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文 | 彭福生

彭明治,字明径,号课农。1905年4月出生于常宁市(县)瑶塘乡青市村,在青山书院读过书。他是我们市最大的军官: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将军衔。

据说,彭明治外出,不是读书高升,也不是壮丁被抓,而是突然离家出走!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向当地村民打听,可是,谁也不作声,沉默几分钟之后,有个村民讲了半句:“据说是他小时候在家不听活。”我揣摩:这是因为他那时出了差错,才让旁人产生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彭明治孩提时是比较听话的,凭谣传则可想而知。

「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我早就听别人讲过,彭明治一边读书,一边帮财主放牛。有一天下午,因散学迟,放牛的时间短了一些,牛没有吃饱,天黑时关牛与往常一样,也有可能是没有拴牢。晚上,牛打栏出去吃了另一个财主的庄稼,受到损失的财主气势汹汹地来到他家,对其父说,你家儿子放什么牛,吃了我家很多的庄稼,现在你必须足额赔偿!并且说了个天文数字。

彭父想,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主动点,也许能减少赔偿,于是,他跟财主讲了一通好话,然后用绳索把彭明治绑在柱头上,绑了很久,说是等到晚上发落。半下午时,其父母去请头面人物来处理,彭明治怕被修理,趁机央求妹妹彭明英给他松绑,妹不敢动手,他就一直哀求,最终,在四处无人之时,妹妹壮着胆子解开了五花大绑。彭明治得到“自由”之后就远走高飞了。后来才知道,他直接去了共产党的部队。

当天晚上,彭明治在肉体上摆脱了被修理的凄惨结局,而在脑海中,应该是惴惴不安的吧?!难道他舍得离开父母、舍得离开姐弟、舍得离开家乡吗?他走了,家里会不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摊上了如此倒霉的事,这对他的打击还小吗?他对那时的社会能不产生异样的想法吗?我想:这就是他一去而不复返的原因;也是他当初坚决走革命道路的根基,更是他后来坚持原则,不为家乡人办私事的根源所在。

进入部队,为了更好地工作,1924年(19岁)步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班,而后又读抗大。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自此一路攀升,代理连长、连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等等。参加过红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保临江、平津、衡宝等战役。作战1500余次,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彭明治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屡战屡胜。

「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和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首任驻波兰大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武装力量监督部副部长等职。先后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第十四大特邀代表。

1993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彭明治参加革命后回过三次家: 第一次是1949年底,衡宝战役胜利后,再去广西剿匪,路过常宁时在家住过两三天,因急于战事,就匆匆忙忙地赶到部队去了。

第二次是1965年,他趁养病期间(身有九颗子弹未能取出而引发身体健康)回家看看。由于情况特殊,医生和警卫控制了他出门的活动时间,所以拜访不周。第三天,有人说他摆官架子了。彭明治听到有人误解的情况后,便请村里人都来他家坐坐。

第三次是1978年回乡调查农村发展情况。县委知道后,非常重视,准备用高规格进行招待。可是,彭明治马上拒绝:我们是党的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不能大吃大喝败坏党风。这次,他自始至终与随行人员一同吃便饭的消息,在常宁县城传为佳话。

他先天下午到达县城,第二天白天就下乡,晚上到常宁大剧院看戏。听到这个消息,我赶快去买票。剧院售票窗口旁的小黑板上写着:一人最多只能买两张,售完为止。长长的队伍,我幸运地得到了一张。提前晚饭,早早地来到剧院大门口,其目的就是想看看彭明治,有票的,无票的,人山人海。等呀等,离演出只差五分钟了,还是没有看到他!有票的赶快入场,进了剧院大门才知道:他们一行人是步行从侧面巷子里进去的,彭明治坐在第四排的中间位置,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多。前面是他的夫人段琼枝;左医师;右秘书;后面一个男的是警卫,前后左右四个都是1.7到1.8米的高个。偌大的剧院,离得远的只能看个大概,为了看清楚一些,就想从人行道上过一路,可是不能如愿,维持秩序的不允许观众离开自己的座位。演出到一半时,彭明治一行就离开剧院了。第三天上午,将军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了解常宁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之后回老家看一眼,就直接回北京了!

打这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彭明治,但我很想看看他的故居。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具体位置,打听了一些人,多数说没去过,有去过的说:就两间烂屋子,有什么好看的?最终,感谢科技的发展,北斗导航把我带到了彭明治故居。其实,将军的故居就在青市车站旁,地处十字路口的路墈下,是乘客们经常过往的地方。

「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走到山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青山书院,看样子好像是个老祠堂,外表完好,说是由常宁市政府主持修缮过。面对书院,右边一间为教室,站在窗前可以看清里面的书桌与条凳,我伸手拍了几张照片。因里面进不去,只好去找彭明治故居。通过打听得知,将军儿时居住过的房子早已坍塌,现在定为故居的房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建的,彭明治出钱,建成后给其弟居住。地点,从书院向东150米左右便是。

到了故居,我拿出手机,边拍边看,忽然,一村民走过来说:莫拍莫拍,这是倒屋子,路也无人修,拍起……

我打断来人的话说:“你别急,一定会建设好的。”

“建什么建呀!一个这么大的官,既不帮村里办事,也不帮县里办事,现在又有谁来帮他办事呢?”

此话让我忍不住笑起来,她问我笑什么,我说:“当时,村民有病或有困难时,将军还是帮过忙的,只是那些违规违纪的事被他拒绝了。现在,他不穿衣不吃饭了,还要谁为他办什么事呢?我们今天该办的不是为了彭将军,而是为了常宁的子孙后代,一定要把这个地方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才是硬道理。”

「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我夸夸其谈只为应付村民,而领导的意图谁知道呢?为找到依据,我只好摆弄手机,最终找到了答案:“如今,位于常宁市泉峰街道青市村的彭明治故居,成了当地主题教育活动、党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据了解,常宁市准备规划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将彭明治故居纳入其中,让更多的人来此感受革命先辈的初心。”

既然领导已经有了设想,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列入议事日程,只是早一天与晚一天的问题而已。请附近的村民们相信上级的决策,理解领导的难处,再等一等,好消息很快就会到来的。


「常宁之声」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