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文 | 彭福生

彭明治,字明徑,號課農。1905年4月出生於常寧市(縣)瑤塘鄉青市村,在青山書院讀過書。他是我們市最大的軍官:195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將軍銜。

據說,彭明治外出,不是讀書高升,也不是壯丁被抓,而是突然離家出走!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向當地村民打聽,可是,誰也不作聲,沉默幾分鐘之後,有個村民講了半句:“據說是他小時候在家不聽活。”我揣摩:這是因為他那時出了差錯,才讓旁人產生不同的看法,實際上,彭明治孩提時是比較聽話的,憑謠傳則可想而知。

「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我早就聽別人講過,彭明治一邊讀書,一邊幫財主放牛。有一天下午,因散學遲,放牛的時間短了一些,牛沒有吃飽,天黑時關牛與往常一樣,也有可能是沒有拴牢。晚上,牛打欄出去吃了另一個財主的莊稼,受到損失的財主氣勢洶洶地來到他家,對其父說,你家兒子放什麼牛,吃了我家很多的莊稼,現在你必須足額賠償!並且說了個天文數字。

彭父想,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主動點,也許能減少賠償,於是,他跟財主講了一通好話,然後用繩索把彭明治綁在柱頭上,綁了很久,說是等到晚上發落。半下午時,其父母去請頭面人物來處理,彭明治怕被修理,趁機央求妹妹彭明英給他鬆綁,妹不敢動手,他就一直哀求,最終,在四處無人之時,妹妹壯著膽子解開了五花大綁。彭明治得到“自由”之後就遠走高飛了。後來才知道,他直接去了共產黨的部隊。

當天晚上,彭明治在肉體上擺脫了被修理的悽慘結局,而在腦海中,應該是惴惴不安的吧?!難道他捨得離開父母、捨得離開姐弟、捨得離開家鄉嗎?他走了,家裡會不會受到更大的損失呢?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攤上了如此倒黴的事,這對他的打擊還小嗎?他對那時的社會能不產生異樣的想法嗎?我想:這就是他一去而不復返的原因;也是他當初堅決走革命道路的根基,更是他後來堅持原則,不為家鄉人辦私事的根源所在。

進入部隊,為了更好地工作,1924年(19歲)步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班,而後又讀抗大。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到葉挺獨立團任排長。自此一路攀升,代理連長、連長、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等等。參加過紅軍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四保臨江、平津、衡寶等戰役。作戰1500餘次,擊斃日偽軍5000餘人。彭明治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戰屢勝。

「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和廣西省人民政府委員;新中國首任駐波蘭大使;河北省軍區司令員;武裝力量監督部副部長等職。先後當選為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第十四大特邀代表。

1993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彭明治參加革命後回過三次家: 第一次是1949年底,衡寶戰役勝利後,再去廣西剿匪,路過常寧時在家住過兩三天,因急於戰事,就匆匆忙忙地趕到部隊去了。

第二次是1965年,他趁養病期間(身有九顆子彈未能取出而引發身體健康)回家看看。由於情況特殊,醫生和警衛控制了他出門的活動時間,所以拜訪不周。第三天,有人說他擺官架子了。彭明治聽到有人誤解的情況後,便請村裡人都來他家坐坐。

第三次是1978年回鄉調查農村發展情況。縣委知道後,非常重視,準備用高規格進行招待。可是,彭明治馬上拒絕:我們是黨的幹部,一定要廉潔自律,不能大吃大喝敗壞黨風。這次,他自始至終與隨行人員一同吃便飯的消息,在常寧縣城傳為佳話。

他先天下午到達縣城,第二天白天就下鄉,晚上到常寧大劇院看戲。聽到這個消息,我趕快去買票。劇院售票窗口旁的小黑板上寫著:一人最多隻能買兩張,售完為止。長長的隊伍,我幸運地得到了一張。提前晚飯,早早地來到劇院大門口,其目的就是想看看彭明治,有票的,無票的,人山人海。等呀等,離演出只差五分鐘了,還是沒有看到他!有票的趕快入場,進了劇院大門才知道:他們一行人是步行從側面巷子裡進去的,彭明治坐在第四排的中間位置,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多。前面是他的夫人段瓊枝;左醫師;右秘書;後面一個男的是警衛,前後左右四個都是1.7到1.8米的高個。偌大的劇院,離得遠的只能看個大概,為了看清楚一些,就想從人行道上過一路,可是不能如願,維持秩序的不允許觀眾離開自己的座位。演出到一半時,彭明治一行就離開劇院了。第三天上午,將軍主持召開了一個座談會,瞭解常寧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之後回老家看一眼,就直接回北京了!

打這之後,我再也沒有見到彭明治,但我很想看看他的故居。可是,一直沒有找到具體位置,打聽了一些人,多數說沒去過,有去過的說:就兩間爛屋子,有什麼好看的?最終,感謝科技的發展,北斗導航把我帶到了彭明治故居。其實,將軍的故居就在青市車站旁,地處十字路口的路墈下,是乘客們經常過往的地方。

「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走到山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青山書院,看樣子好像是個老祠堂,外表完好,說是由常寧市政府主持修繕過。面對書院,右邊一間為教室,站在窗前可以看清裡面的書桌與條凳,我伸手拍了幾張照片。因裡面進不去,只好去找彭明治故居。通過打聽得知,將軍兒時居住過的房子早已坍塌,現在定為故居的房子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建的,彭明治出錢,建成後給其弟居住。地點,從書院向東150米左右便是。

到了故居,我拿出手機,邊拍邊看,忽然,一村民走過來說:莫拍莫拍,這是倒屋子,路也無人修,拍起……

我打斷來人的話說:“你別急,一定會建設好的。”

“建什麼建呀!一個這麼大的官,既不幫村裡辦事,也不幫縣裡辦事,現在又有誰來幫他辦事呢?”

此話讓我忍不住笑起來,她問我笑什麼,我說:“當時,村民有病或有困難時,將軍還是幫過忙的,只是那些違規違紀的事被他拒絕了。現在,他不穿衣不吃飯了,還要誰為他辦什麼事呢?我們今天該辦的不是為了彭將軍,而是為了常寧的子孫後代,一定要把這個地方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才是硬道理。”

「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我誇誇其談只為應付村民,而領導的意圖誰知道呢?為找到依據,我只好擺弄手機,最終找到了答案:“如今,位於常寧市泉峰街道青市村的彭明治故居,成了當地主題教育活動、黨日活動的重要場所。據瞭解,常寧市準備規劃一條紅色旅遊線路,將彭明治故居納入其中,讓更多的人來此感受革命先輩的初心。”

既然領導已經有了設想,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列入議事日程,只是早一天與晚一天的問題而已。請附近的村民們相信上級的決策,理解領導的難處,再等一等,好消息很快就會到來的。


「常寧之聲」瞻仰彭明治故居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