雷,或許也會下雨,可是它才會讓小鷹體驗到牠自己,有能力自己飛翔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