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躋身Gartner報告中國三強,預示雲計算市場的未來變局?

華為雲躋身Gartner報告中國三強,預示雲計算市場的未來變局?

Gartner Group是全球最具權威的IT市場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擅長提供市場與技術趨勢判斷,因其評選苛刻性在業界擁有極高的知名度。近日,Gartner發佈最新2019年IT服務市場報告,中國公有云市場TOP廠商重新排序,除了以阿里雲、騰訊云為代表的互聯網系雲廠商整體份額穩步提升外,華為雲成為這份報告最亮眼的顏色,排名躍遷最大,國內三強,全球第六,而微軟等To B雲廠商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也略有上升。

華為雲躋身Gartner報告中國三強,預示雲計算市場的未來變局?
華為雲躋身Gartner報告中國三強,預示雲計算市場的未來變局?

雲計算的未來到底姓“公”還是姓“混”?

當今雲計算行業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馬太效應愈演愈烈,二是純互聯網雲廠商市場份額在衰退,兩股有些相互對立的力量共同作用,造成的直接後果是二線互聯網雲廠商完全掉隊,第一陣營廠商出現分化,與此同時,一批做私有云、混合雲起家的雲廠商抓住了需求還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政企市場,崛起的勢頭不受影響。

以上的趨勢,從華為雲的快速發展也能看出來。本次報告中,華為雲本次首次進入中國市場前三,增速高達220%。在全球市場,華為雲排名也大幅提升,位居第六名,距離“全球五朵雲”的目標僅一步之遙。更有細節體現華為雲在亞太新興市場泰國表現突出,市場份額排名前3。

IDC曾經指出,中國公有云市場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使用雲計算來降低IT採購開支、應對高併發查詢交易,到過去2-3年部分大中型企業將非關鍵應用部署在公有云上進行 “試水”,2019年可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級用戶將核心應用向雲上遷移,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簡而言之,雲計算從性價比驅動型轉向能力驅動型。Cloud 2.0的拐點就此分化為兩派,以華為為代表,在傳統政企市場耕耘多年並在交付層面佔有優勢,如天翼雲和浪潮雲等,另一派以阿里為代表,包括AWS、騰訊和金山雲等,信奉公有云是IT設施唯一解的互聯網雲廠商。

雲計算的拐點之爭提前到來,很大程度上是華為等在大型政企客戶領域的作為,衝擊了公有云標準化產品的交付模式,當然,互聯網雲廠商先試探性吞食政企客戶市場,觸動傳統政企市場供應商的底線是誘因。

華為雲躋身Gartner報告中國三強,預示雲計算市場的未來變局?

華為云為什麼能進入Gartner?

此次,在最新的Gartner報告中,華為雲排名躍遷最大,提升了5個位次,混合雲的代表廠商已經逐漸顯露鋒芒。其實這一結果此前已露端倪,在華為公司3月末發佈的2019年報中顯示,截至2019年底,華為雲已上線200多個雲服務,190多個解決方案,更有300萬企業與開發者基於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在中國,華為雲已服務於政府、互聯網、金融等多個行業;在海外,華為雲新加坡、智利、秘魯大區陸續開服,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這樣的增長速度,對於2017年剛剛成立的華為雲來說。

隨著中國5G開啟正式商用,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主動上雲,據中國信通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達370.8億元,政務雲已實現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全覆蓋,地市級行政區覆蓋比例達到75%。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近期發佈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到2023年,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力。大型政企能否發揮好數字化轉型帶頭作用,利用好這些創新技術帶動自身順利轉型,對於個人、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數字化經濟的帶動下,大型政企上雲與智能化的進程在不斷地加強,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的時代節點,引入雲計算、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來引領企業創新,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

近來政企行業大單頻出,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金額也不甚新鮮,這背後其實也代表著政企上雲的現實需求。

很多大單不是完全的公有云,而是多個項目集合,最終體現為以雲服務的形式實現商業閉環。項目型大單肯定不是一個簡單、單一模式,對各個雲廠商提出的整合雲的能力,要有公有云的服務能力,還有大量的IT基礎設施,華為是在混合雲能力經歷了實踐場景的沉澱。

華為雲、天翼雲等老牌To B企業充分發揮市場長久積累的資源與能力,不斷為政企客戶上雲提供高質量、高要求的產品,併為其提供完整的閉環解決方案;在市場行業佈局上,老牌To B企業所具備的前瞻性,促使它們緊跟市場需求,在全新的賽道上蓄勢待發。隨著政企上雲的步伐加快,華為雲勢必會借大勢前進,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